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草塘十二塘概述
编者按:贵州省黔南州和瓮安县有关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草塘古镇暨草塘“十二塘”建设工作。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州委常委、县委书记张文强,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桂林,县委常委、副县长韩小忠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多次到前往调研草塘十二塘建设情况。早在去年的11月19日,贵州瓮安县就召开草塘古镇暨草塘“十二塘”建设工作会议,正式成立草塘古镇暨草塘“十二塘”建设指挥部,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据悉,草塘古镇暨草塘“十二塘”的建设是集旅游开发、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群众生产于一体的工程,既是重大基础工程,又是重要民生工程,更是经济发展支撑工程。草塘古镇暨草塘“十二塘”建设指挥部的正式成立,对草塘“十二塘”顺利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指挥部充分发挥了组织领导作用,加快草塘古镇暨草塘“十二塘”建设,早日实现把草塘千年古邑区建成国家级5A级景区的目标。
图为:州委常委、县委书记张文强,县委副书记、县长黄桂林现场调研
加快“十二塘”建设,对促进瓮安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瓮安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挖掘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业态,拓宽产业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山地生态农业,推动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州委书记龙长春在调研中要求,在草塘十二塘打造过程中,瓮安县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挖掘草塘十二塘深刻的文化内涵,将其与猴场镇旅游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相结合;在草塘十二塘景观打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景区效益最大化,优化盈利模式,提升盈利能力,要整合草塘核心区景区资源,提升景区品牌和效益,促进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发展;要结合地区文化和自然条件,引进适宜地区发展的景观植物,打造景观带;在景观打造中,要充分考虑景观植物与旅游景区的协调搭配,切实做到风格统一、色彩协调,增强景区吸引力;要抓住瓮安四条高速公路全面开通的机遇,不断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服务能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瓮安观光旅游,促进瓮安经济社会发展。
在黔中腹地,有一个名叫草塘的千年古镇。在古镇四周,分布着数十个自然池塘和人工地塘。,其中以古草塘、龙见塘、马寨塘、叶家塘、普安塘、龙马塘、金竹塘、珍珠塘、天心塘、赎珠塘、莲花塘和牛王塘最为有名,被人们称为十二草塘。千年吉镇因十二草塘而远近闻名,宋初土司政权草塘平夷宣抚司也因古草塘而得名。由此,草塘一名便被人们沿用至今,十二草塘的传奇故事也被古镇人代代相传。从本期起,中国网和经济与法制刊网及全媒体平台将陆续刊载草塘十二塘之精彩故事,敬请 古草塘位于猴场镇三百闹大田坝中,遗址现为一长12米,宽10米的水浸池塘。捂《桑梓述闻》和民国《瓮安县志》记载,古草塘曾塘长数里,湿地水草绵延,弥望平芜。 相传北宋开室九年(公元年)初,宋氏征南大军饮马古塘,见群狮与蛟龙戏耍塘中,认为是天降祥瑞,于是下令全军扎营塘边山上(现称营盘山)。因时值春节期间,征南大军火假七日至正月十四,与奏镇上人龙狮共舞,军民联欢,共度春节,迎春祈福。其后宋初土司政权衙门草塘平夷宣抚司也依塘而建,草塘从此成为行政区域名称沿用至今。