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味
一种自己的吃相
有些城市去过一次就感觉够了,而有些城市让人去了还想去,去几次都不会觉得腻。
广州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不会腻的城市,因为我每次都觉得还没吃够,还没吃爽,还没吃完。
这次的广州之行已经是第二次了,在第一去的时候我已经完成了打卡式的小蛮腰,上下九,北京路,西关等“旅游胜地”。
所以这次我完全是放开了手脚,走进这座城市的每个街角巷弄,努力让自己看着不像是个游客,而是一个生活在此的“广州人”。
可惜因为一直背着相机,所以始终觉得我还是那个到此一游的陌生人,但在回上海前的最后一晚,我穿着短袖短裤,踩着人字拖,左手拿着一杯楼下凉茶铺买的罗汉果菊花茶,右手点着只烟,走在酒店楼下的街道上,那一刻,我觉得我融入了,那种好似走在自家楼下的感觉扑面而来。
游
首先想介绍的是这次来广州后发现的一个钟情之地--东山口,旧时的广州有一句民谚为“东山少爷和西关小姐”。
因为东山做的多为达官贵人,所以出入此地的都是管家子弟,故称东山少爷。而西关所住多为商贾富人,所以此地的姑娘都被成为西关小姐。
旧时的一些别墅式住宅现在有些被改为民宿,有些成了举办展览的场所,还有许多小资风格的小店驻扎在此。
从东山口地铁站走过去,入口处是东山百货,还有东山口菜肉市场,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可以先吃点喝点。
往里走,人少,安静,或许看不出身边建筑的独特性,但是那种舒服的感觉,让我只想放慢脚步,走走停停。
介绍完了东山口,想介绍一条我好爱的街道给大家,它名字叫做西华路,在老广人心中,西华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第一次来广州误打误撞住在这里,这一次是有目的性的继续住在这里。
这条小小的马路上,汇聚了许多出名的食铺,多为街边小店,但总是坐无虚席,尤其到了饭点,那还真得好好排会队咯。
在西华路上吃饭,是让我最容易融入广州的方式,这里的游客不多,吃饭的多是街坊,一边吃着面前热气腾腾的食物,一边听着身边人用广东话说着生活琐事,就好比我在上海路边面店听着上海话吃大排面。
食
Part
1
珍珍小食店
店内主打-牛三星,牛腩等
珍珍是这次来广州的第一顿,午饭时间,都在排队了,所以点菜的时候有些心急,没有看清楚就点了两份招牌的牛三星,区别在于一份为细粉,一份为细面,有点后悔,没有点不同的来尝试。
珍珍的点菜方式是先点单给钱,然后排队自己拿面,在面前的窗口有三种酱料和一种自家腌制的酸萝卜可以自己拿。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每种都拿了一些,三种酱分别为甜面酱,甜辣酱,辣酱,酸萝卜的味道我觉得恰到好处,一口鲜汤,一口微酸,很好的搭配。
说完酱料说下牛三星,牛三星算是西关传统小吃,用料分别为牛心、牛肝、牛腰,珍珍的牛三星处理的很干净,切薄片,入滚水时间短,正好断生,导致三种食材的口感很脆。
选择牛三星的面里有加韭菜,我看别人点的牛腩之类是加生菜。
珍珍的店铺不大,我看了下店铺里的座位应该在4-5张小八仙桌左右,大部分的作为都在路边。
Part
2
芳记小食店
店内主打--布拉肠,生滚粥。
芳记也是第一次吃,但却是我这次广州之行光顾最多次的店,主要是因为它的营业时间很长,从早上起点到凌晨2点。
