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悦“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是全国诗歌座谈会提出的主题,与会代表们见仁见智地各抒己见,也引起广大诗人们的深度思考。回首中国诗歌百年,一代又一代诗人紧扣中华民族的苦难、崛起、辉煌与梦想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讴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处在亘古未有的伟大变革中,人民召唤与时代齐头并进的精品力作,很多诗人已经走在新时代诗歌前进的路上。李少君、符力主编的《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便是新时代诗歌探索过程中的一次大集结,为如何创作新时代诗歌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因而成为时下有一定影响力的新时代诗歌读本。“把一首诗写得像‘好诗’并不困难,把一首诗写得有时代生存和生命的活力,才具有真正的难度。”陈超这一观点我深以为然。《新时代诗歌百人读本》中的作品就是与我们的生存和生命发生本真关联的现代诗歌写作,是与新时代深度融合的活力而有效的写作。读本共收集了当代中国诗坛百名诗人首作品,这些作品紧紧围绕时代性、人民性和主体性,以思想新、视角新、建构新、审美新呈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把生态环境、大国重器、网络经济、时代楷模、百姓安居乐业、以及与世界紧密相关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抒写对象,展现出各行各业的光辉成就,刻画出普通劳动者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从美学角度来讲,这些作品以诗歌的本能向上超越,以强大的包容性、温暖明亮的走向确立新的审美视角,建构新时代诗歌的美学形象,这也正是对当下人们呼吁“新时代,诗歌何为,诗人何为”的回应,具有时代的艺术价值。以鲜明意象,呈现时代性。这些作品多是采用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高处建构、低处落脚的创作手法,多维度呈现时代不同层面的形象特征。吉狄马加的《时间的入口》用无形的分秒时间打开时代的大门,既赋予人们一种新生力量“英雄的时代,我们就是英雄”,又充满活力、指引方向“吹响了新时代——前进的号角”,《老去的斗牛》《马鞍的赞词》从日常事物升华到崇高精神,使文本具有强大的时代感召力;李少君的《春风再一次刷新了世界》里的“春风”无疑是指改革的春风,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一次又一次刷新世界记录,如春风般吹遍全世界。面对日新月异的祖国,谁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伟大复兴梦的建设洪流中去,《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我是有大海的人》中“大海”喻指强大祖国,任何风暴都不能掀翻“大海”,“浩浩荡荡掠过一个世界”,时代的主旋律被巧妙融入诗里,传递给读者新时代生机蓬勃的气息和力量;曹宇翔的《桃花岛之春》以“十万桃花面朝春风”隐喻纷繁的高科技,绽放智能时代人类之美;邱华栋的《蓝色太平洋》《绿色太平洋》展现海峡两岸同胞一家亲的似海深情。诗人创作这些作品过程中,心境上高入云端,心态上低入泥土,努力以一已之心焐热整个世界,从心中迸涌出的时代强音,借助诗歌特有的创造力和张力,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把一些政治性、社会性概念,恰切地转化为艺术概念,赋予新时代诗歌艺术之美,这正是政治抒情诗打动人心,感动人心,最终赢得人心的必然所在。以真实情感,突出人民性。读本中另有一些作品无论是咏物、咏意、咏志都反映出平民百姓心中的利益、意愿和感情的渴望,同时也赋予时代崭新形象和积极向上的美感,使诗歌贴近时代,温暖人心,极具温度、高度和辨识度。谢宜兴的《宁德故事》书写脱贫后的下党乡旧貌换新颜,呈现出扶贫攻坚战的辉煌战果,从此《下党红了》,乡亲们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多;阿炉阿根的《一步千年》把四川大凉山八百万彝族儿女告别居住多年的土坯房,搬进家具齐全、宽敞明亮的新居,彻底改变贫困状态的喜悦心情充分表达出来,有一步迈过千年的梦幻之感,诗人以诗的语言、形式传递出各民族儿女对党的感恩之情;姜念光的《流水账》直抒胸臆,“新时代的流水账,天地民心/正在记,时间、地点和人物/……人民的流水,城市和乡村的流水”;车延高的《物联网小镇》“让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技术高地建仓/……让街道办事处成为世界的派出机构”,这些自然流淌的民心所向、百姓所愿,已经不是诗人创作诗,而是诗迫不及待主动寻找人来写,因而呼之欲出,充分体现出新时代诗歌被民众召唤、与时代深度融合的共通性。不难看出诗人创作过程中始终心系众生,体察时代,与新时代同期声的大情怀、大境界。这些作品人民性的书写,使新时代诗歌得以大众化广泛传播。以大国建设,彰显主体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定了新中国在全世界的主体性。各行各业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建设起强大昌盛的祖国,主体性的深度精神,被诗人们从不同角度彰显出来。读本中宁明的《起飞中国》以国产C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展现新时代腾飞的中国;刘笑伟的《朱日和:钢铁集结》把强军强国的神威昭示天下,新时代中国钢铁意志坚不可摧;龙小龙的《写意:中国工业园》让世界知道什么是“中国制造”;王二东《快递中国》把互联网经济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紧密相联;许岚的《大国工匠》将中国工业建设的精准程度精确到“呼吸的0.01毫米”;苏雨景以《该怎么书写我的祖国》的大手笔,囊括了飞速发展、繁荣富强的祖国,十三亿中华儿女甘愿为祖国献出所有,“……是我准备默默交付的一生”。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诗人们以初心为基点,摈弃小我,树牢大我,把个人意识,提升到公共意识,由个体的主体性,上升到共同体的主体性,见证时代,关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