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
编辑词条
“藤茶的功效与作用”一般是指“藤茶(藤茶)”
藤茶,是指由藤本植物制作出来的茶。[1]藤本植物(Vine或liana),植物体细长,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别地植物或支持物,缠绕或攀援向上生长地植物。藤本依茎质地的不同,又可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紫藤等)与藤本草质(如牵牛花、长豇(jiang)豆等)。藤本植物包含葡萄科、鼠李科、木兰科等。葡萄科最为大家所熟悉,[2]葡萄科又分为蛇葡萄属、白粉藤属、葡萄属等。而经科学发现蛇葡萄属中许多植物都可来做茶,如:广东蛇葡萄[3]、三裂蛇葡萄[4]、大叶蛇葡萄[5]、显齿蛇葡萄[6]、毛叶蛇葡萄[7]等。以上蛇葡萄属植物只有显齿蛇葡萄叶经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认定,可做食品加工原料。
快速导航词条图册关系表
中文学名藤茶别称Vinetea门被子植物门拉丁学名Vinetea[8]界植物界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录1分类
广东蛇葡萄
三裂蛇葡萄
显齿蛇葡萄
大叶蛇葡萄
2藤茶形态
显齿蛇葡萄
广东蛇葡萄
三裂蛇葡萄
3生长环境
4民间传记
5历史记载
6辨别方法
7饮用方法
8繁殖方法
9营养成份
10加工方法
11中药材
12古藤茶
13词条图册
1分类编辑
广东蛇葡萄[9]广东蛇葡萄,又叫粤蛇葡萄、赤枝山葡萄、牛牵丝、红血龙、田浦茶,宜植于墙垣、林缘、池畔或石旁,果实可酿酒。是葡萄科,蛇葡萄属下的一种。全株可入药,称为无莿根。性寒,有利肠通便的功效,主治便秘。
三裂蛇葡萄[10]藤茶根茎用于接骨,消肿,止痛《苗药集》。猪婆藤,弄几当:根、叶治风湿性腰腿痛,胃痛,痢疾,肠炎,痈肿,外伤肿痛,骨折,外伤出血,角膜云翳《湘蓝考》。孟安巴:根治咽喉炎,痈疮肿毒《桂药编》。乌血藤腰女卑:根治乳痈,疮疡肿痛,小便短赤,淋病《彝药集》。腰女卑:根治骨折《彝药志》、《滇省志》。腰女卑:根治痈疽疮疡,无名肿毒,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楚彝本草》。绿葡萄根:根治跌扑打伤,骨折瘀痛,痈疽疮疡,无名肿毒《哀牢》。腰女碑:根用治跌打损伤《滇药录》。尼吾呆:根用于外伤出血,风湿性关节炎,骨折《拉祜药》。尼吾呆根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骨折,外伤出血《滇省志》。嘿宗海魏(西傣):根治外伤出血,骨折,跌打损伤,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滇药录》。嗨中嘿唯(西傣):根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骨折《滇药录》。白扣子根:根治咽喉炎,痈疮肿毒《桂药编》
显齿蛇葡萄[11]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显著纵棱纹,无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1-2回羽状复叶,2回羽状复叶者基部一对为3小叶,小叶卵圆形,卵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2.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每侧有2-5个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3-5对,网脉微突出,最后一级网脉不明显;叶柄长1-2厘米,无毛;托叶早落,其主要成份为双氢杨梅树皮素,并含少量杨梅素。药理实验表明,双氢杨梅树皮素能明显拮抗肾上腺素(NA)和高K所致的兔主动脉条收缩反应,毒性低;并有祛痰止咳、降血脂和保肝等作用。杨梅素有抗菌、抗癌、止咳、祛痰、利尿等作用。
大叶蛇葡萄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无毛。卷须3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基部一对小叶常为3小叶或稀为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卵椭圆形,长4-12厘米,宽2-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微心形、圆形或近截形,边缘每侧有3-15个粗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4-7对,网脉微突出;叶柄长3-8厘米,无毛,顶生小叶柄长1-3厘米,侧生小叶柄长0-1厘米,无毛。花序为伞房状多歧聚伞花序或复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序梗长3.5-6厘米,无毛;花梗长2-3毫米,顶端较粗,无毛;花蕾近球形,高1-1.5毫米,顶端圆形;萼碟形,边缘呈波状浅裂或裂片呈三角形,无毛;花瓣5,椭圆形,高0.7-1.2毫米,无毛;雄蕊5,花药椭圆形,长略甚于宽;花盘发达,波状浅裂;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花柱钻形,柱头不明显扩大。果实微呈倒卵圆形,直径0.6-1厘米,有种子1-4颗;种子倒卵形,顶端圆形,基部喙尖锐,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椭圆形,上部种脊突出,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沟状,从种子基部向上达种子上部1/3处。花期6-8月,果期7-10月。
