扁鹊汇徐振晔教授运用益气养精补肾法

(图片来源:寻医网)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居癌症首位。针对肺癌的手术、放化疗在延长晚期肺癌患者总生存期方面疗效提高不明显。中医将肺癌归属于“肺积”、“肺岩”、“积聚”等范畴,认为肺癌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素问·通评虚实论》曰:“精气夺则虚”。张景岳《类经》云:“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竭则真散”。上海市名中医徐振晔教授推崇张景岳的“精气理论”,认为正虚癌毒内侵是肺癌的基本病机,其中正虚特别强调精气亏虚。肾中精气内寓真阴真阳,是一身阴阳之根本,阴阳交融是肾中精气的特点,肾中精气亏虚则阴阳失衡,五脏功能失调,邪毒内聚,癌毒内生。徐教授在国内首先提出了益气养精补肾法为主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丰富和拓展了中医扶正抗癌的理论,临证应用,疗效颇佳。

益气养精、解毒散结法治疗晚期肺癌

肿瘤的形成是机体邪正斗争相互消长的一个长期过程,其发病大多与久病虚损、邪毒痰瘀凝结成癌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相关。徐振晔教授认为肺癌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精气亏虚、邪毒聚积所致的阴阳失调。“虚者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损者益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是益气养精法的立论法则;解毒散结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另一项重要治则。在临床上常用肺岩宁方加减。

肺岩宁方主要由生黄芪、白术、蜂房、干蟾皮、山慈菇、黄精、山萸肉、仙灵脾等组成。生黄芪为补气要药,《名医别录》谓之“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张元素《珍珠囊》指出“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药理研究证明其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具有抑癌作用。与补气健脾之白术合用,共补肺脾肾之虚;黄精“补诸虚,……填精髓”(《本草纲目》),补肾益精,滋补肺脾肾之阴虚;仙灵脾即淫羊藿,“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本草备要》),补肾壮阳,山萸肉“壮元气,秘精”(《雷公炮炙论》),补精助阳,二药与黄精并用,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义,阴阳并补;蜂房、干蟾皮、山慈菇攻毒消肿,散结抗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精、解毒散结之效,补而不助邪,攻而不伤正,攻补相宜,俾使肿瘤稳定甚或缩小,并抗转移。益气养精、清热和中法结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

全身化疗为Ⅲ~Ⅳ期肺癌患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易引起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产生腰酸背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纳谷不馨等症状。徐振晔教授提出肺癌化疗治疗过程中“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以益气养精扶正为主,同时兼清热化湿和胃为佐的治则,研制抗瘤减毒方。

抗瘤减毒方主要由生黄芪、灵芝、姜黄连、制苍术等五味中药组成。生黄芪甘,微温,为补气要药,为君药。《本草求真》谓“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名医别录》谓之“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药理研究证明其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具有抑癌作用。现代医学认为,黄芪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灵芝,滋补强壮,益气血,补精髓,《本草纲目》载赤芝“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紫芝“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与生黄芪并用,补肾生髓,益气养精扶正,寓补于攻,兼祛其邪。制苍术为使药,系运脾化湿要药。朱震亨:“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可用。……故苍术为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径入诸药,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黄连清中焦湿热,燥湿和胃止呕。苍术性温燥,川连幸苦寒。徐教授妙用二药,燥湿而不伤阴,苦寒而不败胃。对化疗引起的脾胃失和起到运脾化湿和胃的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以补后天起到益先天的作用;并对补药起调和运化效果,有助于补益中药进一步发挥作用,又不因滋腻阻碍脾胃,影响中药药物的吸收,这是我们有别于国内诸多学者在化疗期往往单用补益之品的治疗法则。

(图片来源:图片网)

益气养精、补肾生髓法防治化疗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为肿瘤放化疗常见毒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的减少,常因此导致化疗延迟,或者引起感染、出血、贫血等。徐教授认为,肿瘤化疗骨髓抑制属于中医“虚劳”范畴,辨证多为肾精亏虚,损气、耗津(精)是其渐进发展的连续过程。首次提出益气养精、补肾生髓的立法原则,研制双黄升白颗粒。

双黄升白颗粒方选生黄芪、黄精、天花粉、骨碎补、女贞子等中药组成。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神农本草经》载其为“补虚”上品,《日华子本草》谓其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可治一切气衰血虚之证。黄精,性味甘平,入脾、肺、肾经,始载于《名医别录》,具益气养阴,补肾益精血,“安五脏”之功。《本草正义》谓其颇类熟地,补血补阴乃其专长。女贞子,性味甘苦、凉,入肝、肾经,《本草纲目》载其“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具滋补肝肾、明目乌发、健腰膝、壮筋骨之功。仙灵脾,性温,味辛、甘,入肝、肾经,《本草纲目》称其能“益精气、坚筋骨、实腰膝、强心力”,具补肾阳、强筋骨之功。骨碎补,性味苦温,入肝、肾经,始载于《本草拾遗》,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天花粉,性味苦、甘、酸、凉,入肺、胃经,具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之功。全方动静结合,气血相生,谨守“化疗之毒易伤精耗气”的病机。双黄升白颗粒年制成院内制剂,应用至今,临床用于肿瘤化疗骨髓抑制,取得了较同类中西药更好的临床疗效,对Ⅲ°骨髓抑制亦有明显疗效。系列研究证实该药不仅具有促进骨髓细胞周期的作用,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周期联合化疗能抑制肺癌干细胞的作用。

补肾破瘀、通络止痛法治疗骨转移疼痛

癌症骨转移是继发性骨肿瘤的一种,在中医里属“骨疽”、“骨痈”、“骨蚀”等范畴。徐师认为恶性肿瘤骨转移属于中医络病范畴,其病机是肾精亏虚,络脉瘀阻,致使骨中络脉痹阻而发为骨痹。故以补肾坚骨为理论指导,以补肾养精,破瘀通络为治则,创制骨痛安方。

骨痛安方由骨碎补、炙蜈蚣、自然铜、制草乌等六味药组成。骨碎补补肾强骨,活血止痛,《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足手不收,上热下冷。”《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实验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对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具有抑制破骨母细胞向多核破骨细胞转化的作用。蜈蚣,辛、温、有毒,《玉楸药解》:“拨脓消肿。”具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能。自然铜散瘀止痛,活血止血,《开宝本草》:“味辛,平,无毒。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日华子本草》:“排脓,消瘀血,续筋骨。”研究表明自然铜能够提高骨折组织钙、磷水平。草乌生药制剂、乌头碱、次乌头碱对用电刺激鼠尾法或热板法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镇痛作用。六药合用,具有补肾祛瘀,通络解毒止痛的功效。骨碎补、炙蜈蚣补肾健骨、活血破瘀止痛共为君药,自然铜散瘀止痛为臣药,三药并用,补肾强骨,祛瘀止痛,使肾精充沛,濡养骨骼,化瘀止痛,气血调和,通则不痛,达到攻补兼施的治疗效果,佐以制草乌祛风除湿止痛。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疾病诊疗方法及用药经验,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及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归上海中医院名中医传承办公室所有

徐振晔工作室

赞赏

长按







































中年白癜风怎么治疗好
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bm/3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