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成药止咳祛痰平喘类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咳立停糖浆

川贝母流浸膏3.5ml湖北贝母流浸膏3.5ml桔梗流浸膏40ml枇杷叶55g盐酸麻黄碱0.5g薄荷脑0.15g苯甲酸2g甜橙香精0.48ml杏仁香精0.5ml蔗糖g羟苯乙酯0.4g制成ml   

:镇咳祛痰,用于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多   

:止咳,清热化痰作用较强,同时具有良好的润肺功能,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是对肺燥、秋燥引起的咳嗽效果显著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安嗽糖浆

浙贝母流浸膏25ml甘草流浸膏20ml百部25g桔梗流浸膏18ml前胡22g姜半夏22g陈皮12g氯化铵20g盐酸麻黄碱0.g薄荷脑0.15g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喘息气短,咳嗽痰粘,口渴咽干,支气管炎属上述证候者。

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莱阳梨止咳糖浆(莱阳梨膏·莱阳梨止咳口服液·莱阳梨止咳颗粒)

百合流浸膏、北沙参流浸膏、薄荷脑、桔梗流浸膏、莱阳梨清膏、麻黄提取液、杏仁水、远志流浸膏。

镇咳祛痰,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多痰,急、慢性气管炎。

口服,一次10ml,一日4次;小儿酌减。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服用三天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苏菲咳糖浆

百部流浸膏、薄荷脑、甘草流浸膏、桔梗流浸膏、氯化铵、桑白皮流浸膏、盐酸麻黄碱。

祛痰镇咳。用于咳嗽,哮喘,多痰,支气管炎。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患者禁用。2.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禁用。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远志糖浆

远志流浸膏、浓氨溶液。

祛痰药。用于咳痰不爽。

口服,一次2~5ml。

止咳平喘糖浆

麻黄45g苦杏仁45g石膏90g水半夏(制75g陈皮45g茯苓60g桑白皮g罗汉果30g鱼腥草60g甘草20g薄荷油0.1ml。

清热宣肺,止咳平喘。用于风热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喘,气粗痰多,周身不适,咽痛等。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高血压患者慎用。

复方百部止咳糖浆(复方百部止咳冲剂)

百部(蜜灸)g,苦杏仁50g,桑白皮50g,麦冬25g,知母25g,黄芩g,陈皮g,甘草25g,天南星(制)25g,枳壳(炒)50g,桔梗50g。

清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百日咳。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小儿酌减

小儿百部止咳糖浆

百部(蜜制)g苦杏仁50g桔梗50g桑白皮50g麦冬25g知母25g黄芩g陈皮g甘草25g天南星(制)25g枳壳(炒)50g。

清肺、止咳、化痰。用于小儿肺热咳嗽,百日咳,痰多黄稠。

口服,2岁以上一次10ml,2岁以下一次5ml,一日3次

小儿咳嗽宁糖浆

桑白皮45g,桑叶90g,苦杏仁90g,牛蒡子90g,瓜蒌90g,前胡90g,黄芩90g,桔梗90g,六神曲(焦)30g等。

宣肺,止咳,化痰。用于风热袭肺所致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恢复期。

口服,初生儿一次5ml;6个月至3岁一次5~10ml;4至6岁一次10~15ml;7至12岁一次15~20ml;一日3~4次或遵医嘱

小儿咳嗽糖浆

妥路脂6g海葱浸膏2.4g八角茴香油0.04ml薄荷脑O.15g苯甲酸lg蔗糖g滑石粉6g制成ml

祛痰止咳。用于小儿伤风咳嗽。

口服,六个月以内一次0.5ml,六个月至未满一周岁一次1ml,一岁至五岁一次2~4ml,一日3次。

杏苏止咳糖浆

苦杏仁、桔梗、紫苏叶、甘草、前胡、陈皮。

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口服。成人10~15ml/次,3次/日。小儿酌减。

麻杏止咳糖浆(麻杏止咳颗粒)

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炙)。

镇咳,祛痰,平喘。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喘息等。

内服,15m1/次,3次/日。

孕妇忌服;忌食辛辣之品,阴虚咳嗽者忌用

贝桔止咳糖浆

平贝母30g桔梗30g远志30g甘草30g薄荷脑0.2g盐酸麻黄碱0.5g蔗糖g苯甲酸钠3g香精0.4ml

止咳祛痰。用于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多痰。

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孕妇忌服。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半夏止咳糖浆

半夏(姜制)、麻黄、苦杏仁、紫菀、款冬花、瓜萎皮、陈皮、甘草(炙)、薄荷油、苯甲酸钠、尼泊金乙酯、蔗糖。

止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

口服,一次20ml,一日3次。

百梅止咳糖浆

百部60g岗梅g东风桔g枇杷叶80g陈皮30g甘草50g桑白皮g氯化铵20g薄荷素油0.2ml苯甲酸钠3g制成ml

疏风宣肺,止咳祛痰。用于风邪犯肺,痰湿内阻所致咳嗽、咯痰,及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症状者。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每瓶装ml

