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不 http://www.sjqbdf.com/金错刀在书中写到一句话:“在这种无尽黑暗中,只有爆品才能绽放一朵烟花,被更多的用户看到。几朵小烟火都不行,都会很快被黑暗吞噬。”是的,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要想成功,必须要做出爆品,有引爆市场的产品和策略。温水你哪怕做到99℃,也没啥用。唯有沸腾之后,才有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雷军,小米创始人爆品是一个信条,相不相信、有没有魄力只做一个单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产品线不聚焦难于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于展开。爆品是互联网时代必备的产品思维,金错刀是深入研究“爆品战略”的第一人。——黎万强,小米联合创始人在这个破坏、重构与巨变的时代,所有中国家电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失效。我有一次问马云,传统企业怎么进行互联网改造,他说了一句话:关键取决于你——董事长。美的正在对企业进行一个翻天覆地的组织改造和文化改造,所有的组织结构围绕用户来设计,目的就是打造爆品。金错刀提出的爆品战略,本质是用户战略,极致+口碑,也是创始人的必修产品课。——方洪波,美的董事长正如金错刀所说:产品是1,营销是0。在互联网上,一切中间环节被砍掉,只有产品够尖叫,你才有通过营销放大10倍、倍的威力。一个靠渠道、靠营销引爆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如果产品本身不够尖叫,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皆会归零。所以读《爆品战略》一书就是去帮你找到N个0前面的最初那个1。——江南春,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爆品的核心是引流,而选择入口级的产品做爆品又是重中之重。博洛尼就是参考金错刀的爆品战略,将家装的入口——施工部分做成变态级环保;同时,放弃施工利润,除了施工队的钱之外,公司30%的毛利全部放弃,给到客户,换来了博洛尼家装板块的大幅增长。——蔡明,科宝博洛尼董事长一年多时间,出货万只小米手环,这是华米公司亲历的智能硬件业内的第一爆品,我感受深刻。我在带领华米团队创业的过程中,亲历了做爆品的种种艰难和挑战,也品尝了爆品带来的成果和喜悦。希望广大读者从金错刀的书中真正领悟爆品之道!——黄汪,华米创始人兼CEO爆品是一种匠心的坚持,是用心灵去创新,是用新的价值链的重构,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生生不息。传统企业要学习跨界思考、跨界竞争、创新产业链,让人、产品、价值完美融合。金错刀老师的新作《爆品战略》的最大价值在于,其中不仅有战略层面的分析,更有可以落地的方法论。正如他所说:“忘掉互联网思维,开始互联网行为。”——林海峰,青米创始人做爆品先要有勇气和决心,背水一战才能一战成名。做爆品也要有毅力,十年磨一剑,要耐得住寂寞。做爆品更需要方法,要找到产品与用户内心深处产生共振的方法。金错刀,一把帮助大家解剖爆品奥秘的快刀。——张峰,紫米电子创始人
年8月开播的《对话品牌》栏目,由发现之旅推出,节目以演播室访谈结合外景VCR宣传片的方式呈现,以独特的视角和人物品牌对话交流,聆听品牌腾飞梦想,见证品牌成长传奇。访谈嘉宾通过与主持人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人物和品牌成功背后的点点滴滴,描绘品牌发展的蓝图,构筑绮丽的中国梦,品牌梦。借助品牌强大影响力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更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感受品牌的力量,分享品牌的光芒,为品牌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对话品牌》专栏征集访谈嘉宾,免费试镜,申请加微)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内容扫码咨询
