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观君曰
化妆品代工厂见多了,国内过亿的不多见,更何况还是以彩妆见长的!
by_舒秀辉
在中国,想找年销过亿的化妆品品牌,不能说多如牛毛,但也是形形色色。
不过,在中国,想找年销过亿的化妆品代工企业,可能两只手就数的过来。
而在中国,想找年销过亿的彩妆代工企业,那只能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了。
虽然彩妆品类在近两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是真正专业,并且专注于彩妆加工的代工企业却相对较少,更不用说凭借这一品类实现销售过亿这样的目标。但是彩妆品类旺盛的市场需求,肯定需要专业的工厂来承接。
那么,既有实力,又有规模的中国彩妆代工厂到底有没有?
苏州安特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安特),就是如今许多渴望在彩妆领域有所建树的品牌的最佳选择之一。
在今年7月,创立仅5年的安特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根据《安特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年安特的营收达到了.94元。
今年,安特的势头更加凶猛。
“年业绩过亿,已经没有问题。”安特总经理李继承说出这句话时,表情是轻松写意的。
以前很多行业人士可能感到陌生的安特,如今就像火箭般蹿升的明星企业,在业内声名远播,同时业绩蒸蒸日上。
这其中,必有缘由!
再好的配方消费者不接受也是垃圾
一家化妆品OEM/ODM企业来说,靠什么安身立命?
很明显,靠技术。
但是,单纯的技术肯定无法支撑起一家代工厂。
“一个真正优质的彩妆产品,技术是核心。但是我认为,技术在彩妆类目中起到的作用只占到60%。”在李继承看来,剩下的是对彩妆的认知和实际操作经验。
更直白点说,剩下的40%是与人相关的因素。
所以,李继承对于安特的技术人员的要求是极高的,“每个研发人员在具备化工行业的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懂产品、懂市场、懂消费者”。
安特总经理李继承
懂产品很简单,安特会有系统化的技术团队的培训,并且通过走出去(国内国外)学习,参加许多研讨机构的探讨,来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此同时,安特也引入了许多外脑,比如韩国某知名化妆品企业的技术人员长期在安特的研发实验室与安特的工程师共同开发产品,而研发领域的顾问则是日本雪肌精品牌的创始人之一。
但是,研发工程师在懂产品的同时,需要懂市场和懂消费者吗?
至少在安特,是绝对需要的。李继承透露,安特的工程师一般贯彻的是“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工程师要懂每个产品的用途,即需要懂化妆。懂化妆不是简单地将产品涂抹在手上看效果,而是真正地会上妆。因为在李继承看来,“连自己做的产品都不会使用,何谈产品的好或坏”;
第二步,业务人员拜访客户,带上工程师。这其中最大的益处是能够让工程师与客户面对面,更精准地接收到外部的反馈,更有针对性地改善产品;
第三步,工程师要上柜和消费者直面沟通,倾听消费者对产品的一线反馈。
“再好的配方,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那也是垃圾配方。”李继承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话糙理不糙,因为贴近消费者需求进行研发,出来的一定是好产品。所以,安特对于研发工程师在实验室和市场上的时间要求基本是对半的。
安特新品
不难看出,安特对于人员培养的优先级是极高的。要知道,在安特创立的前3年,几乎没有对外经营,属于亏本经营,这并非意气用事,而是李继承的深谋远虑。
不同于护肤等品类,彩妆的标准化,包括生产工艺在内的许多环节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李继承带领安特在最初的3年只做一件大事——沉淀一批人。
“从中层管理人员,到班组长,要明白什么是彩妆,彩妆在制造过程中会碰到什么问题,他们是否具备足够的经验了?”李继承强调,没有经验,就做不好彩妆,而如今安特的研发团队在彩妆产品的品控(比如产品的稳定性)是极具素养的,可以说是业内首屈一指。
60%的技术硬实力当然不可或缺
虽然人的因素,对于彩妆代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好马也得配好鞍”,技术硬实力的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量。
目前,安特拥有苏州和广州2大研发实验室,能够高效、全面地覆盖和服务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品牌客户,同时吸纳当地研发人才。另外,安特的日本研发实验室也在筹建过程中。
与此同时,安特拥有十多条生产线。今年,安特在生产设备上投入巨资,从意大利、韩国等先进国家引入先进设备,部分(口红和底妆)设备在国内更是首台。先进的设备,让产能更加提高,品质更有保障,工艺更加精细,能够满足客户更多元化的产品需求。
安特新品
当然,具有竞争壁垒的专利技术更是能够体现一家企业的专业权威。目前安特已获批2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15项专利正在申请中。李继承进一步强调,安特正在从源头开始,希望在原材料进行合作突破。
虽然代工厂并不生产原料,但毫无疑问,原料的突破,能够带来更多卖点突出的技术和产品。SK-II有了Pitera,雅诗兰黛小棕瓶有了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才真正名声大噪,走向世界,这与原材料的突破是休戚相关的。
正是如此,安特在研发投入上是不遗余力的。今年安特的研发投入为万元左右,如果按照今年安特预计超亿元的业绩来计算,安特的研发占比将达到10%左右,这远高于行业普遍认可的标准线(大公司通常为3%左右)。
不过,李继承认为,从研发技术到产品落地,是有一定周期的,“今年的研发投入一定是为明年,甚至后年而投入的,它的价值产生一定是看明年、后年”。
如今的阶段是安特的高速发展期,此时的大胆投入研发,第一确实能够通过研发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第二是为安特后续的承载量做铺垫,因为当下安特的产能已接近饱和,但是市场的需求量仍在极具扩大,如果没有足够的研发支撑,对安特的未来空间是不利的。
安特新品
“如果安特想明年实现3个亿,后年实现5个亿,甚至8个亿的目标,不可能等到订单进来后再去研发,那样一定是死路一条。”换而言之,安特今年的万投入,可以说是为明年可能的3个亿目标铺路,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符合标准线的。
因此,当我们表面上看到安特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今年即将轻松过亿,却不曾看到李继承和安特为此打下多么牢固的“地基”。
这,绝对也是包括屈臣氏、欧莱雅集团、娇兰佳人、雅丽洁、绿叶、珀莱雅、HM、forever21、TONYMOLY、火烈鸟等众多知名品牌和企业,都愿意并且放心地将产品交给安特的最大原因。
技术+人,双核驱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