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利川
新媒体正能量大利川微世界在利川,有两种树对后世影响极大:一是水杉,二是利川楠。
利川楠是金丝楠木中的一种。历史上,利川盛产金丝楠木。利川楠淡雅幽香,阳光下,材质表面金光闪闪,金丝浮现,至今仍是家居极品原料。
(利川凉雾大包村楠木苗圃基地)
资源:从楠木到金丝楠木
楠木为樟科常绿大乔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驰名中外的珍贵树种。
因耐腐防蛀,经久耐用,楠木在古代被广泛使用。楠木树干粗大通直、木材加工性能好。商家一般认为,“金丝楠木”就是“楠木”老料。“楠木”年久氧化后呈现黄色,就成了“金丝楠木”。
利川楠是楠木的独特品种,多分布在海拔米以下的沟谷山林中。利川建南、沙溪、忠路、毛坝、团堡、凉雾等乡镇均有分布。位于星斗山的一株金丝楠,树高30米,胸径米,树龄约年;位于毛坝共和茶塘溪的一棵楠木,树高21米,冠幅10米,树龄多年。毛坝镇境内有楠木村,楠木众多,生长茂盛。
利川境内楠木品种繁多,有金丝楠、利川楠、竹叶楠、滇楠、润楠等,都是楠木中极其珍贵的品种。
金丝楠木不单指某一个品种。有业内人士认为,“金丝楠木”既不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也不是一个植物学概念,仅仅是中国木文化中的一个概念而已。
利川楠木因品质好,材质富含金丝和类似绸缎光泽而受到业内人士青睐。因此,利川楠木箱曾经流传甚广。上世纪80年代初整修人民大会堂,木材采伐任务经由省、州交给利川后,利川林业部门组织了一批利川楠鲜材,圆满完成任务。
(民间工艺大师牟利忠正在创作)
历史:从皇木采办到工艺流传
楠木自古用于宫殿、寺庙建筑和家具制造。鄂西地区盛产楠木,成为皇木采办的重点区域。一直到明末,土家族地区的采木仍在继续。同治《利川县志》载:“皇木槽在县西一百八十里,崇祯时,工部差官何金枝在此采办皇木凿山开道,木由此下河。”据传,何金枝奉谕入山,采木于利川沙溪。
皇木槽现名黄木槽,位于文斗集镇东北,是利川市文斗乡管辖的两个行政村,分别叫上黄木槽、下黄木槽。记者在采访途中,辗转从沙溪人舒玖轩手中得到《何氏族谱书传》影印本。舒玖轩介绍,由于工作需要,何金枝从文斗搬家到沙溪,长期居于此。据传,何金枝墓葬于沙溪石龙堡。现当地司城、天望坡等村何姓村民多为何金枝后代。
利川今存石木清代雕刻作品,主要有房屋窗根、雀替、托木、门柱及桌、椅、凳、箱、柜、案、床等日常用具。
利川楠木嵌花工艺传承已久,至今仍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据年湖北省的统计,当时利川共有22家楠木嵌花生产作坊,年产余口不同规格的楠木嵌花箱,产业发展盛极一时。
木雕艺人用木质细而白的女贞子树或冬青木、火炮树木板,雕刻成各种图案,再在金丝楠木箱的主要部位,如箱盖中央、四只角等处作画并楼凿半槽,将镂空雕好的女贞木雕花嵌在楠木箱半镂空画槽中,髹以姜黄漆。施以水磨退光漆艺,利用两种木质的色泽和纹理差异,构成一幅古色古香、典雅别致、和谐瑰丽的画面,有奇珍异物之贵。
数百年木雕和漆艺的工艺积淀,形成利川楠木嵌花的独特风格。
谈到楠木嵌花技艺,就要提到杨仕益和谭寿田两位能工巧匠。年,省手工业联合社抽调谭寿田、董学清、谭登文、杨发益等6名艺人赴省百花雕刻厂,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制作1个长4米、宽2.4米的双面楠木嵌花屏风。彩凤开屏,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广受好评。
(客商在第二届恩施硒博会了解利川楠作品)
产业:从苗圃基地到木雕传世
由于过度采伐,利川楠木资源锐减。但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楠木尤其是金丝楠木的价值,利川掀起一股金丝楠木苗木培育热潮。
利川建南镇最低处海拔不足米,适合楠木生长。从年起,镇林业站负责人陈佐胜自筹资金,先后培育了7万株金丝楠木。利川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周本富也利用闲散资金,在凉雾乡大包村培育了一批金丝楠木原植物。
近日,记者在利彭公路凉雾至马前段大包村二组临公路的房屋背后,见到了生长茂盛的金丝楠木园。
目前,利川金丝楠木产业主要以木雕和根雕为主,利川民间工艺大师牟利忠就是代表。他于0年成立利川腾龙根艺馆。5年,他的作品《托起可可西里的明天》在中国根艺20年暨中国根石美术精品展览中获“刘开渠根艺奖”铜牌。年9月,牟利忠根雕被利川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利川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利忠奇木艺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年,牟利忠入选“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年6月,牟利忠获利川市首批优秀民间工艺大师称号。
他有一个梦想,用利川的金丝楠木资源,创作更多更好的根雕、木雕作品,建成艺术馆,建成星级旅游景点,让四海游客都来目睹利川楠木的风采,感受利川高超的木雕艺术水平,从而宣传物华天宝的利川。
编辑:朱璇
审核:于艳芳刘洪浩
如何了解更多利川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