2藤茶形态编辑
显齿蛇葡萄[11]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显著纵棱纹,无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1-2回羽状复叶,2回羽状复叶者基部一对为3小叶,小叶卵圆形,卵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2.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每侧有2-5个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3-5对,网脉微突出,最后一级网脉不明显;叶柄长1-2厘米,无毛;托叶早落
广东蛇葡萄[12]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嫩枝或多或少被短柔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二回羽状复叶或小枝上部着生有一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者基部一对小叶常为3小叶,侧生小叶和顶生小叶大多形状各异,侧生小叶大小和叶型变化较大,通常卵形、卵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11厘米,宽1.5-6厘米,顶端急尖、渐尖或骤尾尖,基部多为阔楔形,上面深绿色,在扩大镜下常可见有浅色小圆点,下面浅黄褐绿色,常在脉基部疏生短柔毛,以后脱落几无毛;侧脉4-7对,下面最后一级网脉显著但不突出,叶柄长2-8厘米,顶生小叶柄长1-3厘米,侧生小叶柄长0-2.5厘米,嫩时被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几无毛
三裂蛇葡萄[4]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疏生短柔毛,以后脱落。卷须2-3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3小叶,中央小叶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长5-13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侧生小叶卵椭圆形或卵披针形,长4.5-11.5厘米,宽2-4厘米,基部不对称,近截形,边缘有粗锯齿,齿端通常尖细,上面绿色,嫩时被稀疏柔毛,以后脱落几无毛,下面浅绿色,侧脉5-7对,网脉两面均不明显;叶柄长3-10厘米,中央小叶有柄或无柄,侧生小叶无柄,被稀疏柔毛
3生长环境编辑
藤茶藤茶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具有清热解毒、润喉利肺的藤本茶叶,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湖南、贵州、湖北、福建(南靖、上杭、龙岩、连城、长汀、永安、三明、沙县、宁化、建宁、南平、建瓯、建阳、武夷山、浦城、顺昌、光泽)等海拨~米的山地灌丛中、林中、石上、河边。尤其适应山间阴湿的环境中生长,根据民间长期饮用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野藤茶具有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对因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导起的身体不适(如咽喉炎)、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而灵妙的保健功效。民间用它制成清醇的“白茶饼”,因其独特风味和功效而流传到南洋一带,至今东南亚各国仍享有盛誉。
4民间传记编辑
南北朝时,庾岭北麓南野县地,奇女邓婄,芳龄16,羞花闭月,通书画,善舞步。祯明元年(年),后主陈叔宝选妃,婄其中。佳人郁积神伤,饭不思,夜难寐,嶂气引身,未及启程,封头盖脸满生疮疖。躲此劫,落病根。探名细郎中,疮难愈。二载余,泪洗脸,玉人成糟糠。乡邻背称“藤婆”。婄丑羞于人,削发为尼,修行云山庵。法号:慈心。
婄坐蒲参佛,疮吓人,适此,必下地入山辅杂役,亦清静。是年秋月,婄作园地,见地旁缠树野藤结果无数,细指大小,红黑相间,一窜一窜,鸟蜂皆食。婄试食,熟果甜,青果涩,稍许,口润舌甘,实舒爽。日复食之,月余,疮结痂。愈肤无瑕。婄聪慧,近食作如常,唯添食藤蔓野果,对疾安乎?!婄悦,见藤果食,剩果捎庵待日享用。
一日,了尘师傅,不知何故,满嘴舌疮,唇齿冲绛,难吞咽。煎草服药,疾往复。婄入寝房,端藤果,引师食之,善、仁茫然,婄叙近食藤蔓野果其疮疖愈痂症轻效优。师听之,半否信凝。随食藤果。翌日,师舌疮愈半,能饮食。姐妹喜,亦入埂坳摘藤果,常食之。旬余,善头癣疾愈。善喜泣!
