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攒底行,和袁腾飞一起逛北京

年终攒底行,和袁腾飞一起逛北京

(东华门的故事多,来听袁老师说)

文:苍烟空

我写完那篇《离开百家讲坛后的袁腾飞在干嘛》之后,自己的公号没多少阅读量,但朋友转发后大量的传播让我看到了喜欢袁腾飞老师的朋友隐匿于民间那么多,上到80岁老人,下到10来岁小孩。有个70多岁的阿姨打袁老师生活怎么样?我们真心希望他能过得好,这个国家应该善待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我心里一酸,多明事理的阿姨,要是人人都能这样想,这个国家或许又不一样。另一位在使馆工作的中国朋友对我说:就喜欢这种满嘴京片子,浑身市井气,但真真是一肚子学问(说满腹经纶有装X嫌疑)的京味儿大家。

我和袁老师第一次谈北京游学的时候,他欣然应允。特意让我在文案中加上一句: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郭德纲在电影《三笑才子佳人》中饰演过唐伯虎,后来将唐老师“不炼金丹不坐禅,不做商贾不种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个选段改编成了“没来由此去经年,总把新人换旧颜。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郭把自己初到北京的艰难与坎坷,到一步一步走起来,到年德云社风波后观众不离不弃的跌宕起伏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是天涯沦落人”,那一刻,我从心底感同身受袁腾飞要加上这句话的深意。

袁腾飞离职后全靠自己个人能力吃饭,不靠施舍,不靠迎合,他感谢所有赏识他能耐的朋友给了他好好生活下去的本钱,换句话说,跟他一起游学的朋友都是他的衣食父母,倘若无人与他同行,天大的能耐也得饿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也算苍老师与袁老师的共识。

(不信您冬天也拿把扇子)

8月17、18号,我们第一次袁游活动放在故宫和圆明园。八月的北京,正是酷暑难耐的时节,我不时地在心里纠结,会不会让老师太辛苦,会不会有游友热得中暑。但袁腾飞和游友们各自表现出了自己的敬业,袁sir从历史的细节入手,给被影视作品歪曲的历史人物“翻案”,给被各种舆论宣传带偏的历史事实“纠正”,游友们亦步亦趋,步步紧跟,小朋友还不时提出些很有思考的问题,袁sir都一一耐心作答。虽然天气炎热,大家兴致更热,可谓以毒攻毒,其毒自破。

那次活动中,有几位是特意从异国赶回来参加袁sir游学活动的。一位曾在故宫和马未都一起开过店的朋友说,多少年来他进进出出故宫无数次,感觉都迟钝了,但跟着袁老师走一趟,却有从前自己没有看到感到的东西。殿堂亭台几百年不曾变过,物件还是那些老物件,但此番心境和思想都较从前有了显著不同。我调侃说,行万里路,还得高人指路。

(圆明园里开袁嗓,沙哑的是麒派)

他在圆明园的大树下唱京剧《海瑞罢官》中嘉靖片段:孤本是仙风道骨非同凡响,骑白鹤登天府如愿以偿。秦始皇汉武帝比孤不上,历代的贤君哪一个比得孤王!皆因是太祖爷英明无双,创立了锦衣卫镇压百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顺孤的,步步高升、加官晋爵有封赏,逆孤的,在金殿受廷杖、送到锦衣卫大堂、管叫他一死去见那五阎王。小朋友说,袁老师您嗓子有点哑,袁腾飞摇摇扇子说:麒派,麒派唱腔沙哑中带着苍凉。

吃罢午餐,他提提皮带深呼吸,再来一段《王炎午生祭文丞相》,把自己对文天祥光耀山河浩然之气的景仰之情唱得壮怀激烈、可歌可泣。袁腾飞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心目中的英雄是文天祥、是岳飞,是这些历史中真正存在过的不畏生死的节烈之人。

(北京的秋天去看明朝皇帝挖的坑儿)