当我知道这个之后,我真的挺感慨的,有两次早上去吃早饭的时候是疑似老板的一个老伯在那里做着肠粉,到了晚上我去买宵夜依旧看到他在那里忙活着,我想说不管他是为了什么,或者他有多少的身价,这才是我所认为的匠人。
芳记主要卖的食物为布拉肠粉和生滚粥,布拉肠粉是现点现做,我运气好,第一次去就点到了我喜欢的炸面(油条)肠粉,之后去的两次都炸面都卖完了,芳记的炸面肠粉和我以前吃的都不一样,以前吃的那种都是包得漂漂亮亮,切得整整齐齐的,而芳记这个,我只想到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粗矿,上桌的时候我直接吓了一跳,哈哈。
这里科普一下肠粉小知识,我们通常吃的一些肠粉都是在蒸屉里做出来的,两者的区别首先在于面糊不同,其次在口感上,布拉肠粉更薄更滑,而笼屉肠粉稍厚,比较Q弹,最后就是制作的用具,笼屉肠粉是直接将面桨倒入笼屉里,然后加料制作完成,而布拉肠粉是将面桨倒在布上然后放入蒸笼,随后将肠粉从布上刮下。
生滚粥在广东一带是相当出名的,尤其是潮汕地区,芳记的生滚粥也是现点现做,在制作的小桌旁准备着已经煮好的白粥,点单之后用小锅加入白粥和配料一起煮沸,米粒早已开花,配上各自所选的材料,或鲜美或清淡,只有吃了才知道。
环境是比较简陋,但是卫生尚可,对于这种老字号的小食店,我觉得已经不错了,整体大概可容纳30-40人左右。
价格方面也是相当的经济实惠啊,真的感觉可以吃一辈子的那种,不像上海现在一些早餐店,价格离谱,东西还不好吃。
Part
3
合兴小食店
店内主打--濑粉
濑粉也是广东地区的传统小吃,是一种将稻米打磨之后和热水而制成的长粉条。
这是我第一次吃濑粉,因为它的口感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相信这很有可能也会是最后一次。
但是不得不说,合兴濑粉的汤底是不错的,里面加入的香菇碎,葱花,猪油渣等,很香,很浓郁,对于一个不爱濑粉口感的我,也吃得只剩濑粉,主要我爱猪油渣,哈哈。
合兴的濑粉分为小中大三种,小的只要五元,买来试试还是有必要的。
Part
4
富记鱼蛋粉
店内主打--鱼蛋粉,炸鱼皮等
富记在西华路上也算是有点名气的老店了,我试了试他家的鱼蛋什锦粉,里面东西真的很多,有一个牛肉丸,两只鱼皮饺,炸鱼皮两片,两块猪脚和若干鱼蛋和肉饼,一碗下肚也算是饱饱的了。
而最关键的是这样一碗配料满满当当的鱼蛋粉只要九块钱,九块钱,九块钱,这样的价格,才是真正的街坊生意啊,他的味道或许没有惊艳到吃完那哇出声,但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用这份价钱卖给街坊,这份人情味,不可多得。
Part
5
食得好
店内主打--各色米线,炸物等小食
众所周知,在广州的主食界有着“粥粉面饭”四大天王,所以卖米线的食得好算是比较少见的一个派系。
这家店的米粉种类繁多,而且都可以将米粉换成广州人平时爱吃的河粉和面等,通常第一次吃的店我都喜欢点杂锦,这样就可以吃到各种不同的招牌配菜,真可谓是一网打尽。
它家的杂锦米线里有招牌的瑞士鸡翅、鱼蛋和牛肉丸等,米线煮得真好,不会太烂,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它家的汤底,因为加了酸菜的缘故,让原本鲜咸的汤底有了复合感,微微的酸味很容易将胃口打开。
除了米线,它家还有许多小食,例如吉利猪排、瑞士鸡翼、炸多春鱼等,其中蒜香多春鱼只有每天下午三点之后供应,而我那天去的时候恰恰正好是三点刚过,所以我就有幸吃到了他们家的蒜香多春鱼。
蒜香多春鱼的分量很足,多春鱼籽也是相当的饱满,吃起来很有满足感,不过我个人觉得蒜香味不够重,再就是如果能撒点椒盐会更好。