秋末近,藤果落,叶黄,婄脯前疮疖零星未愈。煞心,奈何改食藤叶,涩,难咽。婄盼疾愈,日食藤叶一撮。霜至,叶萎落,心痛,眉愁难收。师傅姐妹亦揪于心,施无计。不日,婄早起,拿篓挑筐入林,晌后,摘藤叶无数。善、仁懵愣。婄悦极,呼姐妹抬拍篮,撒叶曝日。师抿嘴悦盈,晓婄忧叶落,干备冬用。
叶燥劲而难咽,姐妹醒其和水,适咽吞。婄怕叶水相淡而力减,持嚼燥叶月许。师:藤叶燥,水淖软,适嚼。婄纠之水淖藤叶。不日,婄恰入燥叶烫钵淖之,仁腹痛绞滚于地。婄、善干急,倾许,师捧烫钵、梓油至,滴油仁脐眼,烫钵肚腹往复,半柱香时,仁仍痛绞不止,汗满香腮。师觉仁染痧气,嘱善煮蛋。蛋尚煮,锅无空;仁渴难耐,恰无滚水。婄尚想淖叶之事,时已柱香,水成鹅黄,亦净,捞叶取水。仁饮半钵,稍时,仁:腹畅舒安矣,淖叶之水,甘露也,清凉喉鼻爽!婄亦轻吸小口,真乃甘爽,味无涩。嚼泡叶,淡味泛。
师姐妹觉藤叶神也。愈善头癣;化师口疡;缓仁腹绞,婄疮亦愈九成。此藤真乃神赐!
婄始泡藤叶汤茶,渣弃,味神爽。久觉渣弃可惜,亦拾渣叶涂擦疮疖,至汁干止,月半,疮速愈,肤脂肌嫩似无患疮。藤婆复邓婄,靓赛仙娘。婄甭避香客,怡伴青灯,净心佛缘。
云山庵始泡藤叶茶汤赐香客路人。保平安,泽一方!
偶日,一香客遇慈心,似识而不敢认,知邓婄在此庵为尼,疮疖满身,藤婆样。眼前尼师实象邓婄:“师傅,族侄邓婄亦在此庵,现可安好!多年勿见,实在念想,烦请师傅引婄一见”!婄听音熟,微扬螓首,惊呼族叔!
叔归族里,畅叙邓婄云山庵食藤果叶愈疮疖,蝉脱天仙之貌。邻里惑:藤婆焉能复邓婄?!!……。
时值兵戈国劫,嶂冲垢污,疾染众生,肤痒痘疹、天花疱疮、肠泻胃恙、口疡咽肿……。莫名怪疾随处常见。闻“藤婆”奇事,凝信参半。纷上左拔云山庵探“藤婆”之究。熟邓婄而见慈心者啧啧称奇!更赞“藤婆”掘此神藤叶汤。
香客至庵,喝大钵藤叶茶汤,缘沾仙气化疾恙。归而求庵殿讨藤叶,防日患。慈心:藤似叫花贱,山野便是,叶自采,晒干便成。香客:庵中藤叶沾菩萨仙气,神奇效优,品极也!
数余载,邻里族众饭歇乐道藤叶茶汤,却懵懂其名,唯知邓婄“藤婆汤茶”。久之,“藤婆茶”便成野藤之名。
唐开元四年大庾岭路凿通,南安随承中原通南粤旅海邦交之官路。千载商贾如云,万足践履,云山庵“藤婆茶”亦誉传千邦。雅称百般,然多表象而直称其要:
有徽商至此,饮“藤婆茶”,赞之化疾神奇,叹之耐瘠贱而如叫化遍野,乐称其“叫化茶”。
亦有云山参佛,遇慈善,晓之‘头癣’愈功“藤婆茶”之虔南商客,传至虔南称“藤婆茶”之“癞痢茶”;
有湘士官人至庾岭而水土不服,泻肠拉肚、腹绞疾痛,喝“藤婆茶”神愈而直称之“肚痛茶”;
更有崖州富贾伏秋化署,饮“藤婆茶”,叹之甘长清爽,润咽亮嗓,韵赛“甘露”齿过“醇香”而誉褒“甘露茶”!
