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创于东汉年间——
静静地做自己让世界发现你
JINGJINGDEZUOZIJIRANGSHIJIEFAXIANNI
星期三
.11.22
小雪,顾名思义是气候开始降雪,且雪量较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节气前后,北方多个地区开始降雪,而且容易出现“坐冬雪”的现象。就是说下了一场雪后温度还持续下降,下过的雪不再融化。南方地区虽不至降雪,但气温也将持续走低。所以,小雪是进入严寒的起点,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小雪养生要做好“两清一补”。
小雪/清内火生吃萝卜熟吃梨
小雪是寒冷开始的标志。
冷空气一到人们便急着添衣进补,可能还来不及清泻虚火,就将其包裹在体内了。加上天气干燥、雾霾频发,最容易引起人体的肺火旺盛,从而出现咽喉干痛、燥热咳嗽、痰中带血等不适症状。
此时不妨试试生吃萝卜熟吃梨。梨具有润肺清热、养阴生津等作用,对于燥热咳嗽型患者,熟吃梨还有止咳的效果。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食疗方供大家参考:取大梨1个,蜂蜜60克;将梨挖洞,去梨核,装入蜂蜜;置于大碗中,隔水蒸熟吃。每日服用1~2次。
而生萝卜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煮熟后的萝卜则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所以,从清热生津的角度来说,冬天生吃萝卜效果更好,或是略微焯水后食用,不必煮至软烂。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者则不要生吃萝卜。
小雪/清抑郁多晒太阳多吃果蔬
在小雪节气里,天气多阴冷晦暗,光照较少,加之灰霾不断,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
大家应顺时调神静心,给自己下个心理暗示,保持正面思维。此外,在有阳光的日子里,要抓紧时机出去走走、晒晒太阳,要给点阳光就灿烂。同时,也能借助外出的机会多与人沟通交流,舒解心结。
多吃香蕉、菠菜等果蔬,也有助于改善情绪。香蕉中含有能够帮助人脑产生一种叫5-羟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快活;菠菜等深色蔬菜含有较多叶酸,对改善不良情绪也有裨益。
小雪/补肝肾按摩太溪多吃黑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
小雪节气后,北风开始成为常客,天气寒冷,万物收藏蛰存。顺应节气变化,要注意滋补肝肾。
《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意为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按摩此穴可以帮助滋阴益肾、壮阳强腰。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饮食调养可多吃黑色食物,因其入肝肾二经,具有很好的食补作用。
1.黑芝麻红枣粥
首先推荐黑芝麻红枣粥,准备粳米克、黑芝麻20克、红枣25克、白砂糖适量;粳米和红枣先用旺火烧沸,然后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粥烂熟,调入磨好的黑芝麻粉及白糖,再稍煮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中医认为,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2.黑豆羊肉炖当归
再推荐黑豆羊肉炖当归,既能补血养颜又能暖身心,此时食用也不错。
取用羊肉(瘦)克、黑豆克、当归10克、桂圆10克,清炖即可。黑豆植物蛋白质含量高,与羊肉的动物蛋白一起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进补强身的效果明显。
小雪养生食疗方
1、参杞粥
材料:党参20克,枸杞子15克,粳米克,2味药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同煮粥。
功效:补肝健脾益肾。
2、益智仁糯米粥
材料:益智仁20克,糯米克,益智仁洗净、晒干或烘干后研为细末,待淘洗干净的糯米放入沙锅里,加适量清水,用小火煮粥,待粥快好时调入益智仁末、精盐,稍煮即成。
功效:温脾胃、暖肾阳。
3、香菇枸牛煲
材料:牛肉克,香菇克,枸杞子60克,盐少许,入沙锅中,加水适量,煲至肉熟烂,调味即成。
功效:健脾补肾养肝。
4、杜仲牛膝黑豆汤
材料:牛膝15克,黑豆克,杜仲40克,大枣20克,鸡腿肉克,鸡翅膀克,先煎药取汁,再入各肉块和葱、生姜烹制而成。
功效:补肝益肾、强腰壮膝。
5、莲藕鲤鱼生姜汤
材料:莲藕克、鲤鱼克、生姜适量,煲煮而成。
功效:以补虚生津佐餐常用,适于糖尿病等一切体虚之人。
6、桑椹芝麻糕
材料:桑椹子50克,黑芝麻80克,胡麻仁30克,白糖50克,糯米粉克,黏米粉克,以药汤和面,揉团成糕即成。
功效:健脾胃、补肝肾。
另外
如若四肢冰凉、夜晚难暖者,可进食附片猪肉煲、乳鸽附片煲,达温阳补虚之效。
只是具体食用,还是咨询中医师或者养生保健师,施以辨证施膳为妥,并接受烹制附片类药膳指导。
小雪节令养生,要尊重养生科学规律。根据不同体质类型和小雪节令及所居地域气候特点、生活民俗和养生习惯,辨证施膳,配制药膳、药茶、食疗方和膏方,施以温灸、推拿等传统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之法,精心调养,调摄养生,保养身体,增进健康。要根据个体需要,施以“冬令进补”,进补不盲目,滥补则无益。
名老中医道地中药韩康国药号
韩康国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