最后想多嘴一句就是在食得好附近有一家在西华路上也很出名的小店,叫騰元生煎,名气也不小,但是对于一个从小吃生煎长大的上海人来说,这家的生煎真的很一般啊。
Part
6
荔林食馆
店内主打--各色汤河粉,自制薏米水。
第一次来广州的时候,荔林让我惊艳,浓郁的汤头,多元的配料,爽滑的河粉搭配荔林自家制的蒜泥辣椒酱,真的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这次回来广州,我又怎么会放过它那,只可惜,这次的荔林让我失望了,进店之后服务员让我看着黑板上的食材选择搭配,食材品种明显比上一次来广州的时候多了,竟然还有龙虾,早饭吃个汤河粉就配龙虾貌似有点豪气啊,嘻嘻。
所以我这次点的一份是墨鱼丸、牛心顶和牛肋条,还有一份是猪颈肉配猪脑,食材方面还是很不错的,新鲜度,熟成度等完成的很好,只可惜没有了第一次的感觉。
而这次吃荔林还碰到了件趣事,和我们拼桌的是一对老夫妻,他们见我们不是本地人就推荐我们荔林家的辣椒酱,我表示已经吃了,很喜欢,然后就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老夫妻:你们住对面酒店吗?
我:是的,对面。
老夫妻:你们从那里来啊?
我:上海。
老夫妻:上海啊,现在发展得不错,你们是住在上海那里啊,外滩吗?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直接汗了,住外滩,太看得起我了。
我:不是,那里可住不起啊。
老夫妻:我们上次去上海就是住的外滩。
我赶忙附和了几句,吃完面闪人了,哈哈。
荔林在西华路上的人气很旺,当地人吃得很多。
Part
7
广九餐室
店内主打-%重度朱古力,猪扒牛角包等
不知道为什么,我在广州很少看到类似的茶餐厅(可能是我去的地方少,嘻嘻),之前一次去广州也没注意到就在我酒店隔壁的这家广九。
这次是在出发前被一篇帖子安利了它家的朱古力,所以就决定来拔草一次,典型的港式茶餐厅风格,电视里播放的是翡翠台,卡座里大家吃着通心粉,猪扒包等茶餐厅食物,挺有FEEL的。
第一次来的时候是清明当天,刚从二沙岛回来,想喝杯冰的,结果满场的妈妈带BB,一个位置都没有,就知道选择外卖回酒店好好叹,结果我还买错了,他家的招牌是%重度朱古力,我想都没想就点了一份朱古力,结果给我的是轻度,哈哈。不过味道真的好,很浓郁的朱古力味,不像一些店铺里卖的,一喝就是兑过水的那种。
有了第一次的甜头,宵夜继续去广九,点了一份招牌的葱姜鸡排出前一丁,煮完的出前一丁左边是一片的葱姜,右边是一整块的鸡排,出前一丁调料包配在打包盒外,让客人自己添加,这个还挺不错的,鸡排应该是煎出来的,腌制得很入味,吃起来满嘴都是油,那叫一个香哟。
临走那天,吃完早饭,叫好滴滴,拖着行李,还是火急火燎的去买了一杯重度朱古力和招牌菠萝冰,是有多爱广九啊,哈哈。
因为这次吃广九都是在饭后,所以主食方面都没机会尝试,希望下次去的时候可以好好吃一顿。
以上七家店都是在西华路上的哟。
Part
8
百花甜品店
店内主打--各色甜品。
文明路是广州著名的甜品街,特别是百花和玫瑰两家,都是老字号的甜品店,之前看见推文介绍的时候就心动不已了,所以这次的行程中文明路成了必来之地。
当我走到百花门口的时候吓了一跳,不是因为排队的人数,而是甜品的种类,看到那满满当当的菜谱,我眼睛都花了,真不知道该选什么好,最后就选了两款比较大众化的椰汁龟苓膏和番薯糖水。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他家的龟苓膏不是那种死苦死苦的,对我来说属于中度,而所谓的椰汁明明就是椰奶啊,浓郁的椰香,醇厚的口感,搭配龟苓膏,我只想说,一碗不过瘾,两碗没到头啊。