川贝梨糖浆

川贝母12g,南沙参g,雪梨清膏g。

养阴润肺。用于肺热燥咳,阴虚久咳。

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次。

痰湿咳嗽者忌服,其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或带灰色。

川贝枇杷糖浆

川贝母流浸膏45ml,桔梗45g,枇杷叶g,薄荷脑0.34g。

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内郁化火所致的咳嗽痰黄或吐痰不爽,咽喉肿痛,胸闷胀痛,感冒咳嗽及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

川贝清肺糖浆

枇杷叶,苦杏仁,川贝母,麦冬,地黄,甘草,桔梗,薄荷。

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干咳,咽干,咽痛。

口服:每次15~30毫升,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用量减半,3~7岁服1/3量。

(1)用于风热感冒。寒嗽及胃寒作呕者不宜。(2)本品含蔗糖,糖尿病患者不宜。(3)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者或婴儿慎用。

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

川贝母、枇杷叶、南沙参、茯苓、化橘红、桔梗、法半夏、五味子、瓜蒌子、款冬花、远志、苦杏仁、生姜、甘草、杏仁水、薄荷脑,辅料为:蜂蜜、麦芽糖、糖浆。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口服,成人每日3次,每次一汤匙(约15毫升);小儿减半。

雪梨膏

本品为梨制成的煎膏剂。

清肺热,润燥止渴。用于干咳,久咳。

开水冲服,一次9~15g,一日2~3次。

养阴清肺膏

地黄g麦冬60g玄参80g川贝母40g白芍40g牡丹皮40g薄荷25g甘草20g。

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2~3次。

润肺膏

百部、川贝母、党参、黄芪、莱阳梨清膏、紫菀。

润肺益气,止咳化痰。用于肺虚气弱,胸闷不畅,久咳痰嗽,气喘自汗,慢性气管炎等症。

口服或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2次。

本品适用于气虚咳嗽,其表现为咳嗽短气,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体虚乏力。

蜜炼川贝枇杷膏

北沙参、薄荷脑、陈皮、川贝母、桔梗、款冬花、枇杷叶、水半夏、五味子、杏仁水。

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适用于肺燥之咳嗽,痰多,胸闷,咽喉痛痒,声音沙哑等症。

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强力枇杷露(炼蜜)

养阴敛肺,止咳祛痰。用于支气管炎咳嗽。

口服,一次20克(相当于原药材2.3克)一日3次。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强力枇杷露

白前、百部、薄荷脑、桔梗、枇杷叶、桑白皮、罂粟壳。

养阴敛肺,镇咳祛痰。用于久咳劳嗽,支气管炎等。

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糖尿病患者禁服。

射麻口服液

麻黄,胆南星,石膏,桑白皮(蜜炙),射干,莱菔子(炒黄),苦杏仁,白前,黄芩,五味子(醋蒸)。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外犯肺、入里化热所致:咳嗽、痰多稠粘,胸闷憋气,气促作喘,喉中痰鸣,发热或不发热,舌苔黄或黄白,或舌质红,脉弦滑或滑数等。

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心脏病患者慎用。

咳喘安口服液

麻黄15g苦杏仁15g桔梗15g前胡22.5g紫苏子22.5g莱菔子22.5g陈皮15g木香22.5g郁金25g五灵脂25g百部(炙)22.5g地龙22.5g氯化铵g蜂蜜0ml山梨酸钾2g制成ml   本品为棕色的澄清液体(久贮有微量沉淀);味甜、微苦。   

止咳、祛痰、平喘。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   

孕妇、孕妇、高血压、心脏病、失眠患者慎用;服前摇匀

桂龙咳喘宁片(桂龙咳喘宁颗粒·桂龙咳喘宁胶囊)

白芍,大枣,法半夏,瓜蒌皮,桂枝,黄连,苦杏仁,龙骨,牡蛎,生姜,炙甘草。

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用于外感风寒,痰湿阻肺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等症;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

服药期间忌烟,酒,猪肉及生冷食物。

祛痰平喘片

桔梗g远志g盐酸麻黄碱15g淀粉g糊精15g蔗糖20g硬脂酸镁1.3g制成片

平喘祛痰。用于咳嗽、咳痰、痰喘。   

口服,一次1~2片,一日2次。   

孕妇忌服。

兰花咳宁片

风热犯肺,清热解毒,敛肺止咳。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久咳,少痰。

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孕妇忌服

定喘止咳胶囊

麻黄、杏仁、厚朴、紫苏叶、陈皮、柴胡、甘草。

宣肺平喘,理气止咳。用于风寒咳喘,胸腹胀满,亦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风热喘咳,口渴苔黄者忌用

