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用工难,剖析90后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05219.html

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国内线上消费渗透率稳步提升,线上消费的持续提升带动了电商、快递等行业快速扩张,伴随着电商和快递的井喷式发展,消费者对大件物流需求也不断升级,快运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近年来,“招工难”成了困扰许多物流企业经营的痼疾。虽然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很多,但很多企业即便工资增加20%也依然难以招到足够的人手。京东、顺丰这样较好的品牌一直在加大校招的力度,但也未收到较好的效果。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我国16~24岁年轻人的调查失业率高达13.6%;同期所做的一项样本量超9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广泛调查表明,全国约有44%的制造业、物流业企业反映“招工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一比例再创历史新高。

一方面,年轻人调查失业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却普遍面临“用工荒”难题。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玄机?又该如何应对?

了解90后,剖析用工难越来越多的90后完成学业进入职场。时代的成果滋养着这代人的身心发展,塑造着他们的个性特征,也沉淀为他们与外界相处的价值底色。

经历了互联网诞生,科技灼灼发展下的90、95后拥有多元的触媒方式,一方面他们知识丰富,思维活跃,开放包容,拥有强大的新事物接纳力和适应力。

另一方面,作为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一代,他们拥有着相较70、80一代优渥的教育和社会资源,在相对宽容的教养方式下成长,拥有在众多领域探索的机会,人格“我”得到充分尊重和舒展。这些成长印迹伴随他们融入职场,在其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中可见一斑。

由于家庭环境普遍较好,他们生存没有压力,对于实现自我发展和自由空间有着较强烈的欲望。

1.表面现象:工作枯燥+身心疲惫+情感荒芜

权威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人口接近9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劳动力第一大国,但很多年轻人宁愿接受每月元的薪资去售楼处当销售,也不愿到“收入翻倍”的物流企业里去打工。

其中一个被放大讨论的原因,是物流工作的枯燥、劳累和管理上的苛刻。

目前,国内有些物流企业实行“两班制”,即从早上八点干到晚上八点,或者从晚上八点干到第二天早上八点。

在这种安排下,每天要工作12小时,再加上上班前和下班后的两个例会,每天要在仓库里待差不多13个小时,然后上下班的路上再花点时间,导仓储运营场所在每天醒着的时间里,除了吃饭、上厕所,基本都是在上班或者是在上班的路上。

每天基本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工作简单、枯燥、无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望不到尽头,也看不到职业成长空间。

住宿基本是6~8个人挤一间寝室,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干扰在所难免,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难以保证。这样的上班方式和作息空间,长久之会让人“感到窒息和绝望”。

此外,由于流水线生产对标准化、规程化作业“与生俱来”的配套要求,很多分拣线对员工的管理也是十分严格的,有的甚至用苛刻来形容也不算过分。加之,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班组长,个个有官威,员工一个动作做不好,就会招致呵斥。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当时的工人成了流水线的附属物,他们渺小,微不足道,和能够在市场上买到的任何一件廉价劳动工具没有本质区别。

2.长期趋势:劳动力迁移+技术替代

世界经济发展史,两大趋势呼之欲出。

一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次第转移,从业人员的数量从原来的“金字塔”型逐渐转向“倒金字塔”结构(见图)。

~年十年间,我国从事制造业(第二产业)的农民工平均年增长率为-2.84%,而同期第三产业所容纳的劳动力数量却在迅猛增长。

另一个重大趋势是技术替代人工。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催化产业变革的时代,也是基于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化时代。

不论你选择漠不关心,还是积极应对,智能物流、无人机、智能化全球产业链、跨境电商.......正逐渐成为此次工业革命中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随着智能物流技术飞速成熟,以及生产、使用、维护、升级、淘汰等全寿命周期视角下的综合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标准化、规程化、重复性操作的工作岗位,将率先被“不叫苦、不喊累、并且不要加班费”的工业机器人所取代。

因为无论你如何勤学上进,你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岗位,都迟早会被工业机器人所取代。