客家迁徙,茶随四方,形饼色白,香韵甘长,流入异乡,皆赞之神爽。便别它茶,美其名曰:“客家白茶”。
5历史记载编辑
民间饮用藤茶已近有六百年的历史,可上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称之为古茶勾藤。
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武夷山下有位叫陈子贺的先生在京城担任光绪皇帝的老师,光绪皇帝当时身体较弱,食欲不振、脸色发黄、说话沙哑,脸上还常长红痘和黑斑。皇宫太医开出的处方一般只能维护一段时间,过后又会复发。光绪皇帝十分烦恼。有一年,陈子贺老师回家乡探亲,发现乡亲们经常饮用一种山上采来的野藤叶,人人精神饱满,皮肤光润,陈子贺先生试品尝一下,发现此茶饮后先苦后甘,回味甘凉在咽喉很舒服。联想光绪皇帝声音沙哑,于是,便带了一些回去给光绪皇帝品尝。光绪试品尝之后感觉味道不错,便经常泡饮。不到半年时间,光绪皇帝不仅感觉咽喉清爽,声音越发响亮,而且脸上的红痘、黑斑也逐渐消失,皮肤变得光润起来,于是,光绪十分高兴,便降下圣旨,命它为“天子藤茶”。陈老师闻之,急奏皇上:如皇上降旨命它为“天子藤茶”,那百姓谁还敢喝?还是让在到百姓之中,造福黎民百姓吧。皇上觉得老师的言之有理,于是就降旨命它为“野藤茶”。由此,藤茶便逐渐在民间流传起来。今天,藤茶甚至在东南亚各国也享有盛誉。
6辨别方法编辑
藤茶干茶比较(3)1、看形状:梗粗,叶子较小,叶片较薄,
2、看颜色:白点均匀,无色泽发黑的腐叶,
3、品口感:先苦后甜,回甘力度大。
7饮用方法编辑
藤茶一般以茶的形式出现,固与其他茶叶饮用方法无异(都用沸水冲泡),但由于藤茶多数营养比较丰富,水温太高容易致使营养流失或者失效,一般水温都不会太高,控制在85℃左右。
8繁殖方法编辑
一、藤茶的有性繁殖:1、种子收集:在秋季10底左右,收集其成熟的浆果,晒干备用。2、整地作畦秋后选排灌方便的黄红壤田,深翻耕晒坯,待来年开春后亩施猪牛栏粪肥公斤,饼肥公斤撒匀,然后耙土整地细成宽cm、长cm、高15cm的畦。3、浸种消毒:用35℃左右的25%多菌灵倍液浸种,约4小时,把种子捞起落干水,4、播种用管理:撒播于土畦表面,用潮沙土把种子盖着,再撒3%呋喃丹2公斤于畦表面防虫,盖上薄膜,保持土畦泥巴湿度为70%左右。出苗后做好通风,除草防病虫害工作,待苗高达10公分时即可移栽。
二、藤茶的无性繁殖:1、种条收集:在秋季11底左右(霜期未到前),收集其成熟的木质化枝条,捆扎成把,在25%多菌灵倍液中浸泡一下,落干水分后,藏埋于含水量55%左右的细沙堆中(含有25%多菌灵,比例:细沙:多菌灵=0:1)备用。2、整地作畦秋后选排灌方便的沙壤田,深翻耕晒坯;待来年开春后亩施猪牛栏粪肥公斤,饼肥公斤撒匀,然后耙土整地细成宽cm、长cm、高25cm的畦。3、剪枝消毒:春分前后把藤茶枝条从沙土堆中挖出,刮去有病虫害的枝条,把健康的藤茶枝剪成带有三个枝节的种枝,每根扎成把,用0倍高锰酸钾液浸种枝上端芽节处,约2小时,把种枝条捞起落干水,再把下端(下面长根二个节)浸泡在6号、7号ABT生根粉(适扦条)浓度范围一般为50~(毫克/千克)液中2~12小时(这种处理方法对休眠枝特别重要,因为它能保证插条吸收的药液全部用于不定根的形用,ABT生根粉处理插条的含量与浸泡时间成反比成)。4、扦插与管理:按5cm*6cm规格扦插条,扦插完后撒3%呋喃丹2公斤于畦表面防虫,盖上薄膜,保持土畦泥巴湿度为80%左右。出苗后做好通风,除草防病虫害工作,待扦插条长出的新苗高达10公分时即可移栽。
9营养成份编辑
藤茶不仅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饮品,更是一种药效保健性能很强的茶中奇葩,它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铁、锌、钙、镁、钾、钠等微量元素,对预防肝火过盛、咽喉炎、高血压等有独特效果,还具有清热解毒、美容抗衰老等作用,对睡眠质量不高的人来说,尤其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它含有丰富的黄酮、氨基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依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所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每g产品水分9.4g,热量为千卡,主要营养素蛋白质20.4g、脂肪0.8g、胡萝卜素5.23mg、维生素E6.32mg、铁10.1mg、锌1.58mg、钙.3mg、铜0.67mg、镁.6mg、硒10.62μg,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与《食物成分表》中茶叶类相比,其营养成分较齐全,优于一般茶叶,尤其是黄铜类化合物和硒的含量远高于绿茶和花茶。藤茶富含硒,元素符号为Se,它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10加工方法编辑
