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做智能硬件太保守了

7月22日消息,公司CEO周鸿祎今日出席一场活动时表示,在做智能硬件思想上太保守,当初做杀毒软件免费觉得挺“革命”,如今世界却已变天。

周鸿祎说,现在互联网的生意又变了一种玩法,都不是免费了,都在倒贴。“我最近准备去做个专车司机,听说一个月不用跑都能得一万块钱,所以我最近准备买一个迈巴赫。”

“大家据说可以免费吃早餐,包括卖生鲜的,只要注册就送俩大桃。他们说最近北京人民生活水平上升了很多,因为全世界的VC投了几百亿美金,基本都补贴给北上广的人民了。”

游戏规则的变化让周鸿祎直接感叹看不懂。周鸿祎说,“这帮后生小子真是后生可畏,当年我说我免费,还骄傲的说,我不光动了金山、瑞星的奶酪,我还有万的收入。”

周鸿祎说,有的企业1个月就补贴2亿。革命风潮激烈,在智能硬件领域也可更激进,“我改正我的一个问题,硬件免费,价格不为零,价格等于成本价。我今天把这句话收回来。”

周鸿祎今天还宣布,智能硬件旗下一款硬件宣布永远免费,首先从摄像头开始。

以下是周鸿祎演讲实录(腾讯科技精编版)

做硬件两个思路:只与安全相关

第一,我只做跟安全有关的硬件,比如我现在做的儿童手表,想保护你的孩子。我做的摄像头,我希望保护你的家人。更别提了,我们做的行车记录仪,本来是想保护你的行车安全。但实际上跟安全无关的硬件,我确实没有兴趣做。

第二,我其实觉得一个企业今天特别是做硬件,我倒认为除非你想把自己做成京东,什么都卖,变成一个平台。否则某一个智能硬件都有商业模式,像大家做O2O叫重度垂直,我觉得智能硬件也是这样,你一定要做得非常垂直、非常深,才能有机会。

因为今天硬件确实越来越难以变成独立的生意,卖硬件能不能获得利润,有可能。但是在这种市场竞争情况下,利润会越来越薄。

所以你光是做一个孤立的硬件,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所以你要通过硬件把用户带来之后,可能你要探索在后续你给用户能承载什么样的服务。

我就是想把我的老本行,原来我保护大家的电脑,保护大家的手机,IOT时代来了,我希望借助IOT的技术,我的O2O就是从线上到线下,从线上的安全到线下的安全,希望保护你的家里,希望保护你的家人,希望保护你的孩子。

我觉得一个人成为各方面专家,要换了我,我觉得得背词,因为这些事我都没干过,我上来讲PPT就得背词。我觉得一个企业不可能成为方方面面的专家,在座各位不用担心。

在硬件里塞太多产品违背定位理论

从手机互联网到IOT,我给大家分享一个领悟。我觉得定位理论又回来了,原来在PC互联网的时代,我曾经感慨,定位理论对腾讯似乎失去了作用。

因为那时候在电脑上,电脑屏幕大,硬盘大,所以你做个什么小软件装在用户电脑里,基本都能够翻江倒海,都能干点什么。所以大家都拼命的做工具。

所以你有了一个工具,到了用户电脑里,就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很多新的工具到用户电脑里,所以很快你电脑就几大家族软件就把它占满了,就轮到我们上去帮着大家清理掉。

但是到了今天,到了手机上,特别明显,就是说你实际上让用户在品牌上无法认知,用户无法用一句话说出来这个APP是干什么的,即使你想办法诱导用户点击,或者是通过预装,给用户装到手机上,最后如果用户根本没有这种品牌的认知,他是不会用的。

智能硬件是更加典型,因为智能硬件再怎么样,用户是要真金白银花钱买回去的。你积累用户实际上是一个一个积累的,再牛的智能硬件公司,也不可能说一天就卖出去一百万的硬件。

软件像有些一炮而红的工具,像当年的足记、脸萌,一天弄个一两百万的下载是有可能的。

当然现在大家在吹牛,说自己一天搞一千万预定,但是真正要卖出去,别说一千万,就说卖出去十万的硬件,这里面涉及到的物流、配送、供应链的管理,包括涉及到售后。

我觉得硬件对很多团队来说,我觉得有一个机会,刚才台上的那位同学说,品牌不管用了,我觉得这话不对。你们创业者要好好读读书,我那些都不是我的发明,大家一定要读点书,定位理论那一套书有22本,当然那些书比较好读,一本书可能一小时就读完,比较浅显。

定位理论是你选择一种产品,在今天选择这么丰富的情况下,你最重要的不是最开始的市场,而是让你的用户看到你这个硬件,他愿意真金白银掏钱买,一定能够说得出来我为什么要去做。其实这种定位就是你品牌的第一步,只是说你知名度大跟小的问题。

