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一

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 http://m.39.net/pf/a_4638468.html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编写组名单

王孝涛傅宝庆陈绪纶王琦叶定江原思通

卢长庆于留荣应钶杨玉芬王兴法

前言

中药炮制是在中医辨证用药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为继承发扬这一制药学遗产,提高中药饮片质量,自年以来,中国中医研究院受卫生部委托,由中药研究所牵头组织有关单位成立编委会和编写组,编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简称《全国炮制规范》)。

三年来,在调查、研究、搜集整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所颁行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基础上,由编写组分工起草,经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审议,并收集意见,最后由《全国炮制规范》编委会审定。

本版《全国炮制规范》是部级中药饮片炮制标准(暂行),各地在执行中应力求统一。

本规范共收載常用中药种及其不同规格的炮制品(饮片)。凡属少数地区沿用的炮制品和随方炮制品,暂不收载,仍可按地方规范规定执行,但其炮制品及炮制法要点均列入本规范附录“全国中药炮制方法概况表”中,以备查考。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炮制经验极为丰富,各地区所沿用的炮制法,其用具、热源以及具体操作步骤等有所差异。本规范所规定的炮制工艺力求统一,但所收载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够全面,希望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待修订再版时,加以补充完善,使《全国炮制规范》更好地为保证和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为人民保健、为振兴中医药、为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卫生部药政管理局

一九八六年十月

凡例

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简称《全因炮制规范》年版。共收载种常用中药的炮制品。主要选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现行实用的炮制品及其最合宜的炮制工艺,每个炮制品力求统一工艺。附录收录了“中药炮制通则”、“全国中药炮制法概况表”、“中药炮制法分类表”及“索引”等。

二、本《全国炮制规范》按各地通用的药用部位及来源共分为:根及根茎、果实和种子、全草、叶、花、皮、藤木、树脂、动物、矿物、加工、菌藻及其它等十二类。各类药材按中文正名笔划编排。

三、中药名称分正名、副名(加括号)及处方用名即“饮片名称"凡《中国药典》已收载的中药正名、副名及饮片名,一般遵照药典所采用的法定名。药典未收载者即采用全国通用名并参照古本草的正名及古医方中的常用名称,力求简明。饮片生品名称,除毒性较大者,在原名前加“生”外,其他一般采用药材原名。

四、中药来源:主要说明药材的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拉丁文),药用部位,主产地、采期和采制及对商品药材质量优劣的传统经验鉴别。对同一名称有几个不同来源者,以传统认为优质、量大的品种依次排列。对产地原药材的块、片(客片)如何首乌、狗脊、鸡血藤等不符合饮片规格要求的,均应改刀或重制。

五、中药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工序。主要收载各地区现行常用的各种饮片的制作工艺。同一制品选用最适宜的炮制工艺,力求统一。凡《中国药典》已收载的炮制法则一般遵照药典法,凡药典未收载的制品,则按各地区常用的依次并列。凡属少数地区性习惯的制品暂不收载,但均列入本《全国炮制规范》附录“全国中药炮制法概况表”内。

1.炮制时用水必须是清洁卫生的饮用水。

2.浸泡或水漂只规定基本要求,暂不规定时间和用量。

3.炮制的火力均以传统经验术语文火、武火、文武火或中火,描述暂不规定温度和时间。

4.切制后的饮片应过筛,筛去尘屑,不合规格饮片均应改刀重切。

5.炮制用的辅料及其用量力求统一,暂时确须留有幅度者,不宜太究。

(1)炮制用酒,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2)炮制用醋,一般采用米醋、高梁醋或其他发酵醋。

6.成品性状:指经炮制后的饮片性状,目前主要根据传统鉴别经验,以形、色、气、味、质等鉴别为主。“理化鉴别”指化学反应、荧光等及含量测定。已有科学指标控制的品种,选用实用易行的指标。化学反应主要系测试生品饮片中某类化学成分的反应,荧光检查采用药典规定紫外光灯波长nm或nm。层析检查,一般以已知的标准品作对照,检查饮片中有关成分的层析行为及计算其Rf值进行鉴别。含量测定,以某一主要成分或有毒成分为指标,采用成熟的测定方法,测定饮片中的含量。

七、性味归经、功能与主治:主要根据传统文献及现代实际经验,用中医术语叙述。凡《中国药典》收載的一般遵照中国药典的有关内容,同一品种中药的不同炮制品力求加以分述。

八、用法与用量:除另有规定者外,用法一般指煎汤内服,用量系指成人一日的常用剂量,应用时均得根据具体病情酌量增减。

九、贮藏:系指关于中药饮片的贮存与保管的基本要求。

十、注意事项:指炮制过程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配伍禁忌劳动保护及地区处方应付习惯等事项。

