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年终于要过去了——戴了一年的口罩,美股的五次熔断,蚂蚁金服上市的紧急叫停,直播带货和口红哥,我们见证了太多历史,人生啊,大风大浪也不过如此。S姐就在年底给大家盘盘,这一年互联网圈危机公关的十个大事儿。
总的看来,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的PR们今年摸索出了一种全新的危机公关应对策略,自黑、示弱、卖惨,并且屡试不爽,网友们很吃这一套;另一方面,年底的政策形势明显收紧,反垄断、大数据杀熟、社区团购“九不得”等等让互联网公司的冬天格外难过,对PR来说也必将是更大的挑战。
各位打工人与PR小姐姐,加油吧!
1.钉钉在线求饶-2月
受疫情影响,教育部发起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指定“钉钉”给小学生上网课。学生们需要像上班族一样每天打卡上课做作业。钉钉就这样惹怒了沉浸在寒假欢乐中的孩子们,他们集体给钉钉打五星好评(不过是分期给的),AppStore评分系统上,钉钉一度被刷到不足两分,这对于要做社交的钉钉来说,真是挺惨的。
没想到,钉钉发了一封求饶信,“恳请全国少侠们高抬贵手,跪求五星好评一次性付清”。这番卖惨下来,越来越多的网友转变了态度声援钉钉。S姐觉得,钉钉的这次“下跪求饶”,堪称危机公关的典范,实在是高明。
其实小学生给钉钉差评打1分,也许真不见的是对钉钉这个产品有意见,更多的是对在家还要上课的厌烦。S姐认为,危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疏解情绪,公众积压的情绪是需要发泄的,如果认真的去回复辩解,就跟这股情绪对上了,无异于火上浇油。钉钉把姿态放的非常低,“大家都是我爸爸。”再加上阿里官微全家桶的互动,这哪里是企业官微,就是你身边的好基友嘛。
大家是否知道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的”弱传播“理论?传播中一定是有强有弱的,往往生活中的强者就是传播语境里的弱者,比如淘宝VS农民,奥巴马VS小女孩,钢铁巨头VS煤矿工人。
本来是全球五百强的互联网巨头,突然变成了弱者,不停的示弱、卖惨,用social的形式插科打诨,是一种全新的危机应对策略。钉钉这次的处理堪称官微自黑的鼻祖,对大企业来说简直像是开启了危机PR新世界的大门。
2.腾讯背水一战-5月
自媒体卢诗翰发文《肖战背后:腾讯的背水一战》,这篇万字长文在朋友圈刷屏了。据说,文章转发超12万次,阅读数已达万+。文章主要是评判阅文新合同及肖战风波背后,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瓜分下,腾讯为了抢占流量支配权、解决流量瓶颈,提出的“新文创战略”。
上一次让腾讯这么难受的文章还是潘乱老师的那篇《腾讯没有梦想》……与之前Pony老师经常亲自下场在朋友圈发声不同,腾讯PR这次用了一招”以毒攻毒“,你说我背水一战,我就真的背水吧。
谁认真谁就输了,这个四两拨千斤的策略,让如海啸般的舆情瞬间转变成了一个玩笑,灰飞烟灭。
还是弱传播的道理,鹅厂本来是一个强势的大企业形象,在这个回应中反而变成了一个委屈但默默承受的弱势形象,自媒体反而变成了强势的舆论和流量。
当然,只是一张图还远远不够,这套组合拳还包括1)自媒体二次发声的控制:投诉封号、文章的删除2)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朋友圈的回应:定性自媒体是在流量收割3)官微下的控评,点赞,带节奏4)财报后股价大涨的媒体报道方向的引导,暗指营收这么好,哪有背水一战。
S姐想,腾讯这波骚操作,估计是从钉钉求饶找到了灵感。
3.TikTok被美国封杀-7月
7月开始,美国政府向tiktok施压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所有权,字节跳动先后5次对此事件发声,3次官方回应,2次张一鸣内部信,频繁出现在微博热搜上,一时成为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