而番薯糖水也给了我新鲜感,因为里面加了姜,在糖水中喝到微微的辣味,很特别,很融洽,很合拍,好似他们本就该在一起一样,让我对甜品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百花点单是报号码的,而不是甜品名称,所以去吃的朋友记得看准号码哟。
Part
9
华哥新鲜猪什精品
店内主打--猪什火锅,裹蒸粽。
华哥是之前朋友去广州的时候帮他查攻略查到的,查到的瞬间就被直击要害,太是我的菜了,太爱了,对于平时喜欢牛杂、猪杂、鸡杂各种杂的我来说,华哥就是我的福音啊。
所以这次去广州,华哥就是我的第一顿正餐,为了吃这一餐真可谓是长途跋涉啊,华哥店开在芳村的一个工业区边上,我先是地铁然后换出租,出租下来还走了很长一段才到,身边尽是沙尘滚滚。
看了几次地图才终于找到位于居民楼中的华哥,华哥一共有三个门面,但是到了饭点,着三个门面都坐不下,会在店门口放桌子。
去之前我就做了些基本的调查,知道那些是特色食材,心里也有了个底,大概选那几种食材,但是当我真正看到菜谱的时候,我还真是楞了一下,好多没见过的名字和一些我没想到会有的食材充斥在眼前,简直是眼花缭乱啊。
华哥家有一点很好,几乎所有的食材都可以双拼,让人数少的客人能有多种选择,我点的菜里除了猪X根和猪红是单点的外,其他都是双拼,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可惜了一些,就是华哥家是没有蔬菜可以点的,只有我点的千层肉下面垫了一些蔬菜,虽然能很爽的吃各种猪什,但是没有一点蔬菜调剂下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还有一点要告诉大家的就是华哥家火锅的吃法和我们平时吃的各色火锅都不同,开始我们也不知道,还是按照平时的习惯,涮一点吃一点,后来是服务员大姐看到之后问我们是不是第一次来,答是后,她教我们,应该这样吃--先将锅底煮开,然后倒入一猪什,待锅底再次煮沸之后关火,让猪什在汤底中温着,慢慢吃,吃完一盘再来下一盘。
华哥家的火锅属于清淡系,汤底是清汤加一些木瓜,调料也是每桌配好的,一碟姜末,一碟辣椒酱油,所以来华哥家吃的就是一份新鲜,不管是那个部位的猪什,当你吃下口的时候,第一感觉永远是Q弹,那份鲜嫩的感觉充满口腔,每一口都好似猪什在和牙齿打架,你来我往的谁也不落下风。
除了新奇,好吃之外华哥家的性价比也是杠杠的,我们这一顿吃完才一百六十几。
猪X根(神经线)
天衣无缝(嘴角肉)拼一两肉(鼻翼两边的肉)
猪心顶(心瓣肉)拼生肠皇(粉肠)
猪天梯(上颚软骨)拼千层肉(面颊骨肉)
Part
10
向群饭店
店内主打--葱油鸡,炸酿面等
向群在我第一次来广州的时候就吃过了,还一连吃了两次,可想而知,我是有多钟爱他们家,所以这次来广州,向群依旧是我的必去之地。
近几年广州许多老牌饭店都走到了尽头,向群能一直保留下来,不容易,店门口有一块牌子,诉说着它的历史,也诉说着它的理念,平常人家,朴实无华,能做到这点,不容易,现在越来越多的食店以新奇的装修,特别的菜品来博人眼球,让原本最简单的吃,变成了一场秀,不能说这些就是错,但当这些东西过了那个度,将原本该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白癜风诊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