十一、《全国炮制规范》的计量单位,采用公制

公斤=kg=克。

米=M。厘米=cm=百分之一米。

毫米=mm=千分之一米。

升=L。毫升=ml=千分之一升

一、根及根茎类

1.人参

〔处方用名〕人参、生晒参,红参、糖参。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栽培者为“园参”、野生者称"山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多在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洗净即为“水参”。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称“红参”;经水炸、灌糖后干燥者称“糖参”。山参只加工成“生晒山参”与“糖山参"。药材以芦长条粗、体丰坚实、支大、腿长者为佳。

〔炮制方法〕生晒参取原药材,除去芦头,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捣碎。

红参取原药材,除去芦头,蒸软或稍浸后烤软,切薄片,干燥。或直接掏碎、碾粉。

糖参:取原药材,除去芦头。

山参取原药材,除去芦头。

〔成品性状〕生晒参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表面灰白色,显菊花纹,粉性,体轻,质脆。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甘。

红参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表面红棕色或深红色,质硬而脆,角质样,气微香,味甘,微苦。

糖参主根长约35~m,直径6~20mm。表面淡黄白色,上端有较多的断续环纹,遍体有点状表皮剥落及细根痕迹。断面平坦,粉质,黄白色。气香,味甘而微苦。

理化鉴别(1)取人参粉末约0.5g,加乙醇5ml,振摇5分钟,过滤取滤液少量,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的氯仿饱和溶液,再蒸干,呈紫色。

(2)取人参粉末0.2g,加醋酐2m1,在水浴上加温2分钟过滤,取滤液1ml,慢慢加入硫酸0.5m1,二液交界面由红色变为红棕色,最后呈暗棕色。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徽,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用法与用量〕3~9g;用时捣碎。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

2.三七

〔处方用名〕三七、三七粉。

〔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多系栽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秋季开花前采挖,去净泥土,分开须根及茎基,先曝晒至半干再反复搓揉,使发汗析出水分,晒干后置适当容器内,加入适量蜡块,往返振荡,使表面光亮呈棕黑色。药材以个大、坚实、体重皮细、断面灰黑色、无裂隙、俗称“铜皮铁骨”者为佳。

〔炮制方法〕三七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三七粉取净三七,碾成细粉。

〔成品性状〕三七呈圆锥形或纺锤形,长10~60m,直径10~40m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周围有瘤状突起,有光泽,质坚实,断面灰白色,灰绿色或黄绿色,中间有菊花心或现裂纹。气微,味苦回甜。

三七粉为灰白色或灰黄色粉末,气微,味苦回甜。理化鉴别取三七粗粉2g,加甲醇15ml,在50~60℃水浴中温浸30分钟(或冷浸振摇1小时),滤过。取滤液1ml,置水浴上蒸干,加醋酐1m1与碗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色青色、污绿色;另取滤液数滴,点于滤纸上、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蓝色萤光,滴加硼酸的丙酮饱和溶液与10枸櫞酸

溶液各6滴,干后,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有强烈的黄绿色萤光。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散療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3~9g,用时捣碎或研粉吞服,每次1~3g。外用适量。

〔贮蔵〕置阴凉干燥处,防霉蛀。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3.三棱(荆三棱)

〔处方用名〕三棱、醋三棱。

〔来源〕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ferumBuch,一Ham,的干燥块茎。多系野生。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江西等地。冬、春二季采挖,除去茎苗及须根,洗净,削去外皮,干燥。药材以体重、质坚实、色黄白者为佳。

〔炮制方法〕三棱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捞出,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醋三棱取三棱片,用米醋拌匀,稍闷,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三棱kg,用米醋15kg。

〔成品性状〕三棱为类圆形的薄片,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粗糙,有多数明显的细筋脉点,周边灰棕色,有残留须根或疣状突起的须根痕。质坚。无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醋三棱形如三棱片,表面灰黄色,偶见焦黄斑,微有醋气。

〔性味与归经〕辛、苦,平。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醋三棱,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4.干姜

〔处方用名〕干姜、炮姜、姜炭。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Wild.)Rosc.的干燥根茎。均系栽培。主产四川、贵州等地。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药材以质坚实,断面色黄白、粉性足、气味浓者为佳。

〔炮制方法〕)干姜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炮姜取净砂子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热后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显棕褐色,取出,筛去砂子,放凉。

姜炭取干姜块,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祸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成品性状)干姜为不规则厚片,表面黄自色,有明显的淡黄色筋脉小点,显粉性,质坚脆。气香特异,味辛辣。

