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治得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就在今天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航天员落地后接力感觉良好,三名航天员身体状况正常,神十三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
真幸运,我们能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太空出差天的飞天英雄们,终于到家了。
图
央视新闻微博
其实,从发展至今,在中国航天事业大步前进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日以继夜的付出和奉献。
-01-
“开拓”
年,一个27岁的年轻人进了考场。
外面战火纷飞,平静的校园是他的战场。
年轻人的目标很明确:去国外,读气象专业。
因为什么呢?要搞空军,国家需要。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年轻人落笔如飞,脑中哼着这句古老的诗词。
这是由清华大学举办的留美公费生考试,名额大多分配在物理和化学专业,基金来自于美国的“庚子退款”。
“庚子赔款”大家都知道,八国联军杀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而逃,最后在一纸条约上,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九点八亿两。
后来,美国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那几年的考试出了好些人才,钱学森,杨振宁,当然还有这位立志攻读气象专业的赵九章。
图1
钱学森
图2
杨振宁
九章,是楚辞,也是《九章算术》,那是一个民族的风采与底蕴。
庚子退款,则代表着这片土地沉沦的过去,和依旧沉沦的现在。
赵九章同时背负着这些,出国,学习,回国,当教授,搞研究。
对于他来说,星空是他的全部。
对于天上的星空来说,他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一个从零开始的开拓者。
图
赵九章在德国留学时
年轻人很快有了两个女儿。
小女儿出世之年,作为清华大学的教授,他的薪水只能勉强够一家人糊口。
家里的内衣,烂成了一缕一缕,小女儿的第一件衣服是用妈妈的几只袜筒拼起来的。
图
赵九章及其妻女
年的春天,一辆汽车载着一家四口,在云贵高原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爬行了一个星期。
从昆明的西南联大来到了四川北碚,嘉陵江畔一个孤零零的小山丘上。
几排平房,一个长着青竹和花草的小庭院,十几名职工。
这里叫做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这几个破房子,会在岁月里发展成上千人的地球物理研究所,然后分成了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等多个研究所。
在远离战火的高原之上,赵九章在门上贴上一副对联: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
那个时候,满怀壮志的年轻人,已经步入中年。
年,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惊世界。
美国紧随其后也发射了属于自己的卫星。
图
年,赵九章率队访问苏联
赵九章说:“美国、苏联发射了这么多卫星,但是重要的资料一定是保密的,不会告诉我们。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卫星,有自己的探测手段,只有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才能走到空间科学的最前沿。”
年1月,“”设计院成立,年近花甲的赵九章任院长,负责主持人造卫星发展计划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
“我们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有原子弹重要吗?”
“和原子弹一样重要。”
“那是什么?”
“我不能告诉你。”
与父亲的这段对话,赵九章的女儿一直深深记在心里。
年,东方红升天,被点亮的星空下面,少了一个追梦的身影,赵九章已经不在了。
图
历史瞬间:年东方红1号升空记录
-02-
“超越”
如果说赵九章代表的是沉沦年代的开拓和坚守,那么接下来要说的这群年轻人完全就是超越。
,多事之秋。
这一年的2月15日和8月18日,长征火箭两次发射卫星失败。
先是长征三号乙火箭首飞坠地爆炸,后是长征三号火箭未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接连的发射失败让国外看足了笑话,部分已签订的发射合同被取消,大家被逼到“失败不起,没有退路,只能成功”。
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中国航天没有人了。
年,神舟立项,称为“工程”。
那时候,航天人才就已经出现了断层,60年代培养的大学生即将退休,20多岁的年轻人还没有来得及要顶上,青黄不接。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制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
那时盛行下海潮,加上一些外企进驻国内,本土企业的薪酬完全没有竞争力。
那几年,新进的年轻人,经过一段时间,只有1/3的人能留下来。
在不得不上的年代,年轻人证明了自己。
26岁的陕西小伙子王楠,是神舟五号试验队中最年轻的一位指挥。
图
吴燕生/张庆伟/袁家军/张旭辉/王楠,摄影/黄亮
刚参加工作没几个月的王楠就被调派参与“神舟”二号的发射,并且担任火箭动力系统的指挥。
说起经历,王楠只记得一个字:累。
那段日子里,第一次接触火箭发射工作的他一面向老师傅虚心求教,一面自己留心打磨技术上的问题。
一个细节,常常要花上几天或者几周才能敲定。
在发射场上,火箭动力系统的工作相当繁重,并且危险系数较高,而王楠却没在怕的。
别人在临发射前的8小时就心不在焉地忙着撤离现场,但你总能在发射前30分钟看见他徘徊的身影,检查,检查,一再检查。
飞天是浪漫的,但科学是老实的。
而王楠却就是那个统治细节的魔鬼。
伴随神舟飞船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莫不如此。
他们心底有火,却能耐住寂寞,扛住辛劳。
神舟五号发射时,七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平均年龄为53.6岁,神舟六号时为48.7岁;
神舟六号发射时,飞船、火箭试验队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80%,平均年龄为32岁;
神舟七号发射时,飞船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为33.6岁,神舟八号飞船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为31岁。
“嫦娥”团队的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北京飞控中心个重点岗位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85%以上。
转眼之间,仰望星空的人,越来越年轻。
-03-
“希望”
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民族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