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逆袭中专男孩考进清华医学院研究生不

中专生逆袭成为清华研究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在不少人眼里,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来自河南的张焕腾却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中考失利,成为中专生。中专毕业五年后,他却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录取,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张焕腾说:“我是从悬崖峭壁爬上来的,人总是越努力越幸运。”

作者:橡树君。

“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在我国推行已超过30多年,但骨感的现实是,如今多数家长依然是谈“职”色变,对“普职分流”充满恐慌和抗拒。

如果孩子被分流到中职或职高,这一生,就会被毁掉吗?答案是不尽然。

近日,一则“中专生男孩考进清华”的消息火遍全网,看得橡树君也自愧不如。

这名叫做张焕腾的男孩,在中考时,被分流进了中专,但在此后的几年里,他却一步一步迈向了更高的学府。

今年四月,他凭借优越的成绩,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录取,令人惊呼这是最强逆袭。

北京协和医学院有多难考?

这所学校是医学生的圣地,每年招收的人数不多,但可以说全是精英。

有网友这样解读:

中国最好的“医学院”分四档,第一档最难考,高考分左右才能上。

第一梯队四大医学院主要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被称之为“医学霸主”,在医学界拥有非常高的地位。

更不用说今年考研的难度了,今年该院校的复试线,比往年涨了10分。

挑战难度,可见一斑。

中专生出身、资历普通的他,为何能逆天改命?

他的经历,可以为我们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问题上,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自律的人

都拥有强大的内驱力

张焕腾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山村,奶奶和妈妈瘫痪在床,家中收入仅靠父亲一人务农挣得。

虽然贫寒,但家中被奖状铺满的墙壁,却仿佛在告诉众人:虽然贫穷,但我们是有斗志的,孩子很争气。

根据上游新闻的采访,在左邻右舍和家人看来,小学到中学以来,张焕腾的成绩,应当算是一直不错的。

出乎意料的是,中考时,张焕腾却发挥失常,意外失利,没能如愿以偿考进高中。

这让他无颜面对瘫痪在床的母亲和奶奶,更是愧对日夜操劳的父亲。

经过一番商讨过后,家人决定让张焕腾去读中专,早点学到一技之长,还能赚点钱,以此减轻父亲的负担。

虽然心中委屈,但终是因为愧对于父母操劳,张焕腾还是去了中专。

心有不甘的他,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声音:难道一次失利就要断送我的人生吗?

不少父母谈“职”色变,若非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可谓是一万个不愿意让孩子进入专科院校。

如此抗拒,不光光是因为专科院校的师资不如普通院校,更是因为专科院校的学习氛围让人堪忧。

十几岁的孩子容易被人影响,进了专科院校被带坏、不学好的情况不在少数。

但张焕腾并未因周围的环境而就此堕落——一个拥有内驱力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因素而影响自己的。

进入校园之后的他,始终怀揣着自己的“大学梦”,告诫自己:“不论在哪里,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走出去。”

中专三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丝毫不浪费一分一秒。他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也酷爱英语。

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不就是诸多家长一直在讨论的内驱力吗?

没有内驱力的自律,相当于自虐。所以有许多人,看起来忙忙碌碌,实则碌碌无为。靠外界因素来克制自己,强迫自己做到“自律”,这样的“自律”,更多时候,无异于是自虐。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焕腾在校期间,他的成绩十分优异,多次获得助学金、奖学金,也曾考过年级第一。

没有在不少青少年于此沉沦的地方沉沦,反倒还独善其身愈发优秀,张焕腾的经历,正是自律的最好范本。

尊重和支持

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我曾接触过一些孩子在专科院校读书的家长,每当谈到孩子的学习时,大都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模样:

“我们家那孩子,就不是读书的料,读这几年职校,也没见读出什么名堂来。”

虽说当初是父母建议张焕腾去读中专,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好在他们不似多数父母那样,认为孩子“一进职校深似海,从此优秀是路人”。

见张焕腾在校学习十分起劲,且成绩优异,父母支持张焕腾在家乡一所高中借读。

老师也将他的努力看在眼里,建议他参加普通高考。

这样的支持和鼓励,对张焕腾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给予了他极大的勇气和自信。

他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凭着以前的扎实基础,考上了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入医学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从中专到高职院校,张焕腾迈出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我想,如果不是父母支持他寻求更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建议他参加普通高考,走回常规路子的张焕腾,或许如今不会为我们所知。

之前我们推荐过一本书,叫《让孩子的优势被看见》,该书建议父母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yl/11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