发现您的品牌~发现之旅《对话品牌》
“对话品牌”再续前缘~发现之旅《对话品牌》
雷军的年雷军是年4月创立小米的。但我认为年是雷军最关键、最生死攸关的一年。这一年,小米推出第一代手机,内部代号为“米格机”。一帮互联网人第一次做手机,遇到最大的质疑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成功,包括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年8月19日,在北京车库咖啡的一个论坛上,面对网友“国产山寨货”的质疑,雷军掏出手机,当众示范了摔手机。另外两位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周光平坐在旁边,真是心惊肉跳。“前两次摔手机,一次是在小米发布会的台子上,当时铺了地毯;另外一次是雷军坐着演示的。但这回,车库咖啡可是实打实的大理石地,雷总个头又高,站着摔的,质量再好的手机也悬呀!”命悬一线,是当时业界对小米的主流看法,也是小米几大创始人头上悬的一把看不见的剑。特别在年8~10月份,可能是雷军人生最煎熬的时刻。他说,“小米是我不能输的一件事,”他也会给自己施加压力,“输了这辈子就踏实了”。自从年8月16日雷军发布第一代小米手机后,雷军和小米遇到了巨浪般的吐槽和骂声。第一个10万台“米格机”的成败也决定着一个公司的生死,最狠的质疑是“山寨化”。雷军的解释动作就是摔手机,在所有的公众场合表演。从1.6米高度落下,砸在地上,电池飞出……众人惊呼之后,手机仍然正常开机,没有任何问题。小米手机1最后卖出了万台。转折点是年4月9日“米粉节”,雷军首次宣布小米营收:年,小米销售手机万台,实现营收.5亿元,纳税19亿元。真金白银的数字引发了广泛的震撼,也有投资人说,这三年,唯一看错的公司就是小米。年年底,小米刷新了记录:小米公司年共销售手机万台,含税销售额达亿元。年,小米收入达到亿元。这些数字只是把雷军年关于小米模式的所有想象都落在了实地,雷军做小米有三把刀,在年基本成形。产品上动刀——爆品战略。爆品战略说得简单点,就是单品绝杀,靠一款产品打穿市场,甚至成为第一。其实传统企业也有做爆品成功的,但比较少,如加多宝就靠一个红罐凉茶做到几百亿。互联网公司则是必须拼爆品,如腾讯就擅长做爆品。但是,小米式爆品有什么特殊的?我觉得还是跟创始人性格有关。我用一个词“AllIn”来描述。“AllIn”是德州扑克中的一个用语,就是全下,就是孤注一掷。我曾经跟梁宁聊过这个话题,她拿过雷军的投资后来卖身腾讯。她说,你知道腾讯的爆品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吗?是靠花钱如流水,她说到腾讯才知道什么叫花钱如流水。有一次,她让设计公司修一张图,修改一个很小的细节,她签字签到20次手已经软了,但在腾讯最后修了次。她把这个故事讲给雷军,雷军说:“我们差不多也是这么花钱如流水。”雷军最大的一次浪费,是把第一代总共40万台的红米手机扔掉了。当时手机已经下了订单,但是没有达到标准,因此全部扔掉了。小米会准备几套方案,最终上市的只有一套。“这当然会带来巨额的浪费,但这个浪费是必要的。”周鸿祎也是个产品创新高手,但是,第一次做特供机却是失败。他总结最大的败因:不够“AllIn”。周鸿祎甚至说找雷军聊过此事。雷军说:“你要是想做手机,就先想想你能不能全力以赴,能不能来领军。你要是能亲自带队,咱们可能还有得一打。你总不能弄个部门、弄个总监就觉得能跟我打吧。你公司虽然人多,但你在手机上能放多少人?人?人?我有几千人在做这件事情。”雷军做爆品的一个最大杀招就是:性能高一倍,价格砍一半。这种价值链的动刀是真刀实枪的。为了砍价格,雷军砍掉了一切渠道环节,直接面对用户。这部分,可以砍掉30%的成本。为了砍价格,雷军甚至砍掉了营销成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卖手机,不靠线下渠道。这部分,又砍掉了10%。那小米靠什么赚钱?“羊毛出在猪身上。”“羊毛出在猪身上”一度刷爆朋友圈,但我没有看到哪个传统企业做到了,因为这一模式的本质是爆品战略。小米的“猪”到底在哪?答案是:增值和服务、卖软件、粉丝经济。小米最近两年最大的动作就是生态链投资,用小米模式复制家生态链企业,背后的关键就是复制小米式爆品模式。价值链动刀——5%。