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地风牛白腾白鹤腾战骨土霸王

白癜风公益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796518.html

钻地风,中药名。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Schizophragmaintegrifolium(Franch.)Oliv.的根及茎藤。分布于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活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四肢关节酸痛。

中文名

钻地风

入药部位

根及茎藤。

性味

味淡,性凉。

归经

归脾经。

功效

舒筋活络,祛风活血。

主治

风湿痹痛,四肢关节酸痛。

相关配伍

治风湿筋骨痛:钻地风根15g,马兰根30g,川牛膝9g,枇杷根30g,三白草根15g,猪瘦肉90g。加甜酒煮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

炮制

一、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取根部及藤茎,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二、炮制方法

将原药拣去杂质,洗净,润软切0.5-1cm段片,晒干。

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以气根攀援,长至4m以上。叶对生;叶柄长达8cm;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长8-15cm,宽5-10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至心形,全缘或上半部疏生小齿,质厚,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花二型;周边为不育花,仅具1片大型叶状萼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约4-6cm,宽约3cm,先端短尖,乳白色,老时棕色,萼片柄细弱,长2-4cm;能育花小,萼片4-5;花瓣4-5,白色;雄蕊10;花柱l。蒴果陀螺状,长约6mm,有10肋。种子多数,线形,长2-3mm,浅褐色。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m的山坡疏林内,以及路边裸岩旁,常蔓延岩石上及攀缘树木上升。分布于西南及陕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

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厚而宽阔,内层有网纹。红棕色,味清香,微带樟脑气。

药理作用

1、能抑制流感病毒。

2、使血糖升高。

相关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行脚气。”

2、《天目山药用植物志》:“驱风活血。治丝虫病。”

3、《全国中草药汇编》:“舒筋活络,祛风活血。主治风湿筋骨痛,四肢关节酸痛。”

附注

与本品功效相同作钻地风入药的尚有:小齿钻地风SchizophragmaintegrifoliaOliv.f.denticulata(Rehd)Chun,又名齿缘钻地风。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治四肢关节酸痛: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八角枫、五加皮、丹参各半斤,白牛膝六两,麻黄五钱。切细,入黄酒十二斤,红糖、红枣各一斤,装入小坛内密封,再隔水缓火炖四小时。每天早晚空腹饮四两左右。头汁服完后,可再加黄酒十斤,如上法烧炖、服用。

钻地风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钻地风的功效

中药钻地风也叫追地风或者桐叶藤,它是虎耳科植物钻地风的根皮,它能祛风除湿,也能健脾理气,平时多用于人类的筋骨疼痛和风湿骨以及四肢酸痛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治疗十分明显。

2、钻地风能活血驱虫

钻地风是一种能活血驱虫的中药材,它能调理气血,也能治疗人类的丝虫病,治疗时可以了以三到五钱钻地风直接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服用药液就可以。

3、钻地风能治关节痛

钻地风对人类的关节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平时治疗时需要准备钻地风一斤半,八角枫和五加皮以及丹参各半斤,白牛膝六两,麻黄五钱,把它们全部切丝,加黄酒二十斤,再红糖和红枣适量,一起装坛密封,隔水用小火炖四个小时,做好以后每天早起空腹服用四两即可。

牛白藤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牛白藤在《中药大辞典》

牛白藤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白藤

NiúBáiTénɡ

广花耳草、土五加皮、涂藤头、土加藤、大叶亚婆巢、接骨丹

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牛白藤Hedyotishedyotidea(DC.)Merr.[H.macrostemonHook.etArn.;Oldenlandiahedyotidea(DC.)Hand.-Mazz.],以根、藤、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甘、淡,凉。

根、藤:祛风活络,消肿止血。用于风湿关节痛,痔疮出血,疮疖痈肿,跌打损伤。

叶:清热祛风。用于感冒,肺热咳嗽,肠炎;外用治湿疹、皮肤瘙痒,带状疱疹。

根、藤、叶均为0.5~1两;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牛白藤

《广西药植名录》

NiúBáiTénɡ

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广西药植名录》),大叶龙胆草、土加藤、甜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约手册》),接骨丹、排骨连(《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为茜草科植物牛白藤的茎叶。全年可采。

