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温州老干部、温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文明温州、瑞安发布、瑞安中学、阳光小学、莘塍中心小学等处内容
编者按:
李永琳是年“浙江好人”“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瑞安市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已年过九旬,精神矍铄,衣着朴素,语调平和。采访中,对于上半生丰富的工作经历,退休后一百多万的捐资助学付出,他只是轻描淡写带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让人感佩老一辈瑞安教育人的高尚品格、丰美人格。
他曾经在乡村学校授业解惑,传播文明;他多次担任校长等职务,尽责尽职,默默奉献。即使在退休后,依然老骥伏枥,全心全意地播种善念。而这种助学善念的形成,离不开当年瑞安施行学费减免政策带来的心灵上的暖和,更离不开李老少年时代为读书去借谷的经历。所以他能不忘初心,设身处地为寒门子弟入学提供无私援助。
李老长期资助贫寒学子读书,自己日常生活很节俭。不到六十平方米的住所,偏离闹市区,装修简朴。虽然他享受离休待遇,但是,夫人没有经济收入,子女、孙辈大多是工薪阶层,一对老年夫妻,长年安步当车,过着庸常清贫日子。李夫人八十多岁仍然不改农家女子勤俭本色,动手把花坛打理成菜圃,种植蔬菜。对于李老的助学善举,她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从无怨言。李老的可贵在于除了持之以恒奉献爱心,还以朴实的言行引领家人、邻居、族人,还有一批批受过资助的学生,把中华文化中的慈善美德、人性之光不断传承播散。从他身上,我们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耕耘者、传道者,也由此明白了平凡与高尚可以镶嵌得如此紧密。
先哲有言:上善若水。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枝繁叶茂,靠的就是成千上万个象李老一样的好人,在平凡的岁月里,以如水般的无声善流滋润万物、温暖人间。
作为瑞安教育历史钩沉,全教育系统要向为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前辈们学习。▲李永琳(中)
讲述者:李永琳
年2月14日出生,祖籍瑞安莘塍区中村,瑞安中学届初中秋季班学生,离休干部。
“浙江好人”“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瑞安市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李永琳的前半生
我祖籍瑞安莘塍中村,父亲略识一些字眼,但身体一直不很好,无法从事农田劳作,平时长年在温州一带打工。我家在董田华表的几户亲戚家境尚可。我是家中独子,父亲便希望我去上学读书。但是我不想去读书。
最初,父亲送我到下村读私塾,先生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要我背诵。因我较懒,有时背不出,就要挨先生的戒板打手掌。于是我经常逃学回家。父亲就送我再去私塾,我仍然逃学。几趟往复,父亲极为无奈,只好让我在家中玩。
▲莘塍塘河码头
我八九岁时的某一天,父亲再也看不下去了,便对我说:“你不肯读书,那就去下垟种田吧!”我只好不情不愿地跟着去了。
记得正值天热,我在番薯园种番薯、拔草,又累又晒,苦不可耐。便声称天要下大雨,就跑回家了。
父亲又气又无奈,但拿我没有办法。他生性和善,从不与人争吵。平时开间小店,邻居来赊货也从不讨账。当晚,他对我说:“下垟受苦你又吃不消,再去读书好吗?”既不强迫我,又不斥责。我平日曾经跟随父亲去传货,对此颇感兴趣。于是父亲又说,你起码得识字,会记账呀。于是,我只好再去读书。
▲瑞安百年老校莘塍中心小学(前身聚星书院)
这次是去莘塍聚星小学读书。因为我年龄偏大,读一、二年级觉得倒霉,就直接从三年级开始读。四年级升级(五年级)考试时,王宏生老师对全班同学说:“考试不及格的人要留级。”我好面子,怕留级倒霉。于是发愤日夜苦读。母亲见我读得辛苦,每天打个鸡蛋给我补身体。经过一周努力,考试结果:语文58分,数学56分。不及格!王老师对我说:“按理你要留级,但是那样太难看,你人也不小了,老师让你努力跟上来。如果下次考试不及格再留级,到时候连老师也得陪你倒霉喽!”感谢王老师的鼓励,我从此后认真读书,再也不偷懒了,连性格也变得平和,不再争强好胜,只专心埋头读书。
小学毕业时,我担任学生干部,还考上了瑞中,当时全班考入瑞中的仅三名同学:方国清、陈岩云与我。考试后,当时家境困难,父亲为了学费,带我去一个至亲家借谷。至亲听闻后,话中有话:“唉,家中恁困难,怎么还让孩子读书?我从没读书,家境也蛮好吧!”闻此言,父亲拉着我默默地转身就走。这个屈辱的场景至今一直长留我脑海深处,让我深感贫穷所带来的悲凉。
后来我们再转头去舅公家,我舅公是陈仲霖(医院院长)的父亲,他听闻后,当即对我父亲说:“娃要读书,如不够吃,只管到我家担谷!”
