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
1.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1.B
螺旋式编排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的内容的基础,后面呈现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故正确答案为B。
2.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中,确定学校应该达到哪些目标是最为重要的。下列属于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的是()。
A.社会的世界观
B.学生的人生观
C.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的哲学
D.根据学习教育学可能达到的
2.C
本题考查目标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包括: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泰勒认为,确定目标即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有两个筛选原则:一是学校信奉的教育和社会的哲学,即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二是学习心理学所提示的选择教育目标的准则,即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根据学习心理学可能达到的。因此,C项正确。
3.下列关于课程设计的模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为泰勒的目标模式奠定了基础
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泰勒于年出版的
C.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腾豪斯
D.被誉为教育史上的“课程评价之父”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
3.D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设计的模式。博比特最先主张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教育目标,其提倡的“活动分析法”为后来盛行的课程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课程设计包括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其中,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为泰勒。年,泰勒在其所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被誉为教育史上的“课程评价之父”。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4.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起源于()。
A.泰勒的目标模式
B.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C.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D.斯克里文的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4.C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设计的模式。博比特是第一个探讨课程开发过程的研究者,是目标模式的首创者。他认为仅仅研究新课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了解开发新课程的途径。他提倡“活动分析法”,即运用当代美国工业管理学家泰罗的工业心理理论中的主要原则,通过对社会需要和人类生活活动的分析来确定课程。在他看来,教育者应能识别出这些基本活动,并总结出教育经验,让学习者通过学习这些经验,为将来从事这些特定的活动做准备。因此,博比特在年出版的著作《课程》一书中明确提出,课程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现实社会,对人们所从事的活动进行调查分析,从中识别出完成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习惯、态度和知识,由此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排列可作为基础的目标,然后组织一套“经验”来达到上述目标。而泰勒的目标模式深受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的影响。C项正确。
5.某校进行公开课评比活动,为了更好地衡量各学科教学质量,评委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