每年新春佳节舞龙舞狮的习俗被古镇人手口相传下来,千年古镇草塘因其独特的龙狮文化艺术,子年10月28日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明代文人傅亿《卜居草塘》诗赞草塘“山深车马稀,土腴稻粱美。结庐倚土冈,开轩临曲水,日斜牛羊归,月出钓丝理”的美丽田园风光。 星移斗转,沧海桑四。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加之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大规模的园田化运动,上万干部、民兵、学生和群众参与河道取直、湿地造日、平塘培埂和开沟筑畦,已使千年古塘不复存在,如今的千年古塘已几近干涸,伴随一棵孤柳残存斜躺在三佰闹的大田坝上。
龙见塘
龙见(xian)塘(曾名兴隆湖),位子现古邑区后岩现一侧。相传草塘古镇在清朝时发生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水灾,山洪泥石流俱下,形成水害。乡贤傅玉书正带领群众梳理河道时,一条蛟龙破开后岩观石壁,衔着宝物飞腾到下司东门处的龙门坡下积水处,放下口中宝物,在洪水漩涡之中游走一圈后飞腾离去。蛟龙起身后,丢放宝物化作一条大坝隆起。受蛟龙街宝造坝启示,人们在这里维修整治,蓄水成塘,流水灌溉,人畜饮用。从此,古镇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为作纪念,人们把由此建成的水塘就叫“龙见塘”,称龙经过的石拱桥就叫“龙空桥”,并将后岩观列入瓮安十二景,名为“洞蟠龙迹”,还在附近建起了庙宇“现龙寺”。《桑梓述闻》记载,傅王书先生还亲笔写下了《龙门坡修筑记)一文流传于世,并碑刻于下司村寨东门口龙门坡处,是贵州最旱治理水土流失的记录。
马露塘
马露塘位于叶家塘(下司水库)下浮,中心位置在马露村民组寨边上。相传北宋初年,武昌都总管昭武大将军宋景阳征南至草塘,时遭天旱。在踏勘水源时,因秧鸡引路,马踏露泉汇集成塘。后有石马浮出塘面,人们认为天降祥瑞,烧香祭祀,并取塘名为马露塘。秧鸡在草塘是一道名菜,因秧鸡在寻找水源上有恩于草塘宋氏,从此草塘宋氏立下族规,子子孙孙不可捕食秧鸡。由此秧鸡成为宋氏的神乌图腾,草塘宋氏也被昵称为“秧鸡宋”。
叶家塘
叶家塘现名为下司水库。旱在下司水库修建前,这里就有一口塘名曰叶家塘,叶家塘边的住户大多姓叶,叶姓人家喜爱种茶,房前屋后,村寨四周都栽种了茶树。因而这个地方又叫茶叶林,明末瓮安乡贤名士叶应甲就出生在这里。 叶应甲高中明朝天启辛酉科举人,做了湖北钟祥知县,精通儒家王阳明心理之学,清慎自持,爱民如子,乐善好施,死后入祀乡贤祠。后人们把他所住村寨叫做“叶家园”,附近的池塘称为“叶家塘”。叶应甲著名的作品有《学问录》四卷和诗《敬香述事》,《瓮安县志》收录了叶应甲的文章《震天洞赋》。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问赋”,就是西汉年间牂牁(今草塘)人盛览向司马相如请教辞赋创作方法的故事。在司马相如的指导下,盛览深得辞赋创作精髓,创作了《列锦赋》、《合组歌》,并有辞赋作品集《赋心》问世。后来盛览回乡讲学,草塘一带文教始开,辞赋创作盛极一时。叶应甲《震天洞赋》一文,就是一篇难得的辞赋代表作品,道出了乌江峡谷震天洞树雄伟气势。在年9月24日,瓮安县被中国赋学会授予“中国辞赋之乡”和“中国赋学会辞赋创作基地”称号,这迄今为止中国县级城市中唯一被授予“中国辞赋之乡”的县。目前,我县正依托“盛览问赋”这个历史典故,深度挖掘瓮安辞赋文化,倾力打造“牂牁古治、盛览故里、辞赋之乡”。 叶家塘改建下司水库开工时间为年1月,竣工时间为年7月,是瓮安地区修筑时间最长的水库,建设时间长达8年。年又重新对大坝进行改造加固,使其焕然一新。下司水库属均质土坝,大坝长米,高20.3米,坝顶宽7米,坝顶成为当地群众过往的主要公路。总库容万立方米,主要功能为灌溉和饮用水源。下司水库库区除大坝一方外尽为松林环绕,库岸弯曲,岔港较多。库边遍布森林,环境幽静,水鸟翩翩,渔翁撒网,夕阳西下,水天一色。这里山水一体,空气清晰,富含富氧离子,地处下司石林边沿,是一个理想的度假休闲场所。
普安塘
普安塘位于草塘下司社区桶井湾组,座落于草塘古邑景区游客接待中心东南侧。普安塘内地下水的自然出露点较多,水量充沛,塘水溢出汇成溪流注入草塘河。普安塘的成名源于贵州水西宣慰使女政治家草塘宋氏媳妇奢香夫人。奢香在修建贵州驿道(龙场九驿)期间,因身体多病曾在草塘修养三个月,其间常到后岩观等寺庙拜祭菩萨,为修功积德,造福百姓,奢香组织当地民众兴修水利,修建了普安塘。塘寄寓普天之下雍乐安康之意。
天心塘
