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敷常用加减用药之(40)牛膝
听到牛膝,不太清楚的人肯定以为这个是牛的膝盖骨之类的,其实不是的。牛膝是一种中草药,所以它属于植物,经过晒干之后就成为了我们的中药了。它即可以和其他的中药搭配来治病,也可以和生活中的食材搭配来食疗,效果都是不错的。
牛膝之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的根。又名为百倍、牛茎、对节菜等。具有活血通经,引火下行,利尿通淋,补肝肾,强筋骨的功能。其味苦、酸,性平。入肝、肾经。主产于河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山东、江苏等地。
牛膝按照功效的不同,主要分为怀牛膝与川牛膝:
1、怀牛膝功偏滋补肝肾,壮腰膝: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酸软、腰膝疼痛。
2、川牛膝以活血通经,祛风湿见长:用于血瘀经闭及风湿痛。本品性善下行,专治上炎之火及上部出血,故常用于虚火上炎或血热上冲之目赤、咽肿、吐血、衄血等症。
3、野生土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种及柳叶牛膝、粗毛牛膝钝叶上牛膝的根及根茎。通常生用,擅长泻火解毒。
性味归经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
相关配伍1.血热妄行而致吐血、衄血者,可与栀子、白茅根、小蓟等配伍,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
2.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尿血等症,可与滑石、海金沙、石韦等配伍。
3.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炒活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宜生用。
4.妇人血瘀诸症,每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同用,以增活血去瘀去之效。
5.肝肾不足,腰腿酸痛,软弱无力者,可与杜仲、续断、桑寄生等配伍,以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
相关论述1、《本草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2、《别录》:疗伤中少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益精利阴气,填骨髓,止发白,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
3、《本经》: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实用简方1.牛膝汤(《千金要方》),用治产儿胞衣不出,令胞烂。
2.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肝风内动,肝阳上亢,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歪斜,或面色如醉,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醒后不能复原。
3.牛膝散(《太平圣惠方》)用治妇人脚气浮肿,心神烦闷,月经不通。
4.疗恶露不多下方(《外台秘要》),用治产后恶露不多下。
5.治鹤膝风方(《本草汇言》)。
6.治胎衣不出方(《梅师集验方》)。
7.治风湿痹方(《太平圣惠方》)。
8.三妙丸(《医学正传》),用治湿热下注,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9.牛膝酒(《本草纲目》),用治痿痹,补虚损,壮筋骨,除久疟。
10.治小便茎痛方(《肘后方》),用治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兼治妇人血结腹坚痛。
11.万病丸(《三因方》),用治室女月经不通,脐下坚结,大如杯升,发热往来,下痢赢瘦,此为血瘕。
12.治暴症方(《补缺肘后方》),用治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
13.取胎方(《药鉴》),能坠胎。
14.治喉痹,乳蛾方(《本草纲目》)。
15.治痈溃方(《陈日华经验方》),用治痈疖已溃。
16.治口疮方(《肘后方》),用治口中及舌上生疮,烂。
17.治皮疾方(《千金方》),用治风瘙隐疹,骨疸,癞病等。
18.治金疮痛方(《梅师集验方》)。
19.治痨疟方(《千金方》)。
20、治痢方(《肘后方》),用治痢下先赤后白。
中药每日一问
上期正确答案及分析:连翘、栀子、竹叶、黄连均入心经,有不同程度的清心泻火之作用,而夏枯草入肝经,长于清肝火、散郁结,故答案应选ABDE。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