经过一番周折,我的命运轨道彻底改变。
▲瑞安中学
我在瑞中时,刚开始校长是沈士奇,后由虞执中接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是俞大文,擅长古文教学,要我背古文;英语教师林永仁;同班同学以文成、农村的为主,马屿人较多,我享受丙级减免,如期中考不及格,要下降减免等级或取消。这一阶段我为了争取不被降减免等级,便发奋努力读书。期中考试后,我取得了平级的成绩。但是因为之前太辛苦,生了一场大病,请假了十几天。此后我的成绩就跟不上了。第二个学期,学校把我的等级给取消了。
我参加革命是受同学蔡德高的影响。蔡在春季班,年纪比我大两岁,我们都是住校生,蔡毕业也比我早。蔡受余振棠老师影响,偷偷给我看高尔基、鲁迅等书,还有《共产党宣言》,甚至有浙南地下游击队办的《浙南刊物》。我的思想从此发生变化。
年4月间,瑞安解放还差一个来月,蔡德高被国民党抓获,我怕有危险,回到家中避风。正好遇到参加三五支队的赵作燕,就由他介绍一起参加了部队。瑞安解放后,我们被编入温州军分区瑞安县大队(独立营)。
因为时局变化,我们这一班学生未进行毕业考。到解放后,管文南接任瑞中校长,给我们发了一张临时证书,可以凭此证明去领取毕业证。
入伍后,我先是当文化战士,后调入人武部工作任科员。曾在仙降区、湖岭区、陶山区做人武工作,组织民兵队伍,守海防,夜间巡逻放哨,保护土改成果。那时候我是家中独子,父亲要我早结婚。某人武部领导说我无组织无纪律(结婚未上报组织审批)。上级派我去学习,想不到学了几个月后,通知我:复员回家。
复员到民政局报到时,碰到县教育科长项维新,他叫我去教书,于是我成了一名教师。
对于教师职业,我是有感情的。但开始我不会教,先是在莘周乡小学任社教工作,办夜校、民校、妇女认字班。年期间瑞安教育局派我到杭州学习速成识字法。回来后我在县里办的民校校长培训班教速成识字法。年,我被分配到莘塍华表小学任教。此时我的长子已经出生,而我对小学教育还没有入门。于是教导主任林狄教我如何备课,还教我一套当时流行的苏联教学法,交代我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组织活动。我在部队干过,与学生相处还有点办法,所以师生关系融洽。第二年,我居然还被评为温州地区优秀辅导员(温州地区仅两名),还出席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莘塍塘河
接着,我担任过民公西岙小学、莘周小学、董田小学校长。年,我被调到县宣传部任宣传干事。宣传部长是高圻祥。在宣传部,经常要下乡调查,写调查报告。三年困难时期,派我到文成(当时瑞安文成合并为一个县)严垟乡工作队。当时严垟生活很艰苦,甚至吃番薯渣。文成与瑞安分县时,上级准备让我留在严垟公社任书记。我觉得不适应,便找高部长,要求让我回去当教师。高部长十分和气,也理解我的心情。于年9月,我调任仙降区小学校长。
十年区小校长,由于人际及客观原因,又恰遇“文革”,我没有干出什么业绩。倒是被拉去游斗好几场,还陪教育局局长孟飞、林星元等到瑞安城里游斗。甚至在我调任隆山学校校长后,仙降区还有人来批斗我。
“批林批孔”期间,隆山公社郑书记叫我去“批林批孔”办公室工作。但我不肯过去。后期仙降区“教师造反派”来隆山学校对我进行批斗,隆山学校造反派叫我学校里事情都不要管理,教书也不让我教。我不愿意就这样消磨岁月,去教育局找局长叶永生调动工作,他同意调我到莘塍区工作。莘塍教办领导让我到民公学校工作,民公学校领导叫我负责社教,教小学一个班数学及初中班历史。一直到年提前离休(当时政策退休后可有顶替)。
持之以恒奉献爱心
退休无事,我又成了闲人。曾经在天津帮女婿管过一年生意。
大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正逢15号台风登陆我市。瑞安开展资助百名农村女童上学的慈善活动。那时候瑞安市慈善总会尚未成立,而我从小尝过无钱上学的屈辱滋味,也尝到过瑞中时期减免学费的好处,便主动结对了2名女孩(上望新桥头女孩,在四中就读,台风期间父母双亡,就学困难。另一个是高楼枫岭女孩董XX)。
从此以后,结对助学成了我后半生主要的生活内容。这一路走过来,我结对资助过的学生超过名,资助的钱与慈善捐助款合计超过万元了。最早接受资助的学生早已迈出校门,有的事业也颇出息了。其中就有研究生毕业(3名),还有其他大学生。有的虽然远在外地工作,每年总会来看望我。我建立了专门的群(“孺子牛群”)。平时保持长期联系的就有三、四十名学生。我衷心祝愿他们快乐地成长、发展,做个对社会有益的好人。
有好几位学生接过慈善助学的接力棒,将爱心传递给他人。薪火相传,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欣慰。
这几年,我在瑞祥山庄建起了“瑞祥老人爱心慈善小组”,和以家庭子女等为核心建立了“瑞祥爱心慈善基金”,发动下代自愿出钱助学。去年下半年我先在我任教的阳光小学设立奖学金;今年下半年在我小学读过的聚星学校设立奖学金。爱心事业我会一直持续下去。
至于个人生活,我很知足。子女皆能自立,我和老伴身手尚健,我享受离休待遇,有点余钱,资助学生,应该。难得我老伴一直支持我的行动,理解我。
▲李永琳家庭荣获“省最美家庭”称号我年过九十,尚能行走自如,思维清晰。我总结了一下,要保持老年健康,有三点心得:一是心态好。解放前吃过那么多苦,如今生活富裕,也要牢记初心,不能攀比享受,牢骚满腹。二是勤锻练。我年开始打太极拳,到88岁觉得体力难坚持了,改为走路,现在每天走步以上。三是少操闲心。对子孙后代的事,少干涉,不操心。自己快乐,做点力所能及的善事,发挥点余热。至于老人的吃穿、温饱,肯定不是问题,还奢求什么?
▲李永琳荣获“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称号李老的大爱
大爱涓流终成海
▲《大爱涓流终成海》上▲《大爱涓流终成海》下《大爱涓流终成海》纪录片,记录了李永琳坚持几十年的慈善助学故事。该片分上下集上传至腾讯视频后,短短几天,分别获得15万人次和10万人次的点击量,并参与“最美温州人”主题微记录片活动,引起热烈反响。
瑞安百晓在线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