小米为什么如此颠覆?就是因为小米是真刀实枪地在价值链上动刀。什么叫价值链?就是用户能够以某个价格拿到手,并感知到的价值。我总结过一个公式:产品=制造+感知。什么叫在价值链上动刀?就是要在价值链上做创新,把过去一些很低效率的高成本砍下来。小米的价值链逻辑就是小米的内部红线:5%的运营成本,就是总运营成本占总销售的比例不能超过5%。所以,雷军才会说小米可以做到接近成本定价。举个例子。顺为投资的爱空间,虽然还不算小米生态链企业,但是也是采取小米的模式打爆传统家装行业。它背后的秘密武器也是把运营成本降到5%,接近成本定价。雷军第一次见到爱空间创始人陈炜,拷问其产品时,除了拷问价格,就是拷问了一句话:“工期最短能做到几天?”陈炜想了半天,最后狠心说20天。雷军说,OK,多一天自罚1万元。爱空间的家装产品就打两个点:元/平方米,从毛坯到精装只要20天。有行业人士看了爱空间的产品,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样的生意,只有做到年收入10亿元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价值链动刀这么狠,利润空间这么低,如何赚钱呢?答案是靠标准化,靠高的供应链效率,靠高的运营效率。总结下来,就是靠爆品。流量上动刀——粉丝+品牌电商。传统企业很难在价值链上动刀,很难做到爆品战略,为什么?因为一个非常残酷而又现实的问题:流量。在互联网上更残酷,面对的是“流量黑暗森林”。传统企业的流量入口基本依赖于渠道和经销商网络,动刀太大容易把自己搞死,不动刀又不行,左右为难。所以,科宝博洛尼创始人蔡明跟我说:穿鞋的看着这些光脚的,毫无还手之力。小米砍掉线下渠道,如何解决流量问题?答案就是粉丝+品牌电商。雷军在给员工发的一封内部信中,说过这样几句话: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我们应该保持初心。第一,永远坚持做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第二,相信用户,依赖用户,永远和用户做朋友!只要坚持这两条,小米的梦想就能实现。雷军的关键词就是:产品+粉丝。粉丝为什么这么重要,是因为他们是小米式流量的动力源,铁杆用户和发烧友的口碑至关重要。而小米网这种品牌电商模式,则承担小米式流量的放大器。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优质、高效,更可持续的流量获得方式。我甚至认为,“粉丝+品牌电商”是中国品牌未来最趋势性的升级方向。看看凡客,绝地重生的秘密武器就是学小米模式的本质,也是这三把刀。第一,在价值链上动刀,衬衫、T恤的零售价接近成本定价。第二,在产品上动刀,推单款爆品战略。第三,重新聚拢粉丝,重新打造基于自我品牌的电商模式。凡客的营销效果很不错,因为这是先进生产力,是更高维度的打法。小米手机在从0到10亿美元的第一年到底做对了什么?什么是小米式爆品的幕后真相?找痛点:铁杆粉丝模式小米如何找痛点?在小米内部,常说的一个词是“一剑封喉”,那如何找到“一剑封喉”的痛点呢?互联网公司的游戏规则是“得产品经理得天下”,雷军把这种产品经理方法引入手机领域,产生了摧枯拉朽的力量。事实上,小米刚开始做手机时,从HTCG3手机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是,雷军用产品经理思维去看,G3还是太工程师思维,做东西不够细。这种产品经理思维也是小米早期最大的底气之一。雷军是小米最大的产品经理。他带领小米的风格就是:在一线紧盯产品。如果确定一个需求点是用户痛点,就死磕下去,不断进行微创新。在内部,雷军的产品方法论就一句话——要把用户当朋友,不要当上帝。雷军要求所有员工,在朋友使用小米手机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无论是使用方法或技巧的问题,还是产品本身出现了bug,都要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帮助朋友。有一次,雷军被朋友问到一个问题:如何给手机屏幕截屏存成图片?MIUI有专门的快捷功能键来实现这一功能,雷军就告诉他这个快捷键。但是这个问题被问过几次之后,雷军找来MIUI的产品经理说:“很多用户需要这个功能,但是我们的快捷键功能很多用户不知道怎么用。