10月19、20号,我们第二次活动放到了明十三陵和雍和宫、国子监,这几处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都有着紧密联系,头一次参加过袁游的两位老游友也再次参加了和袁腾飞一起游,张宏女士说,他语言机俏,史实确凿,可见学术功底扎实。

也有朋友告诉我,历史老师都能这样上课的话,历史怎么可能成为副科,多有意思啊。

在游学中,也有人开口就喊袁老师“导游,那啥啥啥”。中国人对称呼向来看得要紧,就像有人叫我阿姨我会黑着脸不理人家一样,赶紧纠正游友说,不是导游,是游学导师。袁腾飞反倒不以为然,他斜挎的小包看上去确实很像个串景区的导游。我们过街吃饭,他脱下帽子举得老高使劲跟空中挥舞:“袁游的到这边来,这边来”,完全就是举着小旗旗领队的导游。

(袁sir真的很像导游额)

即将开始的安阳游学活动短短几天报名人数就达到了上限,好些留言的朋友都表示非常遗憾,有的请不到假,有的觉得带孩子出远门不方便,纷纷提出能否在北京再举办一次。原本觉得北国的冬天极度深寒,但架不住袁粉的真爱热火朝天,所以,跟袁腾飞老师商量后决定,年12月28、29日,我们将以袁腾飞北京游学活动作为告别年的压轴之行,以满足更多这次未能参加袁游的朋友的需要。

第一站:故宫

(漫步故宫,穿行历史)

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公元~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年)落成。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

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放的第一天,北京城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故宫里的建筑和文物,故宫里前前后后住过的帝王和后妃,被各种文艺作品演绎得眼花缭乱。

故宫究竟是什么样,故宫的历史与背景,故宫里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儿,你想知道吗?来跟袁sir一起探寻已经消失的大清门,踩踩“官儿大”的“品级砖”,看看帝王家的柴米油盐和自家有什么不一样,听听那些白头宫女在,闲话说君王的后宫佳丽是否比你过得更舒坦......

第二站:雍和宫

(苍老师不是故意把袁sir拍成兔八哥的)

藏传佛教在北京最恢弘的宫殿——雍和宫,早先是备受冷遇的胤禛的王府,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政局凶险,雍正为站稳脚跟,煞费苦心,以旧宅雍和宫为总部,启用亲信旧属,成立了一个特务机构“粘杆处”。雍正驾崩后,灵柩停于此,此后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诞生于此,雍和宫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年间,为团结信奉喇嘛教的蒙藏两族,雍和宫正式改为喇嘛庙,名称仍延用雍和宫。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雍和宫成为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第三站:国子监、孔庙

(元明清最高学府哦)

北京孔庙,又名“先师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年),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孔庙历经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遗留下来弥足珍贵的文物,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和孔子儒学的重要史料和实物。元大德十年(年),北京国子监始建,初称为北平郡学,截止年已有年的历史,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每逢初夏,国子监都会迎来许多临时烧香磕头抱佛脚的莘莘学子,这也成为春夏之交的一道风景。袁老师讲中国官员选拔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变迁,让人豁然开朗。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游学导师:

袁腾飞,史上最牛的中学历史教师,战争史专家,突破央视《百家讲坛》收视记录,自称历史说书人。历史启蒙来自于《杨家将》、《岳飞传》和《三国演义》三部评书,对历史的偏好,让他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保送生。

北平的冬天2日行

01行程安排

上午9:30-10:00,故宫内午门处集合

中午12:00-13:00:故宫内简餐

下午13:00-15:00:故宫

上午9:30:雍和宫正门内集合

中午12:00-13:00简餐

下午13:30——15:30国子监孔庙

下午15:30:行程结束

外地游友请将返程车票安排在下午18:00之后

02报名信息

12月28日-12月29日

中国·北京

30人以内

12月10日前报名者,享受早鸟价元

未满14周岁者原价基础上半价,且必须有家长陪同

扫码或电话客服--小游游(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zz/7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