炮姜为不规则形的厚片或块,表面鼓起,棕祸色,内部棕黄色,质地疏松,气香,味辛辣。

姜炭为不规则小块,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质松脆。微苦,微辣。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操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炮姜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姜炭温经止血,用于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通风干燥处

〔注意事项〕炒炭时产生大量刺激性浓烟,应注意通风排烟,戴口罩。炒炭后及时散热,防止复燃。孕妇禁用。

5.土贝母

〔处方用名〕土贝母。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Bolbostemmapaniclatum(Maxim.)Franquet的干燥块茎。多系栽培。主产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秋季苗枯后采挖。除去须根、泥土,掰开,蒸透。干燥。药材以个大、质坚实、半透明、色棕红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

理化鉴别(1)本品切断面或粉末置紫外光灯(波长nm)下观察,显灰紫色荧光。(2)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10ml,加热提取5分钟,过滤。取滤液1ml,蒸干,于残渣中加醋酐2滴,再加碗酸一醋酐(10:1)试剂1滴,混液先呈黄继变红、紫、蓝以至污绿色。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功能与主治〕散结、消肿、解毒。用于乳痈,瘰疬、痰核疮肿毒及蛇、虫毒;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与用量〕4.5~9g;用时捣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6.土茯苓

〔处方用名〕土茯苓。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glabraRoxb的于燥根茎。均系野生。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四川、江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鲜品切成薄片,干燥。药材以粉性足、筋脉少、断面色淡棕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类圆形薄片,表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多数小亮点(粘液质)。周边黄棕色或灰色,质略韧,无臭,味微甘、涩。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疠,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用法与用量〕15~6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7.大黄(川军)

〔处方用名〕大黄、酒大黄、大黄炭、酒熟大黄、醋大黄、清宁片。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i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野生或栽指。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秋末当地上部分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粗皮,切段或瓣,绳穿成串,风于或烘干。药材以质坚实,断面锦纹明显、红棕色、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炮制方法〕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略浸,捞出,淋润至透时,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千燥。

酒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大黄片kg,用黄酒10kgo

酒熟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拌匀,闷约1~2小时至酒被吸尽,装入炖药罐或适宜容器内,盖严,隔水炖约24~32小时或置木甑内蒸至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晒干。

每大黄片或块kg,用黄酒30kg。

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深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醋大黄取大黄片,用米猎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大黄片kg,用米醋15kg

清宁片取大黄片或块,置锅内,加水满过药材,用武火加热,煮约2小时至烂时,加入黄酒(:30)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粉碎。取过目筛细粉,再与黄酒、炼蜜混合成团块状,置笼屉内蒸约2小时至透,取出拌匀,搓成直径约14m的圆条,于50~55℃低温干燥,烘至七成干时,装入容器内,闷约10天至内外湿度一致,手摸有挺劲,取出,切厚片,晾干。

每大黄kg,用黄酒75kg,炼蜜40kg

〔成品性状〕大黄为不规则厚片,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具有锦纹。有香气,味苦而微涩。

酒大黄形如大黄片,表面深褐色,偶有焦斑。略有酒气。

酒熟大黄为小立方块或不规则厚片,表面黑褐色。味微苦,有特异芳香气。

大黄炭形如大黄片,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而脆,无臭,味微苦。

醋大黄形如大黄片,略有醋气。

清宁片为圆形厚片,表面乌黑色,有香气。

理化鉴别(1)取生大黄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2)取生大黄粉末0.1g,加水50m1,置水浴上加热30分钟,滤过,滤液中加盐酸2滴,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除去乙醚层,水层加盐酸5m1置水浴中加热30分钟,冷后,加乙醚20m1提取,分取乙醚层,加碳酸氢钠试液10m1,振摇,水层显红色。

(3)取大黄的稀乙醇浸出液,点于滤纸上,滴加稀乙醇扩散后,呈黄色至淡棕色环,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棕色至棕红色荧光,不得显亮蓝紫色荧光。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牌、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滯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多用于目赤,咽脚,齿龈肿痛。酒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病。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多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醋大黄消积化瘀,多用于食积痞满,产后瘀停,瘕癖积。清宁片,具泻热通便,多用于饮食停滞,口燥舌千,大便秘结。

〔用法与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酒大黄,酒熟大黄,醋大黄清宁片,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炒炭后及时散热,防止复燃。孕妇慎用。

8.大戟(京大戟)

〔处方用名〕大戟、醋大戟。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大戟EuphorbiapekinensisRupr.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主产于江苏等地。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干燥。药材以条粗、断面白色者为佳。