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让用户不用我们教,也能方便地截屏?”雷军就直接和MIUI的产品经理一起讨论,在白板上画产品设计原型,最终设计出了在MIUI通知栏下拉菜单的开关上加入一键截屏的功能,非常方便。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个痛点,很多记者用智能手机录音会遇到电话打断、录音时间太长容易中断等问题。因此在MIUIV5的研发中,雷军以自己大量接受采访以及和记者们交流来的经验,做了MIUI录音机的产品经理,设计了MIUIV5的录音机产品,很受好评。雷军发现许多用户需要漂亮的壁纸,在小米论坛和MIUI论坛上,用户对于手机壁纸资源的讨论和交流非常多。于是从小米手机1开始,雷军一有时间就和设计部门的设计师一起讨论壁纸,挑选壁纸。光他自己就看过了近万张壁纸,他还发动公司内的所有同事推荐漂亮的壁纸,还决定出资万元征集手机壁纸。雷军是这么寻找小米手机1的痛点的。“我们一开始的思路就是把未来的智能手机当电脑来做。第一,我们的手机可以装不同的操作系统,然后我们的系统能刷在其他手机上,这不就是PC工业已经很清晰的软硬件分离,所以我们第一件事情是一上来就做了软硬件分离。第二,就电脑硬件制造而言,我们认为够用、适用是远远不够的,性能远远不够用。在其他高端手机只有MB内存的时候,我们率先就开发1GB内存;在其他手机升级到1GB内存的时候,我们就开发2GB内存。两年前的MB手机今天已经用不了了,太慢,这就是电脑业的游戏规则。”小米找痛点的杀招就是让铁杆粉丝深度参与,前期是找到个铁杆粉丝。黎万强是雷军的金山旧部,曾是金山词霸总经理,他到小米后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MIUI的研发。雷军说:“阿黎,能不能不花钱把MIUI论坛的用户做到万人?”被逼上梁山,黎万强只能选择过去在金山被证明最有效、最不花钱的手段:通过论坛做口碑。在MIUI早期,黎万强团队泡各种论坛,找资深用户,几个人注册了上百个账户,天天在一些知名的安卓论坛里灌水发广告,被封号后换个号继续灌。好不容易拉来了0人,从中选出个作为超级用户,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反馈等。这人也是MIUI操作系统的点火者,是小米粉丝文化的源头,也是其用户体验的特别方法论。纯靠口碑,第二个星期达到人,第三个星期达到人,第五个星期达到人,就这样一点点成长了起来。最近,MIUI论坛的用户数是万人。后来,在年4月9日的小米“米粉节”上,小米特别发布了一部专门为感谢那个铁杆粉丝的微电影,名字就叫作《个梦想的赞助商》,把他们的名字一一投影到了大屏幕上,对他们表达了感谢。那一刻,他们中的很多人泪流满面。在“0预算”的前提下,黎万强首先建立了小米手机论坛。年中期,借鉴MIUI论坛,手机论坛迅速建立了起来。在小米论坛上,有几个核心的技术板块,如资源下载、新手入门、小米学院,后来也增加了生活方式的板块,如酷玩帮、随手拍、爆米花等。在产品上,粉丝不仅是参与者,也是裁判。黎万强在负责MIUI的早期,甚至在内部确定了一个目标:能否组建一支10万人的外围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黎万强在MIUI早期确定了两个机制:一是以论坛为核心的互联网开发模式;二是在易用性和个性化上重点发力。这成为小米后来激发粉丝力量的关键。小米的产品经理设计了不少工具,让粉丝参与用户体验的评测和优化。比如,小米有个每周固定升级迭代的机制,每周二会开放粉丝参与填写四格体验报告,由用户选出本周更新程序中最喜欢的和最不喜欢的。小米内部每周会据此颁一个“爆米花奖”奖励得奖者,会给他拍一张照挂在办公室,然后送一些小礼品,也是对粉丝投票的激励。还有一个让用户尖叫的产品点是MIUI。MIUI在安卓阵营奠定地位靠的是两个经典版本:一是MIUI2.3,在早期安卓操作系统界面很差劲的时候,小米的设计团队做了大量工作改进,对安卓系统做了相应的修改、优化、美化等,符合国人使用。另一个版本是V5,从5个主要的核心应用,18个小工具,8个主要的生态系统,包括浏览器、应用商店、主题商店、在线音乐、在线视频、读书等,进行了用户体验的全面优化。但对用户而言,他们的尖叫点更多来自视觉化元素,如个性主题、百变锁屏和自由桌面。MIUI的下一个尖叫点瞄向了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小米发现的一个痛点是用户随身带太多的卡,能否通过手机把钱包里的这些卡整合。