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点菜,说要写写白酒。
单说是写白酒,以我自己的经历,大约都可以出个中篇了。由头太多,虽不是圈子内的人,但耳听目染,加上身体力行,总还是有得说的。受益于老爸当年也好杯中物,中国当年各种排列组合中的八大名酒,或是十大名酒,我大约都有尝过。
前些年,有朋友帮我收了几套十五还是十六种中国名酒的小瓶装,其中不少已经停了产。酒自收藏了就一直放在朋友那里,所有权和经营权处于分离状态,说是质押吧,我不欠他银子,只是吃喝卡要了不少好东西。说是托管吧,我也没什么银子付他,每年寄些澳门糕点,肥其身躯,坏其牙齿。前段时间这兄弟和我吹嘘有人买了他此前囤积的茅台,一出手就是5位数。可惜今年情况特殊,不能回去痛宰这发了财的狗大户。
茅台的神话多年不灭。自然灾害时候,相传是周先生还特批了粮食给酒厂。如果去网上搜,大约也能查到有论证文章说茅台有保肝的作用。这与大把的医学论文有相冲之处,不能细说。前些年有段时间,无论什么样的分析文章,最后的结论之一都能写上利好茅台。胜了要庆祝,输了要解忧。茅台就是分析师的万灵药。
我记得有圈子内的人讲过,最好的酒是茅台,最好的调酒师傅,在五粮液。天下功夫出少林,天下名酒,大半出于四川。川妹子又辣又养眼,川中白酒亦如是。少年时有人与我讲如何分别五粮液的真假,酒瓶倒置,有一滴酒水在瓶底能悬而不落的,就是正品。
这两种酒,我都喝过不止一次。要说评价,少年时对五粮液更喜欢点儿。现在,觉得都差不太多。大约是年纪大了,味蕾不如少年时灵敏,而记忆里的味道也多了些,所以要些更厚重的酒,才能对得上心境。
事件是从五粮液搞了要我还是要他这种二选一的做法开始的。作为双十二的一项活动,经营商要么五粮液,要么,现场表态。什么时候五粮液要沦落到和较劲了?
当年周先生的与腾讯在网上互掐,媒体称为3Q之战。回头想想,那是因为要上市了,但名气不显,与鹅厂互喷口水,让不明就里的歪果投资者以为二者都差不多,狮头鹅多贵啊,和他一个层面,那值得扔银子啊。类似的事情更早些年在娱乐圈儿里也被用得滥熟。有刚出道的明星主动和记者搭讪,说你觉得我象不象巩某啊。等过些年有了名气,又出了个2.0版,对记者说,她是她我是我哦,不一样的哦,不要说我像她哦。
这一互联网和娱乐圈玩剩下的东西,人家那几位,当年都是向上锚定的,咱们这一醉解千愁的主儿,好歹也是个男二号的分量,怎么一抄,不奔着争C位,而变成眼睛向下看三四号不顺眼了呢?当年冒险提价,就是为了能离着一线大哥近点儿,现在大哥主动脱靴子上脚,这得赶紧接好了,把热点做上去才对得起大哥不是?
也是,搞实体经济的,和玩虚拟的不是一个打法。网上圈子,讲究的是相辱以墨,骂战为主。搞实体的,那是匹夫见辱,要拨刀相向,相汪于江湖的。那些年牛先生出书,讲的是与伊利爱恨情仇。浓烈的时候,成立了打牛指挥部。公关企划里的文书都写得杀气腾腾,要把其打成病牛,X牛。这让我想起有年老爸喝着小酒给我讲文革故事,说有某革命派在张作霖旧时办公的大院子门口搞誓师大会,对联十个大字,个个比人高。上联:挥泪别战友,下联:拨刀斩李灵。估摸对方的头目就在下联里。
后来呢,后来蒙牛与伊利好像悄悄然地就同流合和了,反正再什么样的种牛,也养不出歪果那边的效果,产不出高质量的奶,产出来了,也舍不得下功夫做好运输和保鲜,还不如大家暗地里努努力,一起把标准给重新调整了。这样就皆大欢喜,共同发财了。
人家3Q和娱乐圈,那是个速食主义的。跑得不快就看不见了。老百姓对这方面是出了名的喜新厌旧和健忘。但你香烟白酒的不一样啊,那是有极大的成瘾性的商品啊,复购率高得不得了,赌客的赌瘾犯了,那冒着自带C19和偷渡的风险也要来澳门的,多好的学问啊。
你怎么就不能学学茅台,认认真真把故事讲好,把股价做上去。实在没热点了就先逆程序捐几个亿,又支持政府建设,又吸引股东投资,多好?这个打法,让我有些看不明白。要么就是自己真的底气不足,只能向下伸脚,指望着把小弟们都踢下去。老实说这种事成功的概率确实不高,还不利于股价。要么,我只能善意地想,其实都是为了提携同乡,经此一役,大家都把知名度共同搞上来,然后一起借茅台的光上股价,或者,齐心合力,把大龙头给汪下来。
是日大雪。休假第一天。
偶尔佛系推广一下啊。感谢来个在看,转发什么的。
------------------------------------------------------------------
独孤烤串我随意写,您看着给。别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