〔炮制方法〕大戟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醋大戟取大戟置锅内,用米醋和适量水,浸拌约1~2小时,用文火加热,煮至醋液被吸尽时,取出,晾至六へ七成干时,切厚片,千燥。

每大戟kg,用米醋30kg

〔成品性状〕大戟为不规则长圆形或圆形厚片,表面棕黄色或类自色,纤维性。周边灰棕色,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醋大戟形如大戟片,色泽加深,微有醋气。

理化鉴别取生大戟手切薄片2片,片加冰醋酸与硫酸各1滴,置显微镜下观察,在韧皮部乳管群处呈现红色,5分钟后渐退去;另一片加氢氧化钾试液,呈棕黄色。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1.5~3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9.山药

〔处方用名〕山药、麸炒山药,土炒山药。

〔来源〕一本品为薯蓣科植物山药DioscoreaoppositaThunb.的干燥根茎。均系栽培。主产于河南、广西、湖南等地。冬季地上苗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泥土,用竹刀或铜刀削净外皮及须根,用硫磺熏后,干燥,即为“毛山药”。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水浸润,闷透,用硫磺熏后,削去疙瘩,然后用木板搓揉,使成圆柱形,切齐两端,干燥,打光,即为“光山药”。药材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炮制方法〕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条分开,浸泡到三~四成透,捞出,闷润至透,切厚片,及时干燥。

麸炒山药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俟冒烟时,投入山药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焦麸放凉。

每山药kg,用麦麸10kg。

土炒山药取伏龙肝粉置锅内,用文火炒热,加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挂土色,取出筛去士,放凉。

每山药kg,用伏龙肝粉30kg。

〔成品性状〕山药为类圆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周边显浅黄白色,质地坚脆,粉性。无臭,味淡,微酸。

麸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淡黄色,偶有焦斑,略具焦香

土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土红色,粘有土粉,略具焦香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泻泄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15~30g。

〔贮藏〕置通风干操处,防霉、防蛀。

10.山柰

〔处方用名〕山柰。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山柰KaempferiagalangaI.的干燥根茎。均系栽培。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冬季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切厚片,干燥。药材以色白、粉性足、饱满、气浓厚而辣味强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未切片者,洗净,润软,切厚片,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为圆形或近圆形的厚片,表面类白色,周边灰褐色或淡灰棕色,皱缩不平,有少量须根和根痕,习称“皱皮凸肉”。质脆粉性。气芳香特异,味辛辣。

理化鉴別(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浸渍3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1~2滴,显紫红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1m1,加3%碳酸钠溶液1m1,加热3分钟,放冷后,加重氮苯磺酸试液1~2滴,溶液显红色。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胃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用法与用量)6~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11.山豆根(广豆根)

〔处方用名)山豆根。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pnea.的干燥根及根茎。均系野生。主产于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蝇,秋季挖根,除去地上茎叶,洗净泥土,干燥。药材以条粗壮、质坚硬、色棕褐、味苦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大小个分开,浸泡到六至七成透时,捞出,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为类圆形薄片,表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周边棕色或棕褐色。质坚硬。有豆腥气,味极苦。

理化鉴別(1)取10%氢氧化钠溶液滴于本品表皮,颜色由橙红色变为血红色,久置不褪。

(2)取本品粉末约2g,加70%乙醇20m1,加热回流半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5m1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发生明显的淡黄色沉淀。

〔性味与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用于火毒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12.山慈姑(毛慈姑)注:按药典15版为“山慈菇”

〔处方用名〕山慈姑(毛慈姑)。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D.Dn)Makino及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的干燥假球茎。均系野生。主产于贵州、四川等地。春、夏二季花未开时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洗去泥沙。放入锅中煮或蒸至柔软为止,捞出,干燥后撞去外表粗皮。药材以个大、有明显横纹、质坚、半透明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毛须,洗净,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略呈圆锥形或稍扁平,直径10~20mm,表面自色或黄白色,全体有细皱皮。上端尖,底部凹陷而抽缩中部有2~3条稍凸起的棕色横环纹,质坚硬,断面稍有空心,胶质、半透明。无臭,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微辛,寒。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消肿散结,化痰解毒。用于痈疽疗肿,瘰疬喉痹肿痛,蛇、虫、狂犬伤。