复方咳喘胶囊

法半夏、莱菔子、芥子、紫苏子、葶苈子、陈皮、茯苓、柴胡、盐酸溴已新等。

降气祛痰,泻肺平喘。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

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偶有恶心、胃部不适。可能使血清转氨酶暂时升高。

孕妇禁用。

胃溃疡患者禁用。

复方满山红胶囊(复方满山红糖浆)

满山红油15g,满山红总黄酮25g,桔梗提取物50g,刺五加浸膏35g。

止咳,祛痰,用于急慢性气管炎、咳嗽。

口服,一次2~3粒,一日3次

消咳喘胶囊(消咳喘颗粒消咳喘糖浆)

满山红。

止咳,祛痰,平喘。用于寒痰咳喘;慢性支气管炎。

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小儿酌减。

偶见口干,恶心,呕吐及头昏等,一般1-3日后可自行消失。

止嗽化痰颗粒

桔梗、知母、前胡、陈皮、大黄、甘草、川贝母、石膏、苦杏仁、紫苏叶、葶苈子、款冬花、百部、玄参、麦冬、密蒙花、天冬、五味子、枳壳、瓜萎子、半夏。

清肺止嗽,化痰定喘。用于久嗽、痰喘气逆、喘息不眠。

开水冲服,每次3g,每日1次。临睡前服用;或遵医嘱。

止咳枇杷颗粒

枇杷叶、桑白皮、白前、百部、桔梗、薄荷脑.辅料为蔗糖。

清肺、止咳、化痰.用于咳嗽多痰,支气管炎。

开水冲服,一次2克,一日3次。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服用1周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止咳祛痰颗粒

桔梗.0g百部.0g苦杏仁28.0g盐酸麻黄碱0.6g。

润肺祛痰,止咳定喘。用于伤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温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1.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禁用。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

通宣理肺颗粒(通宣理肺口服液·通宣理肺胶囊·通宣理肺片)

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桔梗、苦杏仁、麻黄、前胡、枳壳、紫苏叶。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开水冲服,一次9g,一日2次。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桔梗流浸膏、桑白皮流浸膏、吐根酊、盐酸麻黄碱。

祛痰镇咳。用于小儿咳嗽,支气管炎。

开水冲服,一岁一次1/2袋;二至五岁一次1袋;六至十岁一次1~2袋;一岁以内依次递减或遵医嘱;一日3次。

益肺健脾颗粒

黄芪g磷酸氢钙0.2g维生素B10.02g太子参20g枸橼酸2g葡萄糖酸钙2.2g甘草g陈皮60g氧化镁2g蔗糖g糊精g制成g

健脾补肺,止咳化痰。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慢性支气管炎的缓解期治疗。

开水冲服,一次8g,一日3次;小儿酌减。

养阴清肺颗粒(养阴清肺口服液)

地黄g麦冬g玄参g川贝母g白芍g牡丹皮g薄荷.5g甘草90g

养阴清热,润肺止嗽,用于阴虚肺热,津液不升引起:咳嗽少痰,久嗽音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乳蛾喉痹。

口服,一次15g,一日2次。

孕妇忌服。

返魂草冲剂

本品为返魂草制成的冲剂。

清热祛痰,镇咳平喘。用于肺内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

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

糖尿病患者禁服。

罗汉果玉竹冲剂

罗汉果g玉竹g。

养阴润肺,止咳生津。用于肺燥咳嗽,咽喉干痛。

开水冲服,一次12g,一日3次。

清燥润肺合剂

桑叶g石膏g甘草88g黑芝麻88g阿胶70g麦冬g苦杏仁62g北沙参62g枇杷叶44g。

清燥润肺。用于燥气肺,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

口服,一次10~15ml,一日3次。

除痰止嗽丸

枳实、白术(麸炒)、陈皮、法半夏、桔梗、浮海石(煅)、前胡、六神曲(麸炒)、防风、黄芩、栀子(姜炙)、黄柏、熟大黄、知母、天花粉、甘草、冰片、薄荷脑。辅料为赋形剂蜂蜜。

清肺降火,除痰止嗽。用于肺热痰盛引起的咳嗽气逆,痰黄粘稠,咽喉疼痛,大便干燥。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固肾定喘丸

附子、肉桂、补骨脂、益智仁、金樱子、熟地黄、牡丹皮、泽泻、茯苓、车前子、牛滕、山药、砂仁。

温肾纳气,健脾利水。可在有发病预兆前服用,也可预防久喘复发,一般15天为一个疗程。适用于脾肾虚型及肺肾气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老人虚喘。

口服。成人每次1.5—2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阴虚证勿服。感冒发热者忌服。密闭贮藏于干燥处

