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牛腾 >> 牛腾主治 >> 偏头痛

偏头痛

开放分类:中医疾病健康内科学内科常见疾病医学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以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为特点,发作间歇期正常。根据头痛发作前有无先兆症状,可将偏头痛主要分为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和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或单纯性偏头痛)两种,另外尚有一类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偏头痛,也称为复杂型偏头痛,是指具有神经功能确失体征的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人群中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

编辑摘要

基本信息编辑信息模块中文名:偏头痛外文名:migraine别名:偏头风临床表现:偏于一侧的头部疼痛,往往比较顽固,可能定期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眼睛牵扯痛等就诊科室:内科发病部位:头部目录

1病因

2发病机制

血管学说

神经学说

三叉神经血管...

3疾病分类

4级别

5检查

6诊断

7危害

8并发症

9物理治疗

10治疗

11中医论证

12预防性治疗

13注意事项

14饮食治疗

15护理

生活调理

饮食调理

用药

16预后

17其他方法

病因/偏头痛编辑

偏头痛图册

偏头痛病因巳明,为头部远伤病,如同三叉神经痛为面部远伤病一样。可见于《论远伤病》一文。

远伤病不同于其他猜测、推测得来的结论,而是有可见性的病灶,并且有解决病灶则有解决疾病的同步验证。

远伤病的诊断简单明了,凡有疼痛症状之处,即可发现病灶,不会有误。

治疗方法安全、简易、快速、效高,一般通过几次即可将病灶消除,彻底根治,无论严重与否,时间长久与否,都同样有效。

诱发因素

一、生活习惯诱因

1、精神心理压力大、情绪抑郁或情绪变化剧烈:快节奏的社会环境、生活工作上的不顺心和压力、各种事务及关系的谨慎考量,往往使人大脑神经紧张、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偏头疼的发生。情绪变化是偏头疼的显著诱发因素之一。但情绪变化究竟是偏头疼发生的先兆还是其直接诱发了偏头疼的发作,仍需进一步探讨。(医院王京京发表)

2、饮食不当:某些食物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偏头疼的发生。

3、过度锻炼:

4、睡眠不规律:睡眠不足、睡眠过多、睡眠不规律等。

二、药物诱因

1、口服血管扩张药

2、避孕药

3、激素替代类药等药物

4、频繁使用麦角胺、阿片类药、曲坦类药及其它单一成分止痛药(巴比妥、咖啡因、异辛烯胺)

三、气候诱因

偏头痛图册

风、寒、湿、热等气候及剧烈的天气变化易诱发偏头疼。

湿热易使人情绪波动、烦躁、食欲减退,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而引发偏头疼。

风寒易损伤人体阳气,引起经脉闭阻,而引发偏头疼。

特别提示:偏头疼患者应忌冷食及受寒受冷或冷刺激后10分钟会引起头痛。隆冬时节出门忘戴帽子,头部暴露在冷空气中;游泳时水温过低;吃冰激凌或冷饮后均可引起冷刺激性头痛。其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血管舒缩障碍有关。研究发现,在冷环境中,头痛前双侧颞动脉及其分支痉挛变细,

头痛期出现动脉怒张、充盈、搏动增强。吃冷饮后,冷饮对舌和口腔粘膜的冷刺激,反射性引起颞动脉痉挛,当痉挛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转为被动性扩张,血流冲击扩张的动脉壁上痛觉神经末梢,诱发头痛。总之,身体外部受冷或吃冷饮是冷刺激性头痛的条件,发病基础与血管容易诱发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体质及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应注意远离寒冷的环境,少食或不食冷饮。

四、环境诱因

1、海拔高度的突然变化

2、短时间内从一个时区到另一个时区

3、强光线的刺激(如电视屏幕、镁光灯、强力阳光等因素会使人的眼睛疲劳引发头痛。)

4、噪音的刺激

5、空气的污染

6、闷热的房间

7、某些浓烈的香水

8、长时间的电磁辐射(一些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容易患偏头疼,是因为受电磁辐射。)