〔用法与用量)3~6g,用时捣碎;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3.千年健

〔处方用名)千年健。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Homalomenaoccul-ta(Lour.)Schott的干燥根茎。均系野生。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干燥。药材以条大、红棕色、体坚实、香气浓烈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浸泡至三至四成透时,捞出,润透,切薄片,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薄片,表面红褐色,具有众多黄色针状纤维東,故俗名“一包针”,周边红棕色。气香,味辛,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舒经通络,散风祛湿,壮筋骨。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拘挛麻木。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4.川乌

〔处方用名)生川乌、制川乌。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干燥母根或子根。均系栽培,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夏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药材以个匀,肥满,坚实、无空心、断面色白者为佳。

〔炮制方法〕生川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捞出,干燥。

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置锅内,煮4~6小时或置蒸笼内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

〔成品性状〕生川乌呈倒圆锥形,或稍弯曲,长20~75mm直径12~25mm,上端有凹陷的芽痕,侧边常留有母根或子根摘离的痕述,下端渐小呈尖形,全体有瘤状隆起的支根,习称“钉角”。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皱纹。质坚实,断面粉白色。无臭,口尝有强烈麻舌感。

制川乌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黑褐色或暗黄色,有光泽,可见灰棕色多角形环纹,中间有空洞。质轻脆。无臭、微有麻舌感。

理化鉴别(1)取生川乌粉0.1g,加乙醇5ml,浸渍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2醋酸2m1,搅拌,滤过,滤液加碘化汞钾试液2滴,即发生黄白色沉淀。

(2)取生川鸟粉末约5g,加乙醚30m1l与氨试液3m1,浸渍1小时,时时振摇,滤过。取滤液6m1,蒸干,残渣加7%盐酸羟胺的甲醇溶液10滴与0.1%麝香草酚酞的甲醇溶液2滴,滴加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至显蓝色后,再多加4滴,置水浴中加热1分钟,用冷水冷却,滴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加10%三氯化铁溶液1~2滴与氯仿1ml,振摇,上层液显紫色。含量测定取制品中粉约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氨试液5ml使湿润,加乙醚一氯仿(3:1)混合液m1,密塞摇匀,放置过夜,滤过,残渣加混合液m1,连续振摇1小时,滤过,残渣再用混合液洗涤3~4次(至生物碱提尽),每次15ml,滤过,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残渣加混合液5m1使溶解并蒸干,再加乙醇5m1使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液(0.01moI/L)15m1水15m1与甲基红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液(0.02mo1/L)滴定至黄色。每1m1硫酸液(0.01mol/L)相当于12.9mg的CsH41NO11。

本品含生物碱以乌头碱计算,不得少于0.20%。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阴疽肿毒。

〔用法与用量〕1.5~3g,一般炮制后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生品专库保管。

〔注意事项)浸泡过川乌的水,应妥善处理。孕妇忌服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半夏、瓜蒌、白及、白蔹、贝母、犀角同用。配方时按剧毒药品管理规定执行。

15.川芎

〔处方用名)川芎、酒川芎。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多系栽培。主产于四川等地。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干燥后摘去须根。药材以个大、断面黄自色、质坚实、香气浓、油性大者为佳。

〔炮制方法)川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四五成透,洗净,闷润至透,切薄片,晾干或低温干燥。

酒川芎取净川芎片,用黄酒拌匀,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川芎kg,用黄酒10kg

〔成品性状〕川芎为不规则的薄片,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隐现不规则筋脉纹。散有棕色小油点(油室),切面光滑,周边粗糙不整齐,质坚硬。具特异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酒川芎形如川芎片,色泽加深,偶见焦斑。略有酒气。

理化鉴别(1)取生川芎横切片在紫外光灯下,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棕色荧光。が人。

(2)取生川芎粉末1g,于试管中,加石油醚(沸程30~60℃)5m1,密闭,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m1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m1使溶解,再加入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2滴,显红紫色。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法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酒川芎,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本品含挥发油,在闷润时注意检查,防止出油变质,并忌高温干燥。孕妇慎用。

16.川木香

〔处方用名〕川木香。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souliei(Franch.)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souliei(Franch,)Lingvar.cinereaLing的干燥根。多系野生。主产于四川。冬季采挖,去净泥土、须根及地上茎,过长的横切为二段,粗大的纵剖为两瓣,干燥。药材以条粗壮结实、体重、油多气香、裂沟少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削去黑色“油头”,副去粗皮,洗净,润透,切厚片,低温干燥。

〔成品性状〕为类圆形的厚片,直径15~25mm,表面黄白色,散有棕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有的中心呈枯朽状,木部显菊花形放射状纹理,周边有一明显的环纹,外皮黄褐色或棕褐色。气微香,味苦。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牌、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调中,止痛,用于牌胃气滞,脘腹胀痛,肠鸣泄泻,痢疾、寒疝。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17.川贝母

