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中药名:红九牛Hongjiuniu
壮药名:勾兵脓Gaeubinghndoengx
瑶药名:使坐翁Siqvjuovngungh
1
1
红杜仲、毛杜仲藤、土杜仲、白杜仲、软羌藤、鸡嘴藤、老鸦嘴、松筋藤、白胶藤、小白皮藤、结衣藤。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红杜仲藤ParabariumchunianumTsiang、毛杜仲藤ParabariumhuaitingiiChunetTsiang、杜仲藤Parabariummicranthun(A.DC.)Pierre的干燥树皮。全年可采,剥取树皮,干燥。(药师山目录编号)
FALLINLOVE
红杜仲藤,常绿木质大藤本,有乳汁,全株密被锈色柔毛。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8cm,宽1.5~3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全缘。聚伞花序近项生或腋生,花合生,5数,白色或粉红色。蓇葖果双生,圆筒刺刀形;种子顶端有白绢毛。花期4~6月,果期7~12月。产于广西和广东。生于海拔~m的山地密林中。
毛杜仲藤,攀援多枝灌木,具乳汁,除花冠裂片外,都具有灰色或红色短绒毛。叶生于枝的顶端,薄纸质或老叶略厚,两面被有柔毛,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花序近顶生或稀腋生,伞房状,多花,苞片叶状,花梗丝状,花蕾顶端钝,花有香味;花萼近钟状,外面有绒毛。花冠黄色,坛状辐形,外面有微毛,除内面基部有浓毛外余均无毛。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基部,花丝极短,花药披针状箭头形;花柱头陀螺状,顶端不明显2裂。种子线状长圆形,暗黄色,有柔毛,基部锐尖,顶端近截形。种毛白色绢质,轮生,胚长圆形,子叶与幼根几等长,子叶白色,倒披针形,两端钝头,长7mm,宽2mm;幼根圆柱状,长6mm。花期4~6月,果期7月~翌年6月。
产于广西、广东、湖南和贵州等省区。生于海拔~m的山地疏林中或山谷阴湿地方,攀援于树木之上。模式标本采自广西上思。
杜仲藤,攀援灌木;枝有不明显的皮孔。叶椭圆形或卵圆状椭圆形,长5~8cm,宽1.5~3cm,顶端渐尖,基部锐尖;叶柄有微毛,长1~1.5cm。聚伞花序总状,密集,长9cm;花小,水红色;花萼5深裂,内面基部腺体不多或缺,裂片披针形,顶端锐尖;花冠坛状,近钟形,裂片在花蕾中内褶,长2mm;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基部,花丝长约0.5mm;花盘环状;子房具疏柔毛,花柱短,柱头圆锥状。蓇葖基部膨大,向顶端渐狭尖;种子长2cm;种毛长4cm。花期3~6月,果期7~12月。
产于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生于海拔~m的山谷、疏林或密林、灌木丛、水旁等地方。分布于锡金、尼泊尔、越南、印度尼西亚等。
红杜仲藤原植物图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杜仲藤原植物图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杜仲藤(花)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杜仲藤(果)
(图片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红杜仲藤呈不规则的卷筒状或块状,皮厚1~3mm,外表面紫褐色或黑褐色,粗糙,皮孔稀疏呈点状,有皱纹及横向细裂纹,刮去栓皮呈紫红色或红褐色,内表面紫红褐色,具细密纵纹。质脆易折,断面有密集的白色胶丝相连,富弹性。气微,味涩。
毛杜仲藤卷简状或块状,厚2~5mm,外表面灰棕褐色,稍粗糙,皮孔稀疏细小,灰白色,刮去栓皮呈棕红色,内表面浅棕或棕黄色,折断面有密集的白色胶丝相连。
杜仲藤卷筒或块状,厚1~1.5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稍粗糙,皮孔不甚明显,内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纹。折断面有白色胶丝相连,弹性差。(广西特色药材研展馆目录编号)(中药辨识馆目录编号)
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丝,干燥。
中医:苦、涩、微辛,平。归肝经。
壮医:苦、涩、微辣,平。
瑶医:苦、涩、微辛,平。属风药。
中医:祛风活络,壮腰膝,强筋骨,消肿。用于小儿麻痹,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调制实训室目录编号)
壮医:通火路,补阳虚,强筋骨,祛风毒,消肿痛。用于委约(阳痿),勒爷顽瓦(小儿麻痹),发旺(痹病),林得叮相(跌打损伤)。
瑶医:祛风活络,壮腰膝,强筋骨,消肿。用于谷阿照拍(小儿麻痹),崩闭闷(风湿性关节痛),播冲(跌打损伤)。
中医6~9g。
瑶药15~30g。
[方例]
(1)子宫脱垂红九牛(毛杜仲藤)、叶秃尖子(小叶三点金)、麻灵安地榆各30g,水煎服,并用巴腩青美(三叶青)块根研末茶油涂患处。
(2)脱肛红九牛(毛杜仲藤)、麻告使(红蓖麻)根各30g,炖猪瘦肉服。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