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无怨无悔的努力攀登,也像欧、美、日、俄等国领先公司一样,像蜡烛燃烧自己,也照亮别人。”
作者/张静波来源/华商韬略(ID:hstl)年6月2日,注定要载入史册。
这一天,华为发布了一个世界级的操作系统。1两年前,当HarmonyOS(鸿蒙)第一次亮相华为开发者大会时,很多人对它能否成功甚至活下来,还将信将疑。
但今天,年6月2日,随着HarmonyOS2的正式上线,一切疑问都烟消云散。HarmonyOS不单是中国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手机操作系统,更是一代革命性的操作系统,因为它瞄准的是一整个星辰大海:IoT(物联网)。二十几年前,微软用Windows系统,一统PC互联网时代。十几年前,苹果和谷歌携手,以iOS和安卓系统,笑傲移动互联网时代。但面对即将到来的IoT万物互联时代,它们却渐感吃力。微软在手机操作系统上,铩羽而归。苹果为了满足不同硬件的需求,不得不分别开发出MacOS、iOS、watchOS。未来,随着IoT设备的不断增多,这种苦哈哈的开发模式,显然已走进死胡同。如何用同一个系统,适配不同的硬件,成为全世界多万开发者梦寐以求的事。而HarmonyOS做到了这一点。用鸿蒙掌舵人王成录的话来讲:鸿蒙就是不同设备的统一语言。HarmonyOS的这一特性,极大解放了开发人员,使得他们的应用,能够一次开发,部署在不同的硬件上。对消费者体验而言,这更是一次质的飞跃。搭载HarmonyOS的不同硬件,能够实现底层的互联互通,做到自发现、自连接,而再也不用安装繁琐的APP。举个例子。早晨,你打开一首歌,开始做早餐。当你进入不同的房间,背景音乐会切换到不同的房间而不会中断。晚上,你睡觉时,智能手表会判断你已经入睡,照明设备自动关闭,空调自动调温。这种以往操作系统根本不可能实现、科幻大片才敢想象的场景,未来将在搭载HarmonyOS的不同硬件上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HarmonyOS是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代操作系统。HarmonyOS为何能有这惊艳的一跃?首先,它使用了革命性的微内核架构。与传统的宏内核相比,微内核只保留了最基本的调度和内存管理,其他功能则模块化为不同的服务,放到外核部分,按需调用。例如,智能音箱只需语音功能,摄像头只需视频功能。这使得HarmonyOS能够适配从GB到KB内存的不同设备,甚至是灯泡这样的弱设备。微内核虽好,但不同功能的设备间如何进行高效通信,像同一台设备那样工作?这是一直困扰业界的难题。做通信出身的华为,创造性地提出了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实现了设备间的无缝连接。在这套系统下,你可以像搭乐高一样,把不同设备的硬件能力模块化,然后随意地组合、调用。例如,把无人机的摄像头,变成手机的摄像头,身不离地,鸟瞰中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革命性的操作系统,最初并不被业内看好,甚至在华为内部也面临诸多挑战。2过去十年,中国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了许多现象级的应用,比如外卖、打车、共享单车。
但繁荣的背后,却难掩一个尴尬:这些应用的“根”,也就是操作系统,是别人的。很多人对这样的现状,习以为常。但有一个人,却表现出了自己的忧虑。年,早在华为中央软件院时,王成录(后来鸿蒙的负责人)就认为:华为一定要做自己的系统。但彼时,华为的业务主要还是电信设备,对生态的诉求不是很强。王成录的想法,也只能停留在纸上。直到年,随着华为消费者业务突飞猛进,“很多生态的事,想躲都躲不开”。每年,谷歌在中国香港召开安卓大会,华为都是“想法最多”的手机厂商,也因此极大地推动了安卓系统的创新。谷歌也很重视华为的意见,只不过限于架构,安卓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满足华为的需求。比如,怎样在一个系统下,进行多设备之间的协同?因为这种需求上的缺口,华为有了做一个新系统的想法。而王成录成为最重要的推动者。但要在华为这样一个以硬件为传统的厂商内部,花重金做一个软件系统,凝聚内部的共识至关重要。这其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说服任正非。为此,王成录耐心等待时机。直到年,因为消费者业务增长太快,任正非觉得有风险,决定逐个听取该业务各部门的汇报。王成录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在北京研究所做汇报时,他抓住时机,向任正非进言:华为未来要做千亿美金的生意,消费者业务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大。生态在别人手里,太危险了。在王成录看来,“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经不起风雨”。最终,任正非被他的话打动。这年5月,HarmonyOS正式在内部立项。虽然被正式立项,王成录要走的还有很远。人才问题是关键。当时,国内保守估计,也有上百万软件开发人员,超过许多国家的总人口。但他们大多数在做APP软件,能做系统架构、底层开发的很少。王成录不得不到美研所招人,并在国内慢慢培养队伍。有时候,还会找一些非科班出身的人。比如王成录自己,就是学金属材料,而不是计算机出身的。这看似缺点,有时候却能跳出行业的窠臼,碰撞出新的火花。在接受《晚点》采访时,王成录就曾坦言:类似分布式软总线这样的思路,可能计算机科班出身的人,自己就会将它否决。而这个思路,后来恰恰成为HarmonyOS的核心支点。最终,王成录和他的团队,成功做出了面向IoT时代、革命性的分布式操作系统——HarmonyOS。但对于一个操作系统而言,难点并不在技术,真正的挑战在外部。3中国人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操作系统,这个梦想早就存在了几十年。