理气定喘丸

紫苏子(炒)60g紫苏梗60g紫苏叶60g陈皮90g法半夏30g茯苓50g芥子(炒)60g莱菔子(炒)10g苦杏仁(炒)90g川贝母75g桑白皮(蜜炙)75g款冬花20g紫菀20g等。

祛痰止咳,补肺定喘。用于肺虚痰盛引起的咳嗽痰喘,胸膈满闷,心悸气短,口渴咽干。

口服,小蜜丸一次6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降气定喘丸

麻黄0g,葶苈子g,紫苏子7g,桑白皮7g,白芥子0g,陈皮0g。

降气定喘,除痰止咳。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气促等症。

用开水送服,一次7g,一日2次。

风寒咳嗽丸(风寒咳嗽冲剂)

陈皮g,法半夏g,青皮g,苦杏仁g,麻黄g,紫苏叶g,五味子g,桑白皮g,甘草(蜜炙)g。

温肺散寒,祛痰止咳。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痰多咳嗽,胸闷气喘。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风热咳嗽丸(风热咳嗽胶囊)

薄荷60g,菊花60g,苦杏仁霜60g,桑叶60g,连翘60g,枇杷叶g,黄芩60g,桔梗60g,浙贝母40g,前胡60g,甘草20。

祛风解热,止咳化痰。用于风热咳嗽,鼻流稠涕,发热头昏,咽干舌燥。

口服,一次3g,一日3次。

百合固金丸(百合固金口服液)

白芍、百合、川贝母、当归、地黄、甘草、桔梗、麦冬、熟地黄、玄参。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清肺止咳丸

诃子(去核)65g 毛诃子(去核)40g余甘子(去核)50g藏木香40g木香25g木香马兜铃53g天竺黄50g紫草茸25g藏茜草40g紫草40g高山辣根菜50g翼首草50g力嘎都35g

清热止咳,利肺化痰。用于扩散伤热,陈旧波动热引起的肺病、感冒咳嗽、胸部疼痛、咯脓血。各种肺病引起的咳嗽,胸胁痛,发烧,呼吸急促,痰带脓血,盗汗。具有显著的滋阴养肺,制菌排脓的功效,清热理肺、止咳化痰、平喘。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清气化痰丸

半夏、陈皮、胆南星、茯苓、瓜蒌仁霜、酒黄芩、苦杏仁、枳实。

清肺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黄稠,胸脘满闷。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小儿酌减。

清肺宁嗽丸

黄芩桔梗天花粉枳壳(麸炒)桑白皮(蜜炙)渐贝母知母百部麦冬苦杏仁前胡甘草橘红清肺、止咳、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粘稠。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润肺止嗽丸

天冬15g地黄9g天花粉15g瓜蒌子(蜜炙)15g桑白皮(蜜炙)15g紫苏子(炒)9g苦杏仁(去皮炒)6g紫菀15g渐贝母9g款冬花15g桔梗6g五味子(醋炙)15g前胡6g青皮(醋炙)15g陈皮9g黄芪(蜜炙)9g酸枣仁(炒)9g黄芩15g知母9g淡竹叶9g甘草(蜜炙)6g。

润肺定喘,止嗽化痰。用于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喘促,痰涎壅盛,久嗽声哑。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忌食油腻食物。

苏子降气丸

沉香、陈皮、当归、甘草、厚朴、姜半夏、前胡、紫苏子。

降气化痰,温肾纳气。用于气逆痰壅,咳嗽喘息,胸膈痞塞。

口服,一次6g,一日1~2次。

阴虚,舌红无苔者忌服。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2.阴虚燥咳者忌服,其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口干舌燥。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结核、肺心病的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泻白丸

紫苏叶 75g前胡75g苦杏仁(炒)75g紫菀75g石膏75g麻黄50g桑白皮50g薄荷50g川贝母50g款冬花50g甘草50g瓜萎子50g葶苈子25g。

宣肺解热,化痰止咳。用于伤风咳嗽,痰多胸满,口渴舌干,鼻塞不通。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周岁以内酌减。

1.忌食辛辣、油腻食物。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3.服用三天病证无改善,应停止服用,去医院就诊。

补肺丸

熟地黄、党参、黄芪(蜜灸)、桑白皮(蜜灸)、紫菀、五味子。

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咳,咳声低弱,干咳痰粘,咽干舌燥。

口服,一日1丸,一日2次。

止喘灵气雾剂

洋金花总生物碱6.5g盐酸克仑特罗2.0g。

本品为抗胆碱药和选择性β-受体兴奋剂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有舒张支气管作用。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支气管炎等病症。

哮喘发作或预兆感时喷雾吸入,每次喷口腔吸入两下,不可过量儿童酌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yl/6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