〔处方用名〕川贝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暗紫贝母Fritil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的干燥鳞茎。多系野生。主产于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夏、秋二季采挖,或于积雪融化时采挖,除去泥士、粗皮及须根,干燥。药材以整齐、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成品性状〕本品为圆锥形,高3~15mm,直径3~20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两鳞片较厚,呈心脏形,相对抱裹,内有心芽和小鱗叶数枚。内表面纯白,质坚脆,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用法与用量〕3~9,用时捣碎,或研粉冲服,一次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注意事项〕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18.川牛膝

〔处方用名〕川牛膝、酒川牛膝、盐川牛膝。

〔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officinalisKuan的千燥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四川。秋、冬二季均可采挖,去净泥土,除去残茎、须根,炕或晒至半干,堆放回润,再干燥药材以条大,质柔软,断面色棕黄者为佳。

〔炮制方法〕川牛膝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芦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酒川牛膝取川牛膝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川牛膝kg,用黄酒10kg

盐川牛膝取川牛膝片、加盐水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川牛膝kg,用盐2kg。

〔成品性状〕川牛膝为类圆形的薄片,表面黄棕色,散有浅黄色小点(维管東),排列成数轮同心环,质柔软。气微,味甜。

酒川牛膝形如川牛藤片,表面暗褐色,微有酒气。

盐川牛膝形如川牛膝片,表面暗褐色,味成。

〔性味与归经〕甘、徹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经闭癥瘕,胞衣不下,关节痹痛,足瘘筋挛,尿血血淋,跌扑损伤。酒牛膝用于血瘀腹痛,癥瘕,出风寒湿痹。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酒川牛膝,密闭,置于阴凉千燥处。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19.太子参(孩儿参)

〔处方用名〕太子参

〔来源〕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heteraphylla(Miq,)PaxexPaxetHoffm.I的干燥块根。多系栽培。主产于江苏、山东等地。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干燥,或置沸水中稍烫后,干燥,除去须根。药材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呈细长纺锤形,稍弯曲,长30~60mm,直径3~5mm,表面黄白色,较光滑,有微细皱缩纹,并有多个横向凹陷,质硬脆,折断面平坦。类白色,角质(烫过)或粉性(生晒品)。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用法与用量〕9~30g;用时捣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霉。

20.天冬

〔处方用名〕天冬。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野生或栽培。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泥土,剪去根头及须根,按大小分别入沸水中煮或蒸透后,捞出,浸入清水中,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微火烘干。药材以肥满、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泛油色黑者,洗净,晒至半干,切薄片,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为类圆形的薄片,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角质样,半透明,微具粘性,中心黄白色。味甘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霉、防蛀。

21.天麻

〔处方用名〕天麻。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elataB.的干燥块茎。野生或栽培。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冬、春二季采挖,除去地上茎,洗净泥土,及时擦去粗皮,蒸透,低温干燥。药材以体大,肥厚、色黄白、质坚实,断面明亮,无空心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黑色泛油者,大小个分开,浸泡至三四成透时,取出,润软,或蒸软,切薄片,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薄片,角质样,半透明,有光泽,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质脆。气微,味淡。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1,浸渍4小时,随时振摇,滤过。滤液加碘试液2~4滴,显紫红色至酒红色。

(2)取本品粉末1g,加45%乙醇10m1,浸渍4小时,随时振摇,滤过。滤液加硝酸汞溶液(取汞1份,加发烟硝酸1份溶解后,加水2份稀释制成,0.5m1,加热,溶液显玫瑰红色,并发生黄色沉淀。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症。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22.天花粉

〔处方用名〕天花粉。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日本栝楼TrichosanthesjaponicaRegel的干燥块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河南、四川、山东、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泥土,刮净外皮,切段,较粗者再对半纵切成辦,干燥。药材以色白、粉性足,质坚细膩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至三、四成透时,取出,闷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呈类圆形厚片,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有黄色的筋脉点(导管),略呈放射状排列。周边黄白色或淡棕色。质坚,细膩。无臭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与用量〕10~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23.天南星

〔处方用名〕天南星、制南星、胆南星。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erubescens(WWal.)Schott.异叶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BI东北天南星ArisaemaamurenseMaxim.或掌叶半夏PinelliapedatisectaSchott的干燥块茎。栽培或野生。主产于四川河南、河北云南、辽宁等地。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干燥。药材以体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炮制方法〕生南星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干燥。制南星取净天南星,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如起自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每天南星kg,加白矾末2kg),泡一日后,再换水,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将生姜片、白矾置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倒入天南星共煮至无干心时取出,除去姜片,晾至六成干,切薄片,干燥。

