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特征形态
根系肉质强大,少分枝和须根。株高1-3米,可达2米,老茎灰褐色,当年生枝黄褐色。花径10-30厘米,花色有白、黄、粉、红、紫及复色,有单瓣、复瓣、重瓣和台阁型花。花萼有5片。
牡丹的分类方法:
按株型,分为直立型、开展型和半开张型;按芽型,分为圆芽型、狭芽型、鹰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习性,分为单枝型和丛枝型;按花色,分白、黄、粉、红、紫、墨紫(黑)、雪青(粉蓝)、绿和复色;按花期,分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种有二次开花的习性,春天开花后,秋冬可再次自然开花,即称为秋冬型);按花型,分为系、类、组型四级。四个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个类即单花类和台阁花类;二个组即千层组和楼子组;组以下根据花的形状分为若干型,如单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在0.5-0.8米,极少数根长度可达2米。
牡丹由野生变家种后,因环境条件变化及人工不断地选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变异外,而且在株的形态、根的长短、粗细、叶的色泽、形状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异。
株型
一般来说按其形状或分为5个类型;
1.直立型
枝条直立挺拔而较高,分布紧凑,展开角度小,枝知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30°以内。节间较长,新生枝年生长量在10-15厘米,一般5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达1米以上。如“首案红”、“紫二乔”、“姚黄”等。
2.疏散型
枝条多疏散弯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于株高,形成低矮展开的株形,枝条展开时与垂直线的夹角多在45°以上,新枝长,较软。如“赵粉”、“守重红”、“山花烂漫”、“青龙卧墨池”等。
3.开张型
枝条生长健壮挺拔,向四周斜伸开张,角度在上述两者之间,株形圆满端正,高矮适中,新枝年生长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状元红”、“银红巧对”、“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条生长缓慢,节间短而叶密,枝条分布紧凑短小,年新枝生长量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红”、“罗汉红”、“海云紫”等为代表。
5.独干型
多为人工培植的艺术造型,具有明显的主干,主干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干上部分生数枝,构成树冠(有的无树冠),形态古雅,酷似盆景,生长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号”等。
根
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分供植株生长,一般来说,根深的植株枝叶茂盛,植株较高,根浅则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种不同,其根型、数量也不一致,但大体上可分为3类:
1.直根型
此类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后称“丹皮”)产量高,质量好。如“凤丹”、“赵粉”、“二乔”、“墨魁”等。这类牡丹多为药用兼观赏两用品种。
2.坡根型
此类根条粗细长短不一,分生侧根较多,交叉生长,俗称“鸡爪根”,多数入土较浅,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贯雪”、“白玉”、“黄花葵”等品种,此类牡丹产丹皮质量、产量低于直根型,不适于药用栽培。
3.中间型
此类根条稀密适中,无明显主根,生有多数粗细均称、根皮光滑的“面条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种生黑”、“姚黄”等,既可观赏,又可药用。
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鳞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称“鳞芽”。牡丹以鳞芽越冬。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为花芽、叶芽、潜伏芽和不定芽4种。
1.花芽
牡丹的花芽为混合芽,能抽枝、长叶、开花。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着生在干枯花茎下部的叶腋间的花芽称为“腋生花芽”或“侧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较肥大饱满,剥除鳞片,可见“花胎”(即鳞芽内部的幼小花蕾)。
2.叶芽
叶芽只抽枝长叶,多数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较花芽瘦小,萌发后发育成枝条。
3.潜伏芽
潜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状瘪小,如粟粒,俗称“狗鳖”。平时不萌发,在花芽、叶芽或枝条受伤后才能萌发,其寿命较长,可维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着生在根茎处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后抽生为萌蘖枝,俗称“土芽”。不定芽萌发力特强,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来源。不定芽当年不开花,生长旺盛者,在顶部当年可发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开花。
牡丹在芽因品种不同在形状、颜色等方面均有差异,形态百出,各有特征。大体上有圆锥型、珍珠型、扁圆型、长锥型、鹰咀型等;各形状之间又有大小、鳞片的多少、芽质瘪瘦虚实等差别;颜色也有青绿、黄绿、土红、土黄、银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红等色;另外还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种的主要依据。因此,单靠芽的形状、颜色等很难识别牡丹的品种,需靠长期耐心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种鳞芽的特性。
分枝
因当年生效枝上节间长短不同,着生芽数及新枝萌发力强弱也不同,分枝的习性也有明显差异但分枝上有以下类型:
1.单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长,着生芽较少,仅在基部1-2节部位或第1-3节部位上生芽,并且这些新芽中,当年仅有一芽萌发成为当年生新枝,该类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黄”等。
2.稠枝型
当年生新枝节间短,着生新芽较多,一般3-5个,新芽发枝力强,每个新芽在当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较稠、丛生。这类品种的植株一般较矮,分枝密。如“瑛珞宝珠”、“丹炉红”、“脂红”等。
叶
牡丹叶互生,由叶片、叶柄组成。叶形、大小、色泽、质地等因品种而异可分为以下几类:
1.大形圆叶型
全叶大而圆,长40厘米以上,宽25厘米以上,小叶宽大,圆纯而肥厚,呈广卵形或卵形;侧小叶边缘缺少;叶面多平展。如“王红”、“大胡红”、“墨魁”、“首案红”等。
2.大形长叶型
全叶大小同前,但小叶较狭长,呈长椭圆形,质较薄,边缘缺刻少而尖,叶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银粉金鳞”、“冰凌罩红石”等。