MIUI负责人洪锋认为:“尖叫很重要,但是一年让你尖叫一两次就够了,长久以来让你会心微笑更主要。说得俗一些,因为MIUI产品是和手机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自己独特的生存压力。我经常跟产品经理打个比喻:你做的是一个大奶产品,你的心态应该更多平和一些,要让用户用得舒服。你的心态就是博妃子一笑的心态,而不是去炫耀。”有人说,MIUI已经变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另一个入口。为了让工程师拥有产品经理思维,小米采取了反常规的办法。和许多公司禁止开发人员上网聊天不同,小米公司从一开始就鼓励,甚至要求所有工程师通过论坛、微博和QQ等渠道与用户直接取得联系。当一项新开发的功能发布后,让工程师直面每一段代码成果在用户面前的反馈。小米甚至要求工程师参加和粉丝聚会的线下活动。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说:“这样的活动让工程师知道他做的东西在服务谁,他感受到了用户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一张张脸,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甚至有女用户、女粉丝非常热情地拉他们过去签名、合影。这样,这些宅男工程师才会觉得他写程序不是为了小米公司,而是为了他的粉丝,这种价值实现是很重要的。”雷军有一句话才是小米背后的秘密。他说:“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种参与感首先来自雷军自身的经历,他曾经作为发烧级用户给诺基亚提过很多建议,而且直接提给当时诺基亚负责研发的全球副总裁。对方说他提的建议很有道理,但最后还是改不了。这让雷军很愤怒:“我跟他提了很多条意见,他都说有道理,他们最后改了吗?改不了。当你喜欢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其实没有经济目的了,你就是觉得这个东西不好,如果能改一下会更好。“所以,小米的出发点很简单,我们有一个极其清晰的定位,就是聚集这么多人的智慧做大家能够参与的一款手机。你天天用手机你有一堆的想法,你有一堆的抱怨,能改呢?除了小米之外能改吗?你抱怨三星有人听吗?你注意啊,我们在网上发动过百万人参与,当你真的参与完了以后,你提的这个建议被我们采纳了,这个功能我设计的,你看我多牛,你会跟朋友说你说改用小米吧,这种荣誉感是他们推销小米很重要的动力。”换句话说,有上百万的粉丝免费给你做产品经理、做用户体验评测员,这是一股多么强悍的力量。就如互联网革命最牛的思考者克莱·舍基(ClayShirky)在《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CognitiveSurplus:CreativityandGenerosityinaConnectedAge)一书中所说,所谓“领先用户创新”,并不是由产品的设计者,而是由该产品最活跃的使用者来推动的。最尖叫武器:跑分年,雷军开始准备做手机,他经常会找手机供应链的资深人士聊天。雷军通常会问两个问题。第一,我做一个顶级的手机,价格卖到元以下行不行?要知道,当时市场的智能手机基本上都在元以上,顶配的手机要在0元以上。因此,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不可能。第二,如何提升手机的性能?要知道,雷军有很强的品牌效应,很容易就找到那些能够代表高性能的代工企业——给苹果做代工的公司。但是,十几家公司全都拒绝了。雷军当时为什么要做手机,就是发现了手机是一个大风口。每年中国就有4亿部的换机需求量,而且当时的很多智能手机都是伪智能机。雷军也发现了用户的一级痛点:性价比。一开始,雷军就说要做互联网手机。但什么是互联网手机,谁也不知道。雷军找了一个很直接的单点切入口:把手机当电脑做。诺基亚是怎么输掉智能手机战争的?苹果iPhone跟传统的手机本质上最大的差别是,iPhone实际上是电脑。“我们做了30年的PC,PC最后胜出的招数只有两条:高性能、高性价比。”小米手机1为了打造爆品,下的最大功夫就是高配低价、国内首家双核1.5GB手机、4英寸屏幕、待机时间小时、万像素镜头。