多年生藤状灌木,高3~5米。老枝圆柱形,幼枝四棱形。叶对生,膜质,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托叶截头状,顶端有刺毛4~6条。花10~20朵,密集成复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柄长1.5~2.5厘米;花细小,白色;萼被微柔毛,裂片4,线状披针形:冠管短,裂片披针形,外反,近喉部有长毛;雄蕊长突出;子房2室,花柱线状。蒴果近球形,径约3毫米,开裂,顶冠隆起。花期秋季。

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分布我国南部和西南部。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清热解暑,祛风湿,续筋骨。治中暑,感冒咳嗽,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骨折,皮肤湿疹。

①《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毒,祛风止咳。治癍痧,呕吐,胃痛,瘰疬,五痨七伤,去腐。"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祛风除湿。"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消肿散瘀,通经活络,接筋续骨。治骨折筋伤,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①防治中暑,感冒咳嗽:㈠牛白藤叶制凉茶。(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㈡牛白藤全株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胃肠炎:牛白藤全株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腰腿痛:牛白藤根、藤干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骨折:接骨丹全草、土牛膝、刺麻嗓管皮、苎麻、铜锤草,共捣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⑤治皮肤湿疹,瘙痒,带状庖疹:牛白藤鲜叶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白藤

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NiúBáiTénɡ

有毛鸡屎藤、脓见消、癍痧藤、大叶龙胆草、土加藤甜茶、接骨丹、排骨连、凉茶藤、山甘草、脚白藤、半路哮、白束、大号山甘草、白藤草、土五加皮、涂藤头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牛白藤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otishedyotideaDC,[Oldentandiahedyotidea(DC.)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牛白藤,多年生藤状灌木,高3-5m。触之粗糙,幼枝四棱形密被粉末状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10mm;托叶长4-6mm,有4-6条剌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0cm,宽2.5-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全缘,膜质。花序球形,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1.5-2.5cm;花细小,白色,具短梗;萼简陀螺状,理解片4,线状披针形;花冠长1.5cm,裂片披针形,长4-4.5mm;外反;雄蕊二型,伸出或内藏。蒴果近球形,直径约2mm,先端极隆起,有宿存萼裂片,开裂。花期秋季。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坡地、林下、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性状鉴别藤茎多切成斜片或段片,长3-5cm,直径0.3-3cm,外皮淡黄色或灰褐色,粗造,有稍扭曲的浅沟槽及细纵纹;皮孔点状突起,常纵向排列呈棱线,黄白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暗灰色,较窄,木部宽广,深黄色、黄白色或红棕色,有不规则菊花纹,中心有髓。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4-10cm,宽2.5-4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上面粗糙,下面叶脉有粉末状柔毛,侧脉明显;托叶截头状,长4-6mm,先端有剌毛4-6条;叶柄长3-10mm。气微,味微甘。以片张厚薄均匀、切面黄白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较窄。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细胞较小。木质部较宽,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孔径较大。髓部方形或类圆形,薄壁细胞类圆形,有的细胞壁增厚成网纹状。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针晶。

甘淡;凉

肺;肝;肾经

清热解毒。主中暑;高热;肠炎;皮肤湿疹;带状疱疹;痈疮肿毒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1.《广西药植名录》:清凉解毒,祛风止咳,治癍痧,呕吐,胃痛,瘰疬,五痨七伤,去腐。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祛风除湿。

3.《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消肿散瘀,通经活络,接筋续骨。治骨折筋伤,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白鹤藤,缠绕藤本。叶卵形至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9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浑圆或有时微心形,上面秃净或近秃净,下面密被银色紧贴的柔毛。花序腋生或顶生,头状或伞状;花序柄长3.5~7厘米,密被银色柔毛;分布我国华南各地。

中文名

白鹤藤

别名

白牡丹、银背叶、银背藤、绸缎叶(广东)

拉丁学名

Argyreiaacuta

植物界

番薯族(Trib.IPOMOEEAEHall.f.emend.v.Ooststr.)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又称木兰纲。

亚纲

菊亚纲(Asteridae)

茄目(Solanales)

旋花科(学名:Convolvulaceae)

亚科

旋花亚科(SubFam.Convolvuloideae)

银背藤属(ArgyreiaLour.)