五、女性生理诱因

1、青春期前,男女患病率相似。

2、青春期后,女性发病较男性明显增多。

3、女性月经来潮时,常见头痛发作。

4、绝经后、妊娠期,头痛减轻。

提示:月经周期变化对偏头疼的发作是有直接诱发影响的,这种情况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部分女性患者的发病与月经周期直接相关,称为月经期偏头疼,是一种与卵巢周期有关的特殊类型的偏头疼。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前期雌激素水平骤降(雌二醇降低),导致颅内外血管对随之变化的生化因了(如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敏感,通过干扰交感神经的方式影响靶器官的功能,使易感者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改变而致偏头疼。中医学把本病称之为经行头痛,临床以肝郁气滞、瘀血内停多见,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使气顺血和,清窍得养,则痛自止。

六、引起偏头痛的食物主要是

(1)含高酪胺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奶制品。

(2)动物脂肪,其诱发偏头痛占全部食物因素的49.8%,严格控制此为食物可防止偏头痛发作。

(3)酒精饮料:特别是红色葡萄酒,白酒,柠檬汁,柑橘,冰淇淋等。

(4)牛肉香肠,肉类腌制品,酱油等。

发病机制/偏头痛编辑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主要有以下学说:

血管学说

传统血管学说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疾病。颅内血管收缩引起偏头痛先兆症状,随后颅外、颅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组织产生血管活性多肽导致无菌性炎症导致搏动性的头痛。颈动脉和颞浅动脉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麦角生物碱如麦角胺可缓解发作期头痛支持这一理论。神经影像发展TCD、PET等临床应用,进一步发展了血管源学说,提出先兆型和无先兆型偏头痛是血管痉挛程度不同的同一疾病。各种神经元对缺血的敏感性不同,先兆症状的出现是由于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后,视觉皮层的神经元对缺血最敏感,因此视觉先兆最先出现,然后越来越多的神经元功能受到影响,再逐渐出现手指发麻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学说

神经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神经功能的变化是首要的,血流量的变化是继发的。偏头痛先兆是由扩展性皮层抑制(corticalspreadingdepressing,CSD)引起。CSD是指各种有害刺激引起的起源于大脑后部皮质(枕叶)的神经电活动抑制带,此抑制带以2~5mm/min的速度向邻近皮质扩展,并伴随出现扩展性血量减少(spreadingoligemia)。两者均不按照脑动脉分布扩展,而是按大脑皮质细胞构筑模式进行,向前扩展一般不超越中央沟。CSD能很好地解释偏头痛先兆症状。另外,5-羟色胺(5-HT)参与头痛发生。头痛发作开始时,5一HT从血小板中释出,直接作用于颅内小血管使之收缩,并附于血管壁上。当血浆5-HT浓度下降时,它作用于大动脉张力性收缩性作用消失,血管壁扩张出现头痛。5-HT既是一种神经递质,又是一种体液介质,对神经和血管均有影响。治疗偏头痛的曲坦类药物就是中枢性5-HT受体激动剂或部分激动剂。这证实神经功能紊乱参与偏头痛的发作过程。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该学说解剖生理基础是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trigeminovascular   

(3)由于头、颈、肩胛带姿势不良所引起。本病临床上极为常见,以女性为多,多在30岁前后发病。中医论证认为,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可采用一些镇静止痛及解除血管痉挛类药物。但有许多药物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嗜睡、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长期反复服用,严重时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青少年应忌用此类药物。中医中药治疗头痛的方法很多,例如白芷,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川芎具有活血化淤、通络、缓解血管痉挛的作用;菊花清肝明目,可明显改善因风阳上扰引起的头痛。可让医师通过对病情程度和体质进行具体分析后进行中医辨症施治,以减少头痛发作的次数、时间和频率,改善症状,继而使头痛逐渐消失。

赞赏

长按







































白颠疯如何治
氮芥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zz/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