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Wisteria),为豆科紫藤属,约9种,原产东亚地区和北美东部。
作为著名的观花藤本,紫藤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唐李白曾有诗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形象地刻画出了紫藤洒脱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苏州拙政园有一棵近年的紫藤,是文征明在明代正德年间手植,被誉为“苏州三绝”之一。上海闵行紫藤公园内的古紫藤系明代嘉靖年间诗人董宜阳亲手所植,树龄已有余年。江苏沐阳县“袁公藤”距今已近年,是清朝诗人袁枚于乾隆八年亲手所植,这些都是活着的绿色文化遗产。
闵行紫藤公园内正在盛开的古紫藤
早在年,世界著名植物园英国的邱园就从我国引进紫藤。20世纪初,欧美园艺家开展了紫藤杂交育种。日本也利用本土的紫藤(山藤和野田藤两系统)进行系统间杂交以及两系统内与外来系统间杂交,获得了较多的紫藤品种。
根据紫藤的原产地,紫藤属植物分成三大类:中国紫藤、日本紫藤和美洲紫藤。
中国紫藤紫藤(W.sinensis),为落叶藤本,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3,茎逆时针方向缠绕。总状花序长15-30cm,花蝶形,紫色,花朵数25-95个,芳香。常见栽培变种有白花紫藤‘Alba’、重瓣紫藤‘Plena’、丰花紫藤‘Prolific’等。
紫藤
藤萝(W.villosa),与紫藤近似,主要区别是:叶成熟时背面仍密被白色长柔毛;花淡紫色。
日本紫藤多花紫藤(W.floribunda),原产日本,为落叶藤本,羽状复叶互生,小叶较多,13-19枚,茎顺时针方向缠绕;花期较晚,花序长,下垂,花多达朵。栽培变种有白多花紫藤‘Alba’、粉多花紫藤‘Alborosea’、重瓣多花紫藤‘ViolaceaPlena’、长序多花紫藤‘Longissima’等。多花紫藤单花花期7天左右,整个花序的花期一般为12-30天;不同品种之间,无论是现蕾期、开花始期、开花盛期还是开花末期均存在着差异,这为适当绿化配置以延长观赏期提供了极佳的便利,如早花品种‘牛岛’,中早花‘久伊豆’,晚花‘开东阁’。
日本多花紫藤‘熊野’
日本多花紫藤‘开东阁’
日本多花紫藤‘阿知’
短齿紫藤(W.brachybotrys),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枚,茎逆时针方向缠绕,总状花序长10-20cm,下垂,花紫色,花朵数约35个;栽培变种有白短齿紫藤‘Alba’、粉短齿紫藤‘Alborosea’、重瓣短齿紫藤‘Plena’等。
白花藤萝(W.venusta),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13,茎逆时针方向缠绕,花白色,开放前略带粉晕,微香;总状花序粗短,下垂,长10-15cm;花叶同时开放。有紫花‘Violacea’和重瓣‘Plena’等品种。
美洲紫藤美国紫藤(W.frutescens),为欧洲最早发现和最早命名的紫藤,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15枚,茎逆时针方向缠绕;总状花序长10-15cm且不下垂,花紫色、白色,芳香,花朵数约65个,花期7-9月。
肯塔基紫藤(W.macrostachya),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1枚;茎逆时针方向缠绕;总状花序长30cm,花朵数多达个。
紫藤是一种非常容易种植的植物。
它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强,耐修剪,并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及铬有较强的抗性。在园林绿化中可应用广泛,栽植于湖畔、池边、假山、石坊等处,是城市立体绿化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树种之一。
要栽培出令人赞叹的紫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上海地区,三月底四月初即可欣赏到紫藤花开,而日本多花紫藤一般花期在四月中下旬,可欣赏到五月初。花开结束后,为了防止形成豆荚而消耗养分,影响第二年的开花效果,一般要及时摘除花蒂,花后需要增施速效磷钾肥,控制氮肥,促进花芽分化发育。进入梅雨季,这个季节是紫藤生长最快的时期,应尽可能的放任其生长。炎夏七月,是紫藤形成花芽的重要时节,这时需要对它进行控水处理。夏季还要开展重要的藤蔓修剪整理工作,确保合理枝蔓密度。通常剪除过多、重叠的枝蔓,但不能修剪过多,否则就会造成二级藤蔓生长过快,大量消耗养分影响花芽形成。八月以后要保证合理的肥水供应,确保正常生长,同期防治蛀杆性害虫的危害。植株落叶后要进行冬季修剪,修剪时保留短枝(花芽),将短枝集中在距离主枝和侧枝的近距离位置;短截无用的枝蔓以及长枝条,保留三至四个芽;修除细弱的枝蔓。冬季期间要施充足的有机肥,进一步促进春季紫藤的生长。适度重修剪,即保留当年生枝条3-4个芽,可提早紫藤的现蕾期、开花天数以及开花数量。
重度修剪
轻度修剪
在繁育上,紫藤可进行播种、扦插和嫁接繁殖,亦可进行组织培养进行快繁。通过杂交收获种子可培育新品种,但小苗生长至开花需6年以上,而扦插和嫁接培育的小苗隔年就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花序了,所以,这也是紫藤的主要繁育方式了。
嫁接繁育的多花紫藤‘清流亭’
本周末可去嘉定紫藤园欣赏下日本多花紫藤的魅力啦!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