当时这类智能手机的价位基本都是三四千元左右,多低的定价会更能制造用户尖叫成为关键。据说在发布会前一周还在讨论定价,最后确定的是元。这个价格后来也成为很多智能手机的参考线。性价比的核心不只是价格,还要看性能,甚至想到用跑分的方法来强调自己的性价比。我经常开玩笑说,这是小米价值0万美元的一张图表,也是让用户一目了然的价值锚。当然,为了实现这个“尖叫”,雷军预估的困难是%,实际上的困难是0%。年,小米团队面临的最大难关是在供应链的信任和支持上,找不到好的元器件供应商。当时正赶上智能手机的换机潮,好的元件是稀缺品,求着供货商才能拿到一点。尽管雷军在互联网界颇有名气,负责小米硬件的周光平曾经是摩托罗拉的高管,人脉颇广,但对于做硬件的人来说,大家都觉得小米的硬件不够强。年12月底,小米跟芯片商高通的谈判才初战告捷。高通选小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想赌一下互联网手机这种新的模式。为了拿到夏普液晶屏的供给,小米花了很多时间沟通。日本东北地区地震之后,小米是第一个去拜访供应商的中国公司,小米去了三个创始人,雷军带队,总裁林斌加上负责工业设计和供应链的刘德全都去了。最终打动夏普的是小米那种无论如何都想把手机做好的信念和魄力。过了供应链这一关,第二道坎是生产关和品质关。小米手机的加工线是给苹果组装iPad的英华达。生产供应链都要有爬坡的过程,工人需要熟悉新流程。如何能从一开始就保证小米手机的良品率成了小米最关心的问题。10万台卖出去,品质不出大问题,就可以生产万台了。到现在,英华达南京工厂将近80%的业务都是小米的。郭台铭曾经说过,他最大的遗憾就是错失了小米。小米手机2是第二款爆品,也是打的性价比路线。发烧级四核高性能,是真正在四核时代里把内存标配、主流机器拉到2GB内存的手机,价格还是元。那个时候主流机器的内存都是1GB内存。小米盒子是小米第三款爆品。在同类产品售价高达元左右时(AppleTV的价格),小米盒子的售价只有元。从此之后,小米把性价比这个杀招当作了一个方法论,持续放大。红米手机和红米Note系列是小米布局千元机市场的爆品,红米手机1销售超过3万台,红米手机2超过1万台,红米Note系列超过2万台。与红米Note1对标荣耀3C、大神F1等千元机不同的是,红米Note2有更大的野心,炮火直接瞄准国产旗舰机型。在性能维度上,红米Note2最大特色是配备主流旗舰机型使用的MTK年度旗舰HelioX10处理器,8个A53运算核芯同时开启,再加上MIUI7的优化,手机更快,高配版跑分高达分。雷军做了一个跑分表,直接PK华为P8、魅族MX5。在价格维度上,华为P8在京东的售价是元,魅族MX5的售价是元,而红米Note2是元起。再看看这个价值0万美元的价值锚。年12月,小米空气净化器发布时,又是用的跑分这一杀招。小米空气净化器找到一个价值锚:CADR值,性价比极高。一下子打爆市场,对中国的空气净化器市场产生洗牌性的影响,这就是跑分级的尖叫。爆点:事件营销年5月底,开始筹备小米手机的发布时,黎万强接下了小米手机的营销任务。为保守起见,黎万强设计了一个万元的营销计划,主要是一个月的全国核心路牌计划,这也是凡客早期一战成名的手段。对于要做万台手机的目标而言,万元已经是很少的营销费用了。万台元的手机价值20亿元,一般的公司至少会投2%~3%的营销费。按这样计算,小米在营销上的成本应该是0多万元。但是,这个营销方案很快被雷军“拍死”了。雷军对黎万强说:“你做MIUI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做手机是不是也能这样?”小米由此开启了一种完全基于互联网的新营销方式。小米新营销模式的背后,不是试验田,而是战略;不是渠道,而是一种“点对点的革命”。这种“点对点的革命”,也是移动互联网的潜规则。小米最强悍的武器,是事件营销。很多公司做事件营销是靠运气,小米的事件营销屡试不爽,背后有两个秘密武器。秘密武器一:强大的粉丝队伍和运营。小米的粉丝能产生一个能量:用户扭曲力场,让用户有深入的参与感。扭曲力场是《星际迷航》(StarTrek)里的一个术语,外星人通过极致的精神力量建造新世界。苹果的员工曾用“现实扭曲力场”来形容乔布斯。也可以说,米粉通过极致的精神力量建造了小米的世界。在小米内部调研,不管是产品、技术、营销、运营,也都把米粉当作第一原动力。小米构建了一个用户扭曲力场的金字塔,塔基是广大的用户。他们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