每天南星kg,用生姜片、白矾各12.5kg

胆南星取制南星细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拌匀,蒸60分钟至透,取出放凉,制成小块,干燥。或取生南星粉,加入净胆汁(或胆膏粉及适量水),搅拌均匀,放温暖处,发酵7~15天后,再连续蒸或隔水炖昼夜,每隔2小时搅拌一次,除去腥臭气,至呈黑色浸膏状,口尝无麻味为度,取出,晾于。再蒸软,趁热制成小块。

每制天南星细粉kg,用牛(或猪、羊)胆汁kg(胆膏粉40kg)。

〔成品性状)生南星呈扁球形,直径15~60mm,厚mm,外表乳自色或淡棕色,上面凹陷,周围布散多数麻点。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气微辛,味辣而麻。

制南星为类圆形的薄片,表面淡黄褐色,半透明,光滑,质坚脆。微臭,味辛。

胆南星为小方块状,表面黄棕色或棕黑色。质硬。有特异的臭气,味苦。

理化鉴别取胆南星粉末0.2g,加水5m,振摇,滤过。取滤液2m1,置试管中,加新配制的糠醛溶液(1→)0.5ml,沿管壁加硫酸2ml,两液接界处即显棕红色环。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毒。胆南星,苦、微辛、凉。归肺、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疾昡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用法与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胆南星,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24.天葵子

〔处方用名〕天葵子。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adoxoids(DC.)Makin。的干燥块根。多系野生。主产于江苏、湖北、湖南等地。夏初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药材以个大、断面皮部色白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纺锤形或块状,略弯曲。长6~30mm,直径3~10mm,表面暗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的纵糟纹质脆,断面黄白色。气微,味甘、徽苦辛。

理化鉴別(1)取本品粗粉1g,加70%乙醇10m1,加热回流半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盐酸溶液(1→)5m1使溶解,滤过,滤液分置两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1~2滴,发生橘红色沉淀另一管加硅钨酸试液1~2滴,发生黄色沉淀。

(2)本品断面置紫外光灯(nm)下观察,显黄白色荧光,加酸或加碱后荧光不明显。

〔性味与归经〕甘、若,寒。归肝,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疗疮,乳痈,瘰疠,毒蛇晈伤。

〔用法与用量〕9~15g;用时捣碎。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25.木香

〔处方用名〕木香、煨木香。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_lappaDecne的干燥根。多系栽培。主产于云南、四川等地。秋、冬季采挖出后,去净泥土、须根及地上茎叶,切成段,大的再纵剖成瓣,干燥后搓去粗皮。药材以质坚实,香气浓,油性足者为佳。

〔炮制方法)木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晾干或低温干燥。

煨木香取未经千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层木香片,间隔平铺数层,压紧置无烟炉火上或烘干室内,用文火或低温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放凉。

〔成品性状〕木香为类圆形厚片,直径15~30m,表面显灰褐色或棕黄色,中部有明显菊花心状的放射纹理,间有暗褐色或灰褐色环纹,油点(油室)褐色散在,周边外皮显棕黄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质坚。有特异香气,味苦。

煨木香形如木香片,棕黄色,气微香。

理化鉴别(1)取生木香经70%乙醇浸软后的切片,加5%萘酚溶液与硫酸各1滴,即显紫色。

(2)取少许木香挥发油于试管中,加入异羟肟酸铁试剂2~3滴,呈橙红色。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煨木香实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

〔用法与用量〕1.5~6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26.牛膝(怀牛膝)

〔处方用名〕牛膝、酒牛膝、盐牛膝。

〔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bidentalB1,的干燥根。均系栽培。主产于河南。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地上茎、须根和泥土,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用硫磺熏数次,将顶端切齐,干燥。药材以身长、内肥、皮细、色灰黄者为佳。

〔炮制方法〕牛膝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除去芦头,切厚片,低温干燥。

酒牛膝取牛膝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牛膝kg,用黄酒10kg。

盐牛膝取牛膝片,加盐水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每牛膝片kg,用盐2kg

〔成品性状〕牛膝为类圆形厚片,直径4~10m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切面略半透明状,中心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筋脉点(维管東),排列成2~4轮。周边外皮有细纵皱纹。质坚脆。气微,味微甜涩。

酒牛膝形如牛膝片,表面淡黄色,偶见焦斑,微有酒气。

盐牛膝形如牛膝片,多有焦斑,味咸。

理化鉴别取生牛膝的断面,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白色荧光。

〔性味与归经〕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淤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癥瘕,肝阳眩晕。酒牛膝,用于血瘀腹痛、癥瘕、风寒湿痹。

