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没有治疗白癜风效果比较好的中科医院?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qiujiu/m/19263.html我的武汉之旅葛国顺我第一次去武汉是年3月,是黄鹤楼和武昌鱼激起了我的兴致,更是震撼寰宇的三峡工程让我心仪和心动。日月如梭,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记得那时央视一套黄金段正在热播电视连续剧《国家利益》,每晚两集,我被吸引了,几乎一集不落,跃跃欲试能有机会实地目睹一番。机会终于来了。我是以《江苏安全生产》杂志特约记者的身份去湖北采风的,武汉当数首当其冲了。游三峡。3月中旬的湖北,时阴时晴,乍暖还寒。头天入住在宜昌一家宾馆,整夜雨下个不停,导游让我们备好雨具,作好雨中观景的准备,从下榻的宾馆出发需车行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三峡大坝库区。冒雨乘车而行,上午10点多钟到景区时突然奇迹出现,雨住天晴,太阳露出了笑脸,导游小姐直呼,“吉人登福地”。进入景区经过安检,便改乘浏览专车直送上三峡制高点——坛子岭。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神牛的帮助下打夔门,推开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尽,以巨舟载24头肥猪和一大坛美酒前来犒劳。行至三斗坪时,却见那神牛腾云而去,大禹追随远行,而留下一尊巨石作为纪念。船上的肥猪则投入江中,变作24座礁石,那坛美酒则置放北岸,幻化流传至今而成名。导游小姐口若悬河的解说,令人如醉如痴。登上坛子岭,鸟瞰三峡大坝全景,纵有“一揽无余”的感受。坝顶、双向五级船闸的巍峨雄姿,东临辽阔长江以及对岸的移民新区楼群等尽收眼底。长江三峡工程,乃中国和世界最大的工程之一,一举成“世界奇观”。一组数据表明:工程拦河大坝全长.47米,坝顶高米,水库正常蓄水位米,总库容亿立方米,年发电量多亿千瓦/时,我国人均年增加70度电……,集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和发展库区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特大工程,对于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防洪,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国力意义重大。自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历时12年,到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毛主席40年前预言的“高峡出平湖”的壮丽画卷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治理水患,征服自然,让滚滚长江造福于人民,是千百年魂牵梦萦中国人民的一腔夙愿。登上海拔米高的坝顶,近距离向下俯视,只见大坝上游江风轻拂,浪涛拍岸,似乎万千情感渐渐融入一江山水。那天真幸运,由于连日阴雨,江水上涨,大坝需短暂泄洪,我们有幸近距离地直观大坝泄洪绝景:只见雷霆万钧般的滚滚洪流,顿时如瀑布从闸门倾泻而下,大坝下游白浪滔天的恢弘气势,令人热血沸腾,更使人觉得大自然力量的巨大;泄洪掀起的巨浪,与漫天生起的水雾,在阳光照射下,交相辉映出一弯绚丽夺目的彩虹,激起人们对征服自然、憧憬未来的向往。登黄鹤楼。黄鹤楼古朴清雅,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巅,与湖南省的岳阳楼和江西省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屡毁屡建,现在的黄鹤楼于年建成,大火后唯一保留下来的是黄鹤楼的塔顶。看着那雄伟壮观的建筑,我不禁想起了崔颢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们先是乘电梯上到了黄鹤楼顶层,在那可以瞭望到长江,使我不由的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对面是龟山,和蛇山一起把守着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则是横跨长江,驾于两山之间。龟山右边是鹦鹉洲。而左边,就是格调幽雅的晴川阁。我还看到了用草组成的“千囍”两个大字,因为大字后面就是“千囍大钟”,来撞钟的人络绎不绝,钟声雄浑悠远,响彻蛇山。从黄鹤楼下来,我们见到了“黄鹤归来铜雕”。它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岸石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和蛇托着两只鹤奋力向上,黄鹤脚踏龟,蛇俯视人间。一上一下,累得气喘吁吁,虽然辛苦些,但游了古迹,大开眼界,真是不虚此行。战疫情。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发源地。自古英雄多磨难,就在年这个极不平常的冬天,武汉经历了史上最为艰难的一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封城近两个月。疫情就是命令,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我们看到的是无数充满坚定与自信的背影:有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逆向而行驰援武汉,用大医仁心,不顾生命危险,挺身而出,抢救患者,日夜坚守在第一线与病魔战斗,让无数人泪目的背影;有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为疫区不断运输物资的司机和快递员提供了后勤保障的背影;有夜以继日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的背影,为早日研制出疫苗,消灭病毒不断钻研的背影;有身处一线报道重灾区武汉疫情的记者的背影;有穿着红马甲在街道和小区门口给大家派发口罩、对出行人员测量体温的志愿者的背影;有默默捐钱捐物的好心人的背影……如此多的背影,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支援武汉,支援疫区,责无旁贷!疫情严重时期,我虽然没有到武汉一线,响应号召,宅在家中,时刻关心事态发展,静看闲书,码点文字,先后以诗歌、快板书、散文等创作形式,写了十多篇作品,宣传鼓舞人们的士气,尽一个文艺轻骑兵的责任和担当,为抗击病毒作点微薄之力。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经过了一场没有硝烟、然而胜似硝烟的战斗,每一个人同时也经历了一场“沉浸式体验”。穿过时光隧道,有好多东西沉淀在我们的记忆中,刻骨铭心。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袭击、“非典”肆虐、低温冰冻、“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以及世界性金融危机风暴……闯关过坎,搏击风浪,多难兴邦,愈挫愈坚,中华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昂首傲立,展示新中国的兴盛和国人的刚强。总有一种力量,让中华文明熠熠生辉;总有一种精神,催人奋勇向前,激励14亿中国人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年3月)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