白鹤藤

命名者及年代

Lour.

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海南

收起

白鹤藤

正文

白鹤藤

(《本草求原》)

异名

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白底丝绸(《岭南草药志》),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植名录》),一匹绸(《广西中草药》)。

来源

为旋花科植物白鹤藤的茎叶。

植物形态

白鹤藤

缠绕藤本。叶卵形至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9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浑圆或有时微心形,上面秃净或近秃净,下面密被银色紧贴的柔毛。花序腋生或顶生,头状或伞状;花序柄长3.5~7厘米,密被银色柔毛;花柄短,长约5毫米或不及;苞片大,萼片5,矩圆状卵形或卵形,外面的长9~10毫米,内面的较小,外密被银色柔毛;花冠漏斗状,白色,长2.7~2.8厘米,外被银色偃毛,裂片矩圆形,长1.5厘米内外;雄蕊5;子房4室,花柱线形。果近球形,径约8厘米,胭脂色,为卵形凹陷的宿萼所包围。花期秋季。

生于山坡。分布我国华南各地。

本植物的根(白鹤藤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同属植物紫苞银背藤在云南地区,亦供药用,其疗效相似。

采集

秋季采收。

药材

干燥茎叶,茎扭曲,表面暗灰棕色,有纵沟纹,断面绿白色,有明显的维管束,淡棕色。叶稍卷曲,质脆易碎,表面暗棕色至紫色,背面浅灰绿色,紧贴丝光毛。触之柔软。

产广东、广西等

白鹤藤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1、白鹤藤拥有治疗慢急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取晒干的白鹤藤白鹤蘸(干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按照中医的指示按次服用即可。

2、白鹤藤有治疗内伤吐血的功效。

白鹤藤搭配一匹绸叶、虎杖、旱莲草、龙芽草各一两,同样用水煎服,可以让患者尽快恢复内伤。

3、白鹤藤还有治跌打积瘀,经络不和的作用。

腰酸背疼,血瘀患者可以直接取白鹤藤用水煎服。步骤简单。

4、白鹤藤可以帮助妇女朋友们治疗白带。

取一匹绸一两,小榕树须五钱,鸡冠花一两,水煎服。有白带增多异味的妇女疾病患者可以借鉴。

5、白鹤藤有祛毒治疗溃烂的作用。

取白鹤藤、蒲公英、银花藤煎水洗之,有消炎、化腐、去毒之效。注意是外敷哦!

 功能:去湿消肿。

  主治、用量和用法:1、水肿:生用擂烂取汁,加糯米粉和糖煎作饼(不用油盐)食;2、百子痰,配伍用(见白石笋条);3、生竹,配伍用;4、湿热肚痛痢疾;干用1至2两,清水煎服。

  验方:(治小儿生竹方)干白鹤藤5钱、寮刁竹2钱、干蚌花2钱、黄皮根3钱、清水三碗,煎成大半碗,分三次服。

  (方解)本方用白鹤藤利水去湿,寮刁竹健脾去湿,蚌花除痰去湿,为治疗生竹经验药,全方药性平和,不寒不燥,为治小儿生竹有效之剂。

  (方歌)小儿生竹白鹤藤,刁竹蚌花黄皮根,清泉三碗成碗半,健脾去湿法最珍。

战骨又名土霸王,药性极列,活血太过,容易伤及心脏,小心使用!久用用会伤骨太过!

关节筋骨松动!内服一定要小心,配伍困难

!与常见刚烈中药配伍走串厉害吓死你!建

议不用此药。

壮药战骨有壮腰健骨、活血化瘀、背痛

的功效,用于治疗肥大性脊椎炎、风湿关节

痛等骨科腰腿痛,总有效率为97.37%,

治骨刺、骨关节炎药膳:战骨、威灵仙、

虎刺,合猪脚,以酒水各半炖服。

战骨正骨止痛搽剂

战骨、骨碎补、草鸟、毛老虎、红钻。毛老虎,瑶瑶药名也,学名羊踟躅,又名黄花杜鹃。红钻,壮药名,学名华

骨碎补、草乌、毛老虎、红钻、血竭、红花、冰片、薄荷脑、正骨水,几乎每一种都有活血散淤,强筋健骨,祛风止痛的作用。斑鸠占叶

别名~战骨

为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黄毛豆腐柴的叶。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味辛;微甘;性平。