〔用法与用量〕4.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酒牛膝,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27.升麻

〔处方用名〕升麻、蜜升麻、升麻炭。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Cimicifugaher-a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foetidaL.的干燥根茎。均系野生。主产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湖北及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茎苗和泥土,晒至须根干时,除去须根,再干燥。药材以体大、质坚、外皮黑褐色,断面黄绿色,无须根者为住。

〔炮制方法〕升麻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泡至三四成透时取出,润透,切厚片,干燥。

蜜升麻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升麻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每升麻kg,用炼蜜25kg。

升麻炭取升麻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成品性状〕升麻为不规则的薄片,直径15~35mm,表面黄白色至淡棕黑色,有裂隙,纤维性,皮部很薄,中心有放射状网状条纹,髓部有空洞,质脆。味苦。

蜜升麻形如升麻片,黄棕色或棕褐色,味甜。

升麻炭形如升麻片,表面黑色,折断面黑褐色

〔性味与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蜜升麻,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炒炭后及时散热,防止复燃。

28.乌药

〔处方用名〕乌药。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strychnifolia(Si-eb.etZucc.)vVil.的干燥根。均系野生。主产于浙江、湖南等地。春、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泥士,干燥;或刮净外皮,切片,干燥。药材以连珠状,质嫩、粉性大,横断面浅棕色者为佳;乌药片,以平整不卷、色淡、无黑斑、不破碎者为佳。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时,取出,润透,切薄片,干燥。

〔成品性状〕本品为类圆形薄片,直径10~25m,表面灰白色或淡黄棕色,有光泽,可见放射状纹理及环纹,质脆。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顺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痛经。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注意事项〕浸泡时根据季节注意换水,防止发臭。

29.丹参

〔处方用名〕丹参、酒丹参。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的干燥根和根茎。多系野生。主产于河北、安徹、江苏、四川等地。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泥土,干燥。药材以条粗、色紫红、无碎断者为佳。

〔炮制方法〕丹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酒丹参取丹参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每丹参片kg,用黄酒10kg

〔成品性状〕丹参为类圆形的厚片,表面红黄色或黄棕色,有散在白色筋脉点,中心略黄,周边外皮暗红棕色。气微,味微苦涩。

酒丹参形如丹参片,表面黄褐色,具酒香味。

理化鉴别取生丹参粉末5g,加水50ml,煎煮15~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粘稠状,放冷后,加乙醇3~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0.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2滴,显污绿色。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酒丹参,祛瘀止痛,用于产后瘀血腹痛。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酒丹参,密闭,置于阴凉干燥处。

〔注意事项〕不宜与藜芦同用。

30.巴戟天

〔处方用名〕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栽培或野生。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冬、春二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至六七成干,捶扁,干燥。或先蒸约半小时,后再捶扁,干燥。药材以条大、肥壮、连珠状、肉厚、色紫者为佳。

〔炮制方法〕巴戟天(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泡至三、四成透后,置适宜的素器内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盐巴戟天取净巴戟天,用盐水拌匀,闷至盐水被吸尽,置适宜的蒸器内蒸透,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每巴戟天kg,用食盐2kg。

制巴戟天取甘草捣碎,煎汤,去渣,加入净巴戟天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煮透,取出,趁热除去木心,切段,干燥。

每巴戟天kg,用甘草6kg

〔成品性状〕巴戟天肉为扁圆形小段或呈不规则粒状,长约10mm,直径6~12mm,切面皮部紫色或淡紫色,周边灰黄色,质坚肉厚。味甘,微涩。

盐巴戟天形同巴戟天段,味微成。

制巴戟天形同巴載天段,表面黄色,味甜。

〔性味与归经〕甘、辛,微温。归肾、肝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官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霉。

欲知《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其他内容,且看后续......

小编将逐步分享年出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全文,文中图片主要来源于香港大学“中药材图像数据库”,内容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分享仅供中医药人和中医药爱好者学习和参考,请勿作他用!

本文小编:付敏,男,主管中药师,第二批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取得中药、药学执业药师资格。学习、从事中药学工作近30年,只因天资愚钝,未取得任何成绩,但始终坚持走在本草路上的追梦人。正所谓:

过去老师告诉我,歧黄医术源流长;

本草药学如蓝天,天空高远无梯至;

遥望天边不太远,忘记地球为圆形;

苦苦追梦三十载,仅识中药百十味;

天际永远在前方,方悟老师蓝天广;

不畏能否达彼岸,无怨无悔追梦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lx/5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