上世纪90年代,以中科院院士倪光南等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就达成了共识: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在这个共识的推动下,红旗Linux、蓝点Linux等一大批国产操作系统应运而生。老一辈科学家之所以积极推动操作系统的国产化,原因在于,只有掌握了底层技术,中国互联网产业才能有根基,才能有真正的繁荣。用王成录的话来讲,没有根的繁荣都是暂时的。但很可惜,无论在PC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都没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尽管我们有“令人傲娇”的外卖、打车、共享单车等互联网应用,但这些APP无一例外不是运行在美国人的操作系统上。有朝一日,美国不让我们用了,我们立刻就会停摆。国产操作系统之所以在商业化上一败再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态。根据行业经验,一个操作系统要想活下来并取得成功,16%的市场份额是一个分水岭。而目前,所有国产操作系统的份额加起来也不到8%。HarmonyOS是中国第一个有望突破这道生死线的操作系统。按照华为的规划,到今年底,将有3亿台设备搭载HarmonyOS,其中自有设备2亿台、合作伙伴设备1亿台。然而,就在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的关口,市场上却出现了不少杂音。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HarmonyOS不过是安卓“换皮”,理由是:HarmonyOS使用了安卓开源项目(AOSP)里的代码。但真相是,AOSP和安卓系统完全是两码事,AOSP是全球开发者的贡献,是开源的。而且在未来HarmonyOS里,这部分也会被替换掉。HarmonyOS如果真的只是安卓“换皮”,谷歌也不会着急上火地加快下一代操作系统FuchsiaOS的开发。而FuchsiaOS,主打的就是跨平台。对此,王成录也反复强调:“我们不是做一个安卓或iOS的替代品。”言外之意,HarmonyOS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下一代操作系统。而这个系统,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是华为在艰难境况下,继续于科技的无人区探索、前进,继续为未来世界的万物互联贡献智慧与方案。
年5月,美国不断集结全球盟友打压华为,但华为始终是: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今年1月,任正非还在内部发声,强调“我们在科学上要敢于大胆突破,敢于将鸿蒙推入竞争,鲲鹏和昇腾的生态发展与软件的开发决不停步。”“我们不要因美国一时打压我们而沮丧,放弃全球化的战略。”呼吁公司员工“敢于在软件领域引领世界”。
任正非在《星光不问赶路人》的署名邮件中说,过去几百年来,西方科技像灯塔一样照亮了人类追赶的道路,他们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是我们敬仰的,今天的人类繁荣与英欧美日的“灯塔”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尊重这些文明国家、尊重先作出贡献的先辈。今天我们已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也想要学习在无人区点亮5G的灯塔,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回报世界给我们的引导,让我们的光辉也照亮大家共同前行。
任正非说,当我们尝试迈出第一步,刚刚擦亮一根火柴,企图点亮一座灯塔时,就受到美国的不理解,不理智的一棒打下来,但我们并不以此灰心,也不会怨恨,美国仍然是世界的科技灯塔,我们仍然要一切向先进的人学习。
“我们仍无怨无悔的努力攀登,也像欧、美、日、俄等国领先公司一样,像蜡烛燃烧自己,也照亮别人。”
鸿蒙,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华为在5G灯塔下,“燃烧自己,也照亮别人”的: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1]《对话华为鸿蒙掌舵人王成录》晚点LatePost作者:贺乾明程曼祺
[2]《鸿蒙操作系统是个啥,牛不牛?》风云之声作者:袁岚峰
推荐阅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图虫创意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授权敬请联系小市妹mei“点赞”是喜欢,“在看分享”是真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