功效清湿热,解毒,续筋接骨。(功效分类~清湿热药;解毒药;续筋接骨药)

主治水肿;毒疮;水火烫伤;筋伤骨折。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战骨是马鞭草科植物黄毛豆腐柴PremnafulvaCraib的干燥茎,别名土霸王、穿云箭。是一种常用的壮族药,具有活血散淤、强筋健骨、祛风止痛之功效。广西民间壮族常用于治疗腰腿痛、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肝区疼痛等,为广西道地药材。性味:辛;微甘;微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壮肾阳。主风湿痹痛;肥大性脊椎炎;肩周炎;肾虚阳痿;月经延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黄毛豆腐柴的干燥茎,实际上就是一种壮药叫战骨。别名又叫;土霸王、穿云箭。主产在贵州南部、广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至东南部。属可持续利用的天然药物资源。黄毛豆腐柴具有活血散淤、强筋健骨、驱风止痛的功能药材性状茎为不规则片状、片块状或短斜节状,表面呈灰白色,老茎落皮层灰褐色,鳞片状剥落。老茎横断面皮部棕褐色,较薄,可见较密集的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的石细胞群,枝条有时可见细线状皮层纤维束;木部质地较致密,通常淡褐色,有的呈红棕色;髓部小,椭圆形或圆形。气微,味淡。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和止痛,改善微循环、保护坐骨神经和软组织损伤作用。在民间常常被用于治疗肩周炎、骨质增生、腰腿痛、风湿性和类风湿关节炎及感冒身痛、淋巴结炎、肝区疼痛。肥大性脊椎炎、等疾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5克。外用:研粉或捣敷。:每次30克左右炖猪尾椎骨汤饮用,或者泡酒饮用。

注意事项;

黄毛豆腐柴与石山豆腐柴P.crassaHand.-Mazz.相似,但后者幼枝及叶柄等所被之毛不平展;花序较小,大都位于短枝顶端等性状可以区别。随着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目前真正的野生草药已经越来越稀少,许多名贵草药面临灭绝的危机。

中药材倒勒草又称作“倒扣草”;也有地区称作:鹅膝;鸭脚节;鸡骨草;鸡骨癀;鸡豚草;鱼鳞菜;铁马鞭;虎鞭草;粘身草;破布粘;白牛七;白基牛膝;牛舌头;牛舌大黄;牛獭鼻;牛七风;撮鼻草;掇鼻草;土常山;倒钩草;倒梗草;倒捋草;倒挂草;倒吞吞;倒刺草;中药倒扣草为苋科植物粗毛牛膝的全草。夏,秋季采收全株,洗净,鲜用或晒干。倒勒草的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清热解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经闭;痛经;月经不调;淋病;水肿;湿热带下,外感发热;疟疾;咽痛;疔疮痈肿。??查看“倒扣草”详情

倒扣草(学名:AchyranthesasperaL.)为苋科植物粗毛牛膝的全草。粗毛牛膝一年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米。茎多分枝,披散,圆柱形,紫红色,叶对生,矩圆状倒卵形至椭圆形或倒卵形。穗状花序顶生,蒴果细小,长圆形,宿萼包着不露出,浅褐色,长约3毫米,倒生于花轴上。花期夏秋至翌年春季。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湖南、山东、江苏等地。

