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西古道边风景如画的大山里,有一座幽静的古刹。60多年前的一天,古刹里忽然来了很多年轻人。不久,这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和满山的松涛鸟鸣相应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打破了寺庙百年来的宁静。沿着崎岖的山路,老师们把一根根电线杆扛上山,
架起电线,灯亮了,
一所中学就这样建起来。
学生们上课的大雄宝殿里,四壁画满美丽的彩绘,被厚厚的尘土覆盖,无人注意。直到两位儒雅的先生先后来到这所学校,面对壁画惊叹不已。师生们才知道这些壁画是稀世珍宝,这座古刹叫做法海寺,这两位先生是沈雁冰和郭沫若。学校不再在大雄宝殿上课,派一名姓吴的老校工守护大殿和壁画,十几年后,吴大爷面对打砸抢的红卫兵,拼着自己的性命保住了瑰宝,留下了一段学校和壁画的传奇。
学生们课余时间经常玩耍的山间,有很多这样嶙峋的巨石,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科学家,他走后,这些巨石忽然被围了起来,原来,巨石是第四纪冰川留下的擦痕,这名科学家是李四光。当年学生们的游戏场,现在建成了一座漂亮的冰川博物馆。后来,学校从法海寺搬到了山脚下,建成了一座占地85亩的新校舍。80年代,教室还是砖砌的小平房,可是,推开窗看见这样的风景,足以让孩子们神不守舍。春天,淡粉的桃花漫山遍野,在山间的桃林中嬉戏是午间休息的内容;秋天,彩色的落叶漫天飞舞,到山上捡拾柏树籽是学校的课外活动。
这座山名叫翠微山,总让人想起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诗句。这里长大的孩子喜欢亲近自然,很多人会一生保有纯朴之心。
80年代学生们的宿舍,是校舍对面一座名为“承恩寺”的古刹,这可不是一座普通的寺庙,据说是明代东厂培训特务的秘密据点。阴森破旧的大殿里住着20多个女孩子,每晚的睡前节目是讲鬼故事。30年后,大殿里简陋的双层床
被鎏金的龙椅取代,这里已经成为“燕京八绝”纪念馆。
这是80年代的学生在上英语课,教室四面漏风,学生穿着军大衣。取暖要生炉子,一天下来满脸煤灰,烟囱还会偶尔从房梁间掉下来,砸在课桌上,引发了一场狂欢。第一次接触外语,谁也不好意思张嘴,年轻的老师几乎自己说了整节课。30年后,学生们还记得
他拿着讲义的手一直紧张地在抖,
那是他做英语教师的第一节课。很多孩子从这节课爱上了英语,记住了一个叫大卫的小伙。
这座学校有很多很牛的老师,或幽默,或睿智,或亲切,如父如兄,是良师也是益友。作文课,语文老师会直接带着学生
走进大山深处,边爬山边讲怎样写好一篇游记;历史课,满堂都是笑声,要是那时能上传视频,
现在就不会有袁腾飞。这样一所大山里的中学,大学录取率很多年达到了%,那时候,大学还没有扩招,北京的平均录取率不过20%,大学生们还是“天之骄子”。孩子们从山里走出来,
走进清华、北大、人大、协和、复旦……
梦想从这里起飞。
这所学校最牛的地方在于,即使过了30年,它的名字还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一位校友生了重病,消息在校友群传开,短短几天就募集了数十万元的捐款,素不相识的人也会伸出援手,因为在不同的年代,
大家曾生活在同一座校园,
都拥有一段和青春有关的相同记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座最牛的学校,它的名字就叫做——母校!
轻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