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虽然已经进入严冬时节,但在界头周家坡槟榔江奶水牛养殖小区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村民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小区内饲养的槟榔江奶水牛进行精心饲喂,打扫圈舍,投喂饲料,挤奶,一切都有条不紊,紧张有序。
腾冲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是以独特的河流型品种,肉、役、奶兼用为特色的水牛复合养殖系统,年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水牛游泳图
遗产地位于腾冲市18个乡镇,水牛养殖主要分布于槟榔江河谷一带,目前共养殖有多头水牛。槟榔江水牛的发现认定填补了中国没有河流型水牛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河流型水牛资源的格局。
△腾冲水牛繁衍地全景图
腾冲以槟榔江奶水牛养殖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养殖模式,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带动养殖户脱贫致富。
作为专业从事槟榔江水牛保种、繁育和产业开发企业的负责人,腾冲巴福乐槟榔江水牛良种繁育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平对槟榔江奶水牛的特性和养殖历史如数家珍:槟榔江水牛有两千多年的饲养历史,从曲石出土的带有槟榔江水牛形状的文物,可以证明多年前就有槟榔江水牛的饲养历史,养殖系统带有悠久丰富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手工文化,还有创新的医药文化,民族文化。
△水牛与当地文化与习俗
为了促进产业持续发展,企业根据槟榔江水牛养殖区域的具体情况,在前期“分散养殖、集中收购”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槟榔江水牛产业发展规划,寻求养殖区域适度规模化、养殖方式小区化、鲜奶收购集中化、产品质量可追溯化,形成了合作社挷紧养殖户、企业挷紧合作社、技术挷定辅导员的“三挷”机制。
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山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探索出代养模式,为贫困户解除养殖的后顾之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也受到群众的欢迎。
界头镇周家坡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严家进就是通过代养模式,增加收入脱了贫。
严家进是界头镇周家坡社区梁家村民小组的村民,一家六口人只有他和妻子两个全劳力,过去由于产业单一,家庭收入就是靠夫妻俩盘田种地和外出打工,经常是入不敷出,年底,在市农业局驻村工作队员的引导帮助下,利用扶贫贷款支持,从巴福乐公司租来7头奶水牛,在自家田地里种植牧草,搞起来奶水牛养殖,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实现了脱贫。
严家进说:“现在养了两年不到一点,收入还是相当可以的,到产崽后挤牛奶,小牛的喂了一点,剩余的就交给公司里面,公司里面收的价格还是可以,小牛还可以自己卖给公司,奶钱一笔收入,还有小牛一笔收入,现在基本上收入还是相当的可观。两年不到的时间,大体上的收入基本上是在六万多点,七万不到一点,青储料也有得补助,还是相当的可以”。
△周家坡特色奶水牛养殖
周家坡是界头镇的山区村,也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贫困面比较大,目前全村有户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市农业局与这个村结对帮扶后,多次组织畜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走访调查,与村民分析贫困原因,根据这里良好的生态资源实际,和巴福乐公司达成共识,利用合作社和村民为公司代养的模式发展特色奶水牛养殖。
据周家坡社区村委会主任姚成国介绍:现在由政府牵头协调贷款,用贷款押给巴福乐做押金,然后以合作社的形式把牛引来,引来后,有能力养的自己去养,没有能力养的贫困户合作社找人帮代养。
根据困难群众缺乏资金的实际,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积极对接市扶贫办和腾冲邮储银行,为贫困户提供奶水牛养殖资金、建档立卡户按照扶贫政策争取产业扶贫贷款,由邮政储蓄为每户贫困户提供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解决建档立卡户无资入股问题,有效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资金筹措,这种与公司合作的代养模式有效化解了群众没有资金的问题。同时,还通过土地流转在养殖小区周边搞起了观光牧场,很多贫困户都到养殖合作社打工。
现在养牛的工人,基本上请的都是贫困户,他们每一个人,长年都能在这里打工,一年基本收入是两万六左右。
通过农户代养,合作社饲养,槟榔江水牛的养殖规模也不断得到扩大,巴福乐公司也针对养殖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发新产品,目前不仅有在腾冲供不应求的鲜奶,还开发出了水牛奶冻干粉、奶酪等附加值高的产品供应市场。
巴福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实施代养模式后,促进了槟榔江水牛产业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按照“企业+合作社+大户带贫困户”的模式,目前,公司已经在在7个乡镇布局了7个代养小区,并根据种源情况和群众的需求逐步推广这一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将槟榔江水牛培植成脱贫带动明显的优势骨干产业。
五合乡鹿山村文博新村安置点的养殖小区就是代养小区之一,记者来到该村的时候,养殖小区内一片繁忙景象。
正在这里看挤奶的村民王爱弟告诉记者:“她一家四口人,由于自己有病,家庭收入就靠丈夫外出打工维持,自己还要照看家庭,没有能力自己养殖,就利用扶贫贷款参与合作社养殖奶水牛,几个月下来,效益还是很可观的”。
据介绍,文博新村是五合乡的一个移民安置点,村民都是从山区搬迁下来的,刚搬下来的时候,村民没有产业,为了让群众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槟榔江奶水牛公司,到文博新村建设养殖小区,以代养的模式发展槟榔江奶水牛养殖。
刘永师就是第一批参与养殖合作社的村民,他告诉记者,自己养了十头奶水牛,纯收入有八千到九千左右,十头牛搞得好就有八九万十万钱。
腾冲巴福乐槟榔江奶水牛公司在五合鹿山村移民安置点探索养殖小区代养模式发展奶水牛养殖,让异地搬迁的农户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产业扶贫初见成效。
杜平告诉记者,随着槟榔江水牛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企业将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上下功夫,针对腾冲旅游业发展实际,不断开发新的产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下一步要不断的扩大奶源和肉源,把点建设的更多,同时积极发展更多的贫困户来跟合作,争取以点带面,帮助到更多的贫困户,这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做出双赢的模式。
文图:张世东赵雄综合
编辑:杨青云
审稿:郭黎峰沈祥贵
设计制作:刘尚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