天心搪又名王家冲鱼塘,位于猴场镇下司社区的王家冲村民组。王家冲水库是著名的瓮安车地灌区“长藤结爪”中的一个小瓜,原来作用主要是通过车地灌区的“百里大沟”蓄水灌溉,后水管所废弃后作为鱼塘养鱼。天心塘的得名来源于草塘历史上民间广为流传的清代烈女刘阿金故事,时任贵州巡抚王热曾南朝廷请示旌表这位贞洁女子,并立贞洁牌坊褒奖。天心塘有两重意思,一为天地良心;二是堪舆学家称这里为“冰聚天心”,是丧葬要地。
金竹塘
金竹塘原名金竹水,即现猴场镇金竹村委会住地附近的几个池塘。源于地质奇观珍珠泉的金竹塘,涌水量较大,当地群众拦水成塘,喂养鱼虾。金竹水有三个泉眼,汇集成塘,还是草塘河的一个主要源头。金竹塘是明清瓮安十二景之“石符晴雨”主要一景,塘旁“杉木三姐妹”长相厮守,这里还发生了草塘何家堡苗族首领何二王举兵反清的传奇故事。
珍珠塘
珍珠塘又叫珍珠泉,位子瓮安县猴场镇八一小学旁的农田边田坝中,泉眼宽约2米,长约3米,至今呈原始状态。珍珠塘出水量较大,泉水由塘底不断外涌,随着涌水伴着从不间断的珍珠一介接着一个,有大有小。如在塘边用双手抽掌或双脚跳踩,珍珠会增加涌冒的数量和频率,拍掌和跳跃越重,涌冒越多越快,因而又叫“喜客塘”,也名“水上花”。相传,在珍珠塘边苗寨里有一位美丽的苗族姑娘,后来嫁给了征南昭武大将军宋景阳,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因其在宋氏族中地位尊显,德高望重,寿过百岁,被后人尊称为苗老祖太。宋氏后人世代传承苗老祖太规定的“顺梁停”和“玉带丧”习俗,即取顺从朝廷,天下一统,笛汉一家之意。珍珠泉是瓮安又一奇特的自然景观,其价值非常珍贵。
龙马塘
龙马塘位于草塘杜区双水井处,传说常见天马出没其间,故名龙马塘,这里还曾是宋、元、明三朝贵州贡马的一个驯养基地。龙马塘中有两股泉眼,泉水四滥,涌水丰沛,形成沼泽湿地,水草繁茂。这里曾经是草塘自来水的主水源点,由于镇区扩大,人口增加,因其泵站管线小输水距离长而放弃,改用叶家塘(下司水库)为人饮水源。龙马塘的泉井也冒“珍珠”,金竹水、水上花等珍珠泉组成草塘珍珠泉群落。一般珍珠泉相对独立,唯有这一带成为珍珠珍珠泉群,是非常难得的地质奇观和旅游资源。
赎珠塘
赎珠塘有三个泉井涌水而出,泉水清凉回甜,是草塘镇里居民的饮用水源点。苹塘古镇满街大小茶馆的“泡和凉荼”必言明水是来自赎珠塘。流经十年古邑草塘的有一大一小两条河流。大的叫草塘河,源头在盖头山下的金竹水。小的叫木瓜河,木瓜河严格意义来讲不算河,只能算溪,源头来自王家冲。流经赎珠塘时水量得到极大补充,因此赎珠塘可以说是木瓜河的主要源头。相传赎珠塘为明代著名女政治家、“大明明德夫人”草塘人氏刘淑贞子洪武初年在草塘时带领草塘群众兴修水利,积水为塘而成。后人为感恩这位“卷裙走马七千旦,化解黔地一战瑞”,千里奔走京城,逆转了一场政治危机,化干戈为王帛的巾帼女杰刘淑贞,而以其乳名命名。
莲花塘
莲花塘位于草塘东面近郊,是草塘的乡愁记忆。莲花塘因塘中莲花的美丽奇特而得名,塘畔是著名的草塘中学。莲花塘水量较大,是草塘河上游的锁水口,汇集了上游诸水。在其出水口,曾建有一家碾房,碾房主人姓何,草塘人都叫其何家碾房。早在清代雍乾时期,瓮安草塘进士文瑄就在这里开设私塾教书育人,弦诵凤雅,并手植血柏树(红豆杉)于私塾内,至今尚在。
莲花塘不仅是一片荷塘景色,还是古镇人亲水的好去处,为了保佑平安,有人在深水旁立有“阿弥陀佛”石碑,一是起“佛镇”的作用,二是起警示作用。后来人们把“阿弥陀佛”叫成莲花塘边的一个别称。
牛王塘
牛王塘位于草塘北面近郊陈家湾村民组,背靠大坡,面对一土丘,为当地风水宝地。当地人称这个土丘为“当门宝”,“当门宝”上长满古柏树。“当门宝”前面,就是一望无际的三百闹大坝。在古泉的后方,一座山脉由高到低,呈几个阶梯逐渐一应山脉由高到低,呈几个阶梯逐渐降低高度,一直延伸到泉眼处。史书记载,在草塘有一个天池,这个天池位于陈家湾后山,山顶有池,“广百余丈,深莫测。久雨水清必晴,久晴水浊必雨。”这个天池与晴雨石遥相呼应,成为明清时期著名的一景。相传该塘为唐初时贬任牂牁建安县(县治草塘)县丞,诗人王勃的老师牛腾(字思远,唐代初期中原人)率众筑设。后人将塘名取为“牛王塘”,并在附近山上建起“牛王阁”,以纪念牛腾功德。至今民间广为流传牛王阁“神钟斗率牛”的故事,民国《瓮安县志山川》中还对此进行了考证。牛王塘边陈家湾村民组,还是著名的苗族军旅作家,老红军陈靖将军的故里。十二草塘,曾数度见证刀光剑影与南国烽火,伴随千年古镇的兴衰嬗变,流淌着梦幻与传奇,烟波荡漾,风雨兼纳,积淀了千年古邑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历史。(文:郑毅董远中宋浒石仁均摄影:雷光彬)
——责任编校:邓少举总编审:石仁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