中文名

倒扣草

别名

粗毛牛膝、牛舌大黄、土牛膝等

拉丁学名

Achyranthesaspera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展开全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cm。根细长,直径3~5mm,土黄色。茎四棱形,有柔毛,节部稍膨大,分枝对生。叶对生;叶柄长5~15mm;叶片纸质,宽卵状倒卵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1.5~7cm,宽0.4~4cm,朱端圆钝,具突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波状缘,两面密生粗毛。穗状花序顶生,直立,长10~30cm,花期后反折;总花梗具棱角,粗壮,坚硬,密生白色伏贴或开展柔毛;花长3~4mm,疏生;苞片披针形,长3~4mm,先端长渐尖;小苞片刺状,长2.5~4.5mm,坚硬,光亮,常带紫色,基部两侧各有1个薄膜质翅,长1.5~2mm,全线,全部贴生在刺部,但易于分离;花被片披针形,长3.5~5mm,长渐尖,花后变硬且锐尖,具1脉;雄蕊长2.5~3.5mm;退化雄蕊先端截状或细圆齿状,有具分枝流苏状长缘毛。胞果卵形,长2.5~3mm。种子卵形,不扁压,长约2mm,棕色。花期6~8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喜温暖气候,不耐严寒,北方栽培,冬季需防寒。土壤以砂质壤上生长较好,不宜粘土栽培。?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性味:苦辛,寒。?

功用:清热,解表,利水,活血。

主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用种子繁殖。南方3月播种,北方5月播种,条播或穴播.保持土壤湿润,温度17~20℃,约5d出苗,苗齐后应间苗1~2次。?

病害防治

生长期中有红蜘蛛为害,可用20%双甲脒油倍液防治。?

化学成分

倒扣草

种子、根、茎和叶中含蜕皮甾酮(ecdysterone),其中以种子中含量最高。从种子中还分离得倒扣草皂甙(achyranthessaponin)A和倒扣草皂甙B。在未成熟的果中分得倒扣草皂成C和倒扣草皂甙D。种子的成分含蛋白质22.5%,醚提取物4.7%,碳氢化合物56.1%,纤维1.8%,钙0.10%,磷0.46%,铁0.%和氨基酸,氨基酸是由精氨酸(arginine),组氨酸histidine),赖氨酸(lysine),蛋氨酸(methion-ine),脱氨酸(cystine),苏氨酸(threon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色氨酸(tryptophan),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缬氨酸(valine)组成。枝条含生物碱,果实期含量最高。枝条中含36,47-二羟基五十一烷-4-酮(36,47-dihy-droxyhenpentacontan-4-one)及三十三烷醇(tritriacontanol)等。还含倒扣草碱(achyranthine)。?

鉴定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微弯曲,长20~30cm,直径3~5mm,表面灰黄色,具细顺纹及侧根痕;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小点状维管束排成数个轮环。茎类圆柱形,嫩枝略呈方柱形,有分枝,长40~90cm,直径3~8mm,表面褐绿色,嫩技被柔毛,节膨大如膝状;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绿色。对生,有柄;叶片多皱缩,完整者长圆状倒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7cm,宽0.4~4cm,两面均被粗毛。穗状花序细长花反折如倒钩。胞果卵形以根粗、带花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方形。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或椭圆形,外壁略突起,有非腺毛。皮层薄壁细胞3~5列,含黄棕色物质;棱角处有厚角组织。中柱鞘纤维于角隅处较发达,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群集中在四棱角隅及两棱中部;导管群周围有木纤维。髓部近中心处有2个相对立的髓部维管束.外韧型。茎基横切面木质部有木间韧皮部。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力为1列类方形细胞;外被非腺毛,栅栏组织细胞3~4列,含草酸钙簇晶或砂晶;海绵组织细较少,黄棕色。维管束外韧型,4~5个排成不连续环状,束间有大型薄壁细胞,束周薄壁细胞含棕色物质。主脉处上表皮内有厚角组织,呈现双峰状突然袭击起,其下表皮内亦有厚组织,呈不规则孤状突起。?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5mL,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2mL,蒸发至干,加醋酐1ml溶解,倾入小试管中,沿壁加浓硫酸1ml,显棕红色环(检查皂甙)。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22g,加75%乙醇10mL,回流20min,滤过。滤液加5%盐酸3ml回流15min,冷却,用3%氢氧化钠试液调至中性,用氯仿萃取,浓缩至适量作供试液。另取齐墩果酸作对照品,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0.6%CMC薄层板上,以乙醚-正己烷(2:1)展开11cm,喷以25%磷钼酸乙醇液,于℃烘5~10min,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有需要文章里中野生中药材的扫上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zy/5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