(1)直接太阳晒干法:民间通常采用茎叶全株砍采,直接切成一寸左右的茶段,利用自然太阳晒干,这样加工生产的藤茶,全叶片状,表面无白色结晶体析出,成茶色淡绿色,味淡不醇,无回味。
(2)水煮杀青晒干法:同样采用茎叶全株砍采,切成一寸长的茶段,用沸水煮捞杀青后,晒干即为成品,这种加工方法生产的藤茶,半片状(好难看的外形),色淡黄绿且带白色结晶,味清淡无味且带略涩味。
(3)炒青摊晒法:选用藤茶的枝叶为原料,用热锅杀炒青,揉成条状,炒至5成干,然后太阳晒至全干,这种方法加工的藤茶,茶形条片状,黑白相间,白色结晶析出多枝,干较少,味淡甜,有回甘,且带一定的馊味,酸味较重。市场上流通的藤茶有一部分属这类方法加工出来的产品。
藤茶(4)炒青渥沤生产法:藤茶的这种加工法有点象红茶的常规生产,选材是藤茶泡开的藤茶底叶嫩枝叶,揉成条状后,进入渥沤间发酵一至二天,再散块入炒锅炒干至成品。这种方法加工的藤茶,茶形条片状,黑白相间,白色结晶全部析出,有效成份丢失也最多,味淡甜,有回甘,且带一定的馊涩味,酸味较重。市场上流通的藤茶产品大部分属这类方法加工出来的产品。
(5)物理生物工程制茶法:这种方法选用的藤茶嫩叶为原料,采用专用杀青锅在特定的温度,时间与环境下杀青,同时采用生物物理工程进行蛋白酶化转移技术进行有效转化。然后用炒干机二至三次分段炒至全干至成品。这种方法生产的藤茶,既保持了藤茶的原汁原味,又防止了藤茶结晶体的大量析出,且茶条好,色淡黄绿,略带少量藤茶结晶析出白点,茶味醇正甘甜,回味无穷,属藤茶上品。
11中药材编辑
藤茶藤茶
烘干藤茶
霉茶。
tengcha
AmpelopsismegalophyllaDielsetGilg
清热利湿;平肝降压;活血通络
葡萄科
痢疾;泄泻;小便淋痛;高血压;头昏目胀;跌打损伤
生于海拔-m的山坡灌丛或山谷疏林中。
夏季采摘嫩枝叶,置沸水中稍烫一下,即时捞起,沥干水分,摊放通风处吹干,至表面现有星点白霜时,即可烘干收藏。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等地。
内服:煎汤,15-30g,或泡茶。
《中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藤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降暑生津,祛风湿,强筋骨,消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缓解酒精作用等功效。长期饮用对皮肤癣癞,黄疸性肝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痛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护扶养颜等都有极好作用。
12古藤茶编辑
古藤茶民间饮用历史可上溯到神农尝百草时期。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称之为古茶勾藤。它不仅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饮料,更是一种药效保健性能很强的茶中奇葩,它含有丰富的黄铜、氨基酸、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民间饮用历史。千百年来,上自皇家下到平民无不称奇。现据营养学,茶学专家研究,藤茶富含植物营养素。其中的双氢杨梅素具有卓著的清热排毒,利喉消肿,抗菌消炎,抗流感乙肝病毒以及辅助降"三高"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之作用。如今,古藤茶已成为现代都市人时尚健康的茶饮。
13词条图册藤茶干茶比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