所以今天如果有人试图在一个硬件里去塞太多产品,或塞太多功能,他是违背定位理论的。

同样,当消费者回去看看自己家电,尽管我知道有人梦想说,恨不得你家里都被他包下来了,喝着我的水,吹着我的气,充着我的电,打着我的手机,看着我的电视,用着我的鼠标垫。

但这只能是一种梦想,因为大家不会认为,你是各个方面的专家,大家在选择硬件的时候,你们家的电视跟空调真的是一个牌子?不是的,因为电视有电视的专家,空调有空调的专家。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说如果有一些公司试图去把自己的产品线做得很宽广,我觉得他不是在跟你竞争,他是在跟定位理论在做斗争,它是在跟人们的智商做斗争。我觉得作为每个消费者,其实他在自己的心目中,在每一个品类里,都会有自己的常识,会有自己的心智的判断。

做智能硬件交过很多学费

所以我们每个创业者今天做智能硬件,最大的机会真的不在于竞争,因为智能硬件巨头就算比你再有钱,卖硬件也得一个一个卖,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你最大的优势就是找到一个小众市场,在这里建立你用户心智的认知。

现在回到智能硬件,你会发现我们做的智能硬件不就是一个物理化的大众消费品吗?所以这套理论我觉得值得大家去读一读,只要把你的定位定准确了,你还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市场的。

反过来说,智能硬件现在大家都说日子比较悲催,今天请了几个投资人,大家可能也都在谈说智能硬件好像还没热起来,我也一直在坚持做智能硬件,好像这个市场还没起来。

但是你仔细分析一下,智能硬件前一段我们看了很多问题,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外部竞争,甚至就连一些智能硬件的巨头,自己也犯了一些错误,就是大家其实是做了一些产品,不是刚需,解决的不是痛点。甚至它的频度都非常不高,有的时候它违背用户的习惯。

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多智能硬件,今天大家应该去反思的问题,比如我确实不是一个做硬件的专家,我也坦率的承认,在做硬件包括在做手机过程中,我也交了很多学费,但是如果刨去跟硬件本身紧密相关的东西,我觉得做硬件、做软件、做所有产品还是有共性的。

这个共性就是我反复强调的,你真正有没有找到是一个虚幻的用户需求,还是你找到了一个用户真实的需求。我们经常讲刚需刚需,指的是刚性需求。或者说你解决的不是需求,你解决的是痛点。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痛点,而不是说痒点,或者不痛不痒的点。我觉得在一个市场刚起来的时候,你的产品要受欢迎,一定要满足这两点。

我们前一段两家公司都投了,我就不说名字了。他们做了一个万能遥控器,万能遥控器就是往屋里一放,可以跟手机通信,遥控器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红外电波,可以遥控家里的空调、电视,你们会买这个产品吗?会买的举一下手我看一看,比例有点太低了,勇敢点吧。

这个产品我猛然一听,我也会很兴奋。我经常拿着一大堆遥控器在屋里看电视,因为我装了好几家的盒子,盒子调来调去,我还经常拿电视的遥控器调音量,调DMI输入。但是我们很多创业者容易犯的错误是以己度人,而不是以同理心去琢磨普通消费者是怎么样的。

首先家里很多遥控器,大家已经基本上不常用了,最常用的就是电视。电视遥控器你找不着的概率有多大呢?其他家电,冰箱、微波炉,很多东西为无所谓遥控器。

空调遥控器大概你最多用两次,刚回屋用一次,把它打开,睡着之前把它关掉,或者第二天早晨把它关掉,大概用两次。

我看了那家公司的宣传片,你做任何一个产品都要设计一个场景,他们设计了一个场景,我是个马大哈,遥控器找不着了,满屋里乱找。这个场景真实吗?我就问了他。

第二个场景是,我遥控器没电池了,所以电视不管用了,家里也没有电池,楼下也没有小卖部,楼下小卖部也没有电池。他们构思了这样一种场景之后,就说大哥你花块钱买一个通用遥控器吧。我觉得这个遥控器如果免费我还愿意试一试,但是你最后想一想,他所有描绘的场景和需求,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绝不是刚需。

包括很多人做灯泡,我一想到就是恶梦,你家里装两个飞利蒲的灯泡,装一个app,又装某一个插座,又装app,你半夜起来上厕所,还要开灯,还要摸手机,还要摸索着打开app。这真的是用户的真实场景吗?

很多创业者是为做硬件而做硬件

所以我看到智能硬件很多问题,问题不是出在外部,很多创业者还没有大到让小米可以激动得跟你竞争一下。像我做手机,有人找凤姐写篇文章调侃我一下,这个同学做钢琴,如果凤姐还没有出来调侃你,说明你还没有到让巨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zy/7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