3.全叶较小,长约20-30厘米,小叶短而厚,边缘缺刻少而圆纯。如“葛巾紫”、“蓝田玉”、“美人红”等。
4.全叶大小同上,但小叶较狭,边缘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红”、“烟龙紫”等。
5.全叶中等大小,长约30-40厘米,小叶长椭圆形,边缘缺刻多且较尖又上卷,叶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状元红”、“大棕紫”等。
另外,还有特殊的叶形。如“三奇集盛”,每个叶柄上只生三枚不规律的圆形叶片,比一般品种少三分之二,为二回一出复叶;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叶柄上着生三组叶片,分为顶五后六共十一枚小叶,比一般品种多二片。
牡丹叶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个别品种的叶有深浅不同程度的紫晕;有的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黄色的斑点;叶背面多为灰绿色和浅灰色,个别的品种(如“鹤白”)茸毛特别多。
叶柄
牡丹的叶柄也有粗细、硬软、长短之分,长者可达40厘米,短者不过10厘米;叶柄凹处多为暗紫、紫红、灰褐、黄绿等不同颜色。叶柄的长短,特别是叶柄和枝条夹角的大小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同时对花的观赏价值影响也较大,叶柄与枝夹角大,叶面平展或下垂,叶也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叶丛之上,形成花美叶秀,相得益彰的观赏价值;相反,叶柄较短,叶柄与枝条夹角较小,因枝叶紧密,花朵常藏在叶丛中,造成“叶里藏花”现象,大大降低了观赏价值。
花
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有的品种花器齐全,萼片,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如“似荷莲”、“凤丹白”等;但有的品种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缤纷的花朵。
根据花瓣层次的多少,传统上将花分为:单瓣(层)类、重瓣(层)类、千瓣(层)类。在这三大类中,又视花朵的形态特征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传统上把皇冠型和绣球型称为起楼)六种花型。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种变化形态。
1.单瓣型。花瓣2-3轮,10-15片,宽大平展,雄蕊-个,雌蕊4-6枚,雄、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此类花型以“鸦片紫”、“石榴红”、“凤丹白”等品种为代表。
2.荷花型。花瓣4-5轮,20-25片,花瓣宽大,形状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发育正常,结实能力强,但个别品种偶有雄蕊或雌蕊柱头瓣化现象。此类花型以“似荷莲”、“锦云红”、“玉板白”等品种为代表。
3.皇冠型。外花瓣2-5轮,宽大平展,雄蕊大部分或全部瓣化成细碎曲皱花瓣,瓣群周密高耸,形似皇冠。内花瓣排列不规则,瓣间常杂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间也常残留有花药;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结实。此类花型以“蓝田玉”、“胡红”、“姚黄”、“首案红”等品种为代表。
4.绣球型。雄蕊充分瓣化,内外瓣形状大小近似,拥挤隆起,呈球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无结实能力。此类花型以“豆绿”、“绿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种为代表。
5.菊花型。花瓣6轮以上,花瓣形状相似,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自外向内逐渐变小,并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长或退化变小。有些品种柱头有瓣化现象,结实力较差,此类花型以“玫瑰红”、“丛中笑”、“银红巧对”、“锦袍红”等品种为代表。
6.蔷薇型。花瓣多轮,花瓣由外向内逐渐变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紫二乔”、“乌金耀辉”、“红霞争辉”等品种为代表.
7.金环型。外花瓣2-3轮,宽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狭长直立大花瓣,中心花瓣与外轮花瓣之间有一圈正常雄蕊成金环状,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差。此类花型以极少,以“白天娥”、“俊艳红”、“粉面桃花”、“玉美人”品种为代表。
8.托桂型。外花瓣2-5轮,宽大整齐,部分雄蕊瓣化成细长花瓣,瓣端常残留有花药或花药痕迹,瓣间杂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规则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结实力。此类花型以“淑女装”、“娇红”、“仙娥”、“三变赛玉”等品种为代表。
9.楼子台阁型。下方花雄蕊瓣化较充分,与正常花瓣形状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数量较少,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种退化消失。此类花型以“赤龙焕彩”、“盛丹炉”、“玉楼点翠”、“紫重楼”等品种为代表。
10.千层台阁型。下方花瓣4轮以上,花瓣排列整齐,形状近似,瓣间不杂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少,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变小,雌蕊退化变小或瓣化。此类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红”、“寿星红”等品种为代表。
果实种籽
单瓣花结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结籽7-13粒,种籽类圆形。外果皮始为绿色,有毛,成熟时为蟹黄色,种籽为黄绿色,过熟时果角开裂,种籽为黑褐色,每公斤可称干种-0粒。重瓣花一般结果1-5角,但种籽仅有部分成实,或完全不实;千瓣花类不结果和籽。
牡丹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寿、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
与牡丹相关的中药
1.山牡丹,别名葛藤、跌打王、藤续断、白牛藤、白面水鸡、白背藤、旋花藤、黄藤。
药材基原:白花银背藤的根皮或全株。
2.臭牡丹,别名大红袍、臭八宝、矮童子、大红花、野朱桐、臭枫草、臭珠桐、矮桐、逢仙草、臭灯桐、臭树、臭草、臭黄根、臭茉莉、臭芙蓉、臭梧桐。
药材基原:为臭牡丹的茎、叶。
3.臭牡丹根,别名臭枫根。
4.野牡丹,别名猪母草、山石榴、地茄、豹牙郎木、活血丹、高脚山落苏、吞口巴、毡子杆、毛足杆。
药材基原:为野牡丹的全草。
5.野牡丹根,别名王不留、痢疾罐。
6.锈叶野牡丹,别名大叶金石榴。
药材基原:为野牡丹的叶。
7.细叶野牡丹,别名铺地稔、山公榴、水社野牡丹。
药材基原:为细叶野牡丹的全株。
8.牡丹皮。为牡丹的根皮。
9.荷包牡丹根。
花语
花型宽厚,被称为百花之王,有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之意。
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
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精彩视频邀您共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