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弦之声,对话菏泽弦索乐非遗传承人

甲氧沙林片 http://m.39.net/pf/a_4341461.html

菏泽报业全媒体消息(记者牛腾)6月7日,在“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由济南大学音乐学院主办的专题访谈《丝弦之声:对话菏泽弦索乐非遗传承人》在济南大学大礼堂举行。本次采访由香港卫视主持人周一诺主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登山、山东省非遗传承人苏本栋,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山东菏泽弦索乐表演人才培养》负责人、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郑中以及学员代表们围绕山东菏泽弦索乐的传承与保护、创新与发展展开对话。

在采访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民族器乐演奏家赵登山表示(左下图),创新是菏泽弦索乐传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在经典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研究和修改,乐器分配、声部融合等创作技法都需要不断改善。赵登山强调,作为当代文艺工作者,要尊重传统,在演奏和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技法,进一步探索和拓展民族音乐发展的可能性。同时,赵登山表示,演奏者要不断揣摩作品与思考,并对菏泽弦索乐表演人才培训班学员们的演奏技艺提出了中肯意见与更高要求。山东省非遗传承人苏本栋从与菏泽弦索乐的历史渊源、创作风格和乐器改造等方面与主持人进行了探讨交流(右下图)。苏本栋着重强调自己在作品改编和创作时所坚守的原则,既要最大限度保持原曲的旋律曲调和风格特点,突出弦索乐特色乐器的特性,注重弦索乐各乐器间的声部分配,又要与时俱进,在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扩大音乐欣赏受众群体,使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和喜爱。最后,苏本栋提到自己多年继承和发扬菏泽弦索乐的信念来自许多艺术名家和民间老艺人对于艺术的执着与守护,这种宝贵精神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郑中表示,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山东菏泽弦索乐表演人才培养》是挖掘山东文化传统的切入点,也是进行南北音乐风格比较的重要参照,希望通过此次项目来挖掘菏泽弦索乐本身内在的渊源关系。同时,郑中提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高校要担当重要责任,可以借助高校平台整合社会上更加优秀的师资来传承和发扬菏泽弦索乐,并希望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踏上“寻根”之旅,在传统民族文化中寻找独特韵味。   本次项目学员代表分别从参加项目初衷、学习感受与收获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来自菏泽琴筝清曲古乐社的王玉珍提到,在此次项目中最大的收获是音乐分析与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丰富理论研究对菏泽弦索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来自济南市曲艺团的坠琴演奏员崔福海谈到,希望通过系统学习与排练来熟练掌握菏泽弦索乐的演奏技艺,把老前辈们留下的经典作品以创新形式呈现在舞台上。   本次访谈活动更深入了解了济南大学音乐学院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走进”非遗传承人的精神世界,深入探讨了今后菏泽弦索乐的传承保护及创新发展问题,促进了菏泽弦索乐艺术文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培养,弘扬运河文化内涵,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bm/11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