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只有苗。”天刚亮,刘民涛就起床,步行到米外邻居的别墅门口。那里有他的6分(平方米)土地,种着几百颗不同品种的番茄,加起来有多个品种。“我种的不是一般的番茄,最大的可以种出8斤多的番茄,最小的只有指甲盖大小,红橙黄绿青蓝紫除了蓝色的,其他都有。口味和形状也不同,比如这种有多年历史的‘牛排番茄’;还有外表和味道都像巧克力的‘巧克力番茄’。”刘民涛说。
刘民涛形容自己是“城市里的农民”。哈尔滨气温一回升,刘民涛便把这些番茄苗,从家里的窗台上移栽到地里。2个多月后,他的园子里,就会长满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番茄。
童年的味道
刘民涛对番茄最初的印象,是童年夏天的味道。70年代末,中国人种的番茄都是“老品种”。
刘民涛的老家在黑龙江伊春市,那里离俄罗斯近,父亲托人从俄罗斯带回来几十种番茄种子。然后在家门口开垦了6分土地。
4月里,一把番茄种子撒下去,到了7月,整个院子就被番茄的清香包围,老远就能闻到。
每到夏天,刘民涛背着书包跑回家时,最先让他感觉“到家了”的,是闻到门口种的番茄散发出的味道。
让刘民涛印象最深的老品种番茄,是“贼不偷”,这是一种来源于俄罗斯的番茄,刘民涛特别喜欢生吃它。
“以前的菜园里,只要有果子成熟了,总会有人过来顺走几颗。但这种番茄成熟后果子也是绿色的,小偷路过时,以为没熟,就不会偷摘,所以叫‘贼不偷’。”
渴的时候从藤上摘一颗,掀起衣服下摆,使劲蹭两下,也不用洗,直接一口咬下去,酸甜的汁水瞬间爆满整个口腔。
还有一种名叫“奶油香蕉”的番茄,因外表是黄色,形状又酷似香蕉得名。这种番茄皮薄又软,咬起来还会“起沙”,令人回味无穷。
“以前的老品种番茄,成熟之后是软软的,皮薄汁水多,酸甜感十足。”
但这种皮薄的番茄,不耐颠簸,不能长途运输。到了80年代后,为了便于运输和保存,让番茄能出现在全国各地的菜场和超市,种植方向变了。
一种叫“毛粉”的番茄成为了种植的主流。“毛粉”又红又圆,皮厚而且硬,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吃到的品种,咬一口,既没水分也没有酸味。”
长大后,父亲不再种番茄,市场上也不见“老番茄”的身影。刘民涛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
番茄的胜利
4年前,刘民涛第一次看到纪录片《番茄的胜利》,被里面熟悉又陌生的番茄深深吸引。“片子里面的很多品种,都是小时候家里种过的,已经20多年没见过了。”
刘民涛冒出了一个念头,他想种出老味道的番茄。恰巧那时,朋友住的别墅后面有六分土地,这位朋友又即将移民国外,刘民涛便去把地借了过来。
第一波,刘民涛撒下了50颗意大利的番茄种子。番茄抗旱,生命力强。在东北黑土地的养育下,几个月后,刘民涛的小菜园子,就结满了番茄果子。
神奇的番茄
在番茄的派系里,有一些古老的品种,它们是从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这些老番茄的种子,被番茄爱好者称为“传家宝”。
年7月,刘民涛的菜园子里,结满了意大利“传家宝番茄”。这种番茄有多年的历史。
因为外表有明显的沟壑,纹路就像是牛的肋排,横切开来,像是摆在盘子里的鲜红牛排。所以这种番茄也叫“牛排番茄”。
有了种植条件,刘民涛开始疯狂地寻找种子。他把小时候吃过的“贼不偷”、“奶油香蕉”全都找回来了,几年时间,刘民涛已经收集到了多个不同品种的番茄。
他的菜园里,种着世界上最大的番茄品种。这是一种杂交品种,曾经一个美国人种出了8斤的番茄,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前年,刘民涛淘到这个种子,他满心欢喜地等着巨型番茄的诞生。“起初认为,果实就算没有8斤重,也得有个3—5斤。”结果因为工作太忙,疏忽了打理,最后只长出1斤多重的番茄。“但是也比普通的番茄重,我们平时吃的番茄一个在g左右。”
刘民涛还淘到了世界上最小的番茄种子“黄醋栗”,结出的果实只有指甲盖大小。但也因为小,一颗黄醋栗植株上,能长出80多颗小番茄。这是刘民涛最喜欢的“零食”。
因为自己播种,刘民涛吃到了从前只在图片上见过的番茄,这些番茄都有着有趣的名字。
巧克力番茄黄洋梨樱桃
牛心番茄
网上的番茄爱好者
一颗番茄的植株上,最多能收成80颗番茄,加起来有几千粒种子。
每到番茄成熟期,刘民涛总会吃一半留一半,剩下的番茄让它们继续生长。等到9月份,果实熟透了,就是取种子的时候了。
取番茄种子是有技巧的。摘下十分熟的番茄,首先用勺子挖下番茄中心含种子的部分;然后将种子密封在玻璃瓶里,任其自然发酵,种子上包裹的粘膜就会与种子分离开来。两天后,洗掉粘膜,晒干种子,就可以存起来,等来年继续播种。
年,刘民涛将第一批种子保存妥当后,捡起了自己曾经搁置的淘宝店,将不同品种的番茄种子全都上架。这几年,店里始终只卖番茄种子。
通过上网,刘民涛才知道,原来全国有那么多像他一样怀念老味道的人。“有不少买家在小时候吃过老品种番茄,于是寻找‘童年的味道’,找我买种子。”
年,刘民涛认识了一位重庆的番茄爱好者。在刘民涛店里买了种子后,这位买家特地从城区开车到山上包了一块地。种下了20多个品种的番茄,每周开车上山除草、浇水。
“这是他第一次种番茄,说是吃腻了市场上发硬的激素番茄。”刘民涛远程指导这位买家如何撒种子,如何掐尖,什么时候该给植株绑上竹竿……
对于刘民涛而言,这样的过程,让他获得的成就感,远比看到销量蹭蹭上涨要多。后来,每年取种子的时候,他都会给这位买家免费寄去几十粒种子,彼此交流种植经验。
去年,有位南方的70后买家找到刘民涛,问有没有“贼不偷”番茄种子。“这是第一个主动询问‘贼不偷’的人。”
细聊后才知道,“贼不偷”也是这位买家小时候的记忆。他想在年高考前,亲手种出“贼不偷”,让儿子上考场前,能吃到自己童年的番茄,“可能是想让番茄传承关于高考的祝福吧。”
一粒种子卖1—3元钱,买10粒以上就包邮。刘民涛很清楚,自己挣不了多少钱。去年,刘民涛淘宝总销售额只有元,但他乐在其中。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多种老番茄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无数的番茄爱好者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很多人都说,如今这番茄看起来好看,但吃起来,却越来越没有番茄味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颜色红、经久放、果形好。
亚洲蔬菜研究中心收集了多个这样的西红柿老品种,全世界有超过3.2万个西红柿种子样品,而目前市面上的品种,不到西红柿基因池的5%。
时代在不停地发展,科技在不断地进步,我们的味觉反而越来越单一了。你怎么看待这种味道的消失?欢迎留言!
下载长江蔬菜APP
参加周周抽大奖活动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