3.深层原因:国民财富增长+择业意向变迁

细究起来,年轻人调查失业率居高不下、物流业、制造业频频遭遇招工难困扰,这反映了时代进步背景下人们择业观念的变迁。

90后,基本出生于世纪之交。改革后财富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也就是说,90后的生活条件、平均受教育水平都与父辈们有着天壤之别。

父辈们面临养家糊口、摆脱贫困的巨大压力。由于受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力差”的直接影响,到工厂打工的收入要远高于在家务农,因此在外打工虽然很累但能建房交学费。如今,物流业工作收入并不一定高过外卖骑手,工作又苦又累并没有自由度、核心是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希望之锚。骑手至少工作相对自由,也不那么枯燥。

如果“苦干+巧干”,其月收入还要高于进厂打工;如果能够接受较低的收入,他们可以在离家较近的小城镇送外卖,既摆脱了背井离乡之苦,也不用再看监工或班组长的“脸色”行事,在闲暇时间还可以享受家庭温暖,因此其整体报酬就显得相对“丰厚”。

中国快递从业者突破了千万,外卖也有万了。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每年以千万计在增加着,佼佼者进了互联网大厂,起薪5万、年薪百万不是梦。

可相当多的毕业生却择业艰难,一个经典的段子是这样的,“中国送走了廉价的农民工,又迎来了廉价的大学生,“元的农民工你找不到,但元的大学生你随便找”。

4.路径依赖:企业主认识不到位+做法陈旧

经过市场洗礼,那些生存下来的老板,眼光敏锐、胆大心细、敢于冒险、不知疲倦。如果说他们缺乏前瞻性,那肯定是不客观的。但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反常现象,又充分说明这一群体在认识上的局限性以及在工作方法上的路径依赖。如果不及时改变固有观念,这些企业最终将会被时代抛弃。

老板们有惯性思维、他们没有意识到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变化。曾几何时,当工人既体面又实惠,也可以说是大多数考不上大学又没有家庭背景的年轻人唯一的出路。

而现在,信息化消灭了不对称的来源渠道,催生了电商、快递、主播、带货等诸多新业态,试吃员、网约车、网约导游、定制服务等自由职业,给了思想活跃、渴望新事物的年轻人更多机会,也使得物流业所处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低端劳动力供小于求的态势似乎已成定局。

由于物流业技术门槛低,资金需求量不大,导致竞争者大量涌入,最终形成了低端产能“结构性过剩”。为了能拿到订单、延续生存,许多企业主把价格压得很低,导致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被挤压。

在水电费、房屋租金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企业唯一能够想到的似乎就是从“效率提升”里挤油水。

具体来说,企业所标榜的月薪元基本都是“噱头”。如果想拿到元,需要每天要辛苦劳作12小时,每月至少工作26天,“不能休假,不敢生病”。

这种“榨汁机”似的盈利模式让年轻人避之不及。年轻人不愿成为辛苦、廉价又看不到前途的大规模流水线上的附属物。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挣钱,但同时也希望得到“底薪+计件工资”之外的更多无形回报。

对于下班后的工作信息处理,所有代际在“查看且回应”选项占比均在60%以上。说明各届打工人已接纳了工作与生活不可避免融为一体的现状。下班后处理工作“视情况而定”、“查看,但不回应”、“直接忽略”的比重随着群体的年轻化,选项占比在提高。即使已经接受了工作生活无法分隔的事实,90、95后内心还是希望可以保留难得的个人时间。

95后离职原因前三名:薪资不满意、团队氛围差、没有成长

5.解决对策:迭代管理理念+重塑战略模式

对大多数缺乏技术含量的物流企业而言,“资本雇佣劳动”的大门即将关闭,通过人口红利赚取利润的“美好时光”,正在成为历史。未来,将属于能够充分认识到发展趋势,并能够做出积极应对的企业。

以90、95后为代表的新生代风格鲜明,其思维和行为方式在职场人群中具有强辨识度。如果80后是个体主义的第一代,那么90、95后就是个体主义进化的新一代,他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zz/10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