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的旧王和新王

来源

饭统戴老板(ID:worldofboss)

作者

喜樂阿

编辑

楚团长

支持

远川研究

图片

东方IC

早已成为全民吐槽大会的春晚今年平添了几分亮色,葛大爷来了。

在权健肆虐的这一年,一部怒斥保健品的春晚小品显得格外应景,招牌式的蔫坏和刷屏的葛优躺更是能让一家人无代沟地get到笑点。春晚语言类节目失去民心太久了,毕竟这个舞台上曾有过那么多的时代记忆。

葛优春晚上穿的风衣跟三十年前的《顽主》里的一样。《顽主》是葛优的发迹之作,与梁天、张国立的较劲飙戏让冯小刚与王朔邂逅了这个演戏总是若即若离慢半拍的大龄青年,中国电影草莽时代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组合是一场互相的成就。

冯小刚凭借《甲方乙方》彻底摆脱了投资黑洞的质疑,但不是所有先驱者都有资本护航,同是年贺岁档上映的《好汉三条半》就遭遇了滑铁卢,试图打造“二子电影宇宙”的陈佩斯,无法挣脱中国电影工业孱弱与黑暗的时代掣肘。

在世纪初国产电影被好莱坞碾压的岁月里,喜剧撑起了市场的半边天,今年贺岁档新晋百亿票房先生的黄渤和沈腾从前辈手中接过了火把,继续向观众传递欢乐。

葛优与蔡明在春晚上的拥抱是一场会师。年,两人在《我爱我家》里分别饰演季春生和郑艳红,在西便门外大街10号院里演绎着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故事。《霸王别姬》编剧芦苇感慨年的中国电影“以为是起点,没想到是终点”,其实对情景喜剧同样适用。

《编辑部的故事》和《我爱我家》甫一问世就成为难以逾越的巅峰,世纪初的《武林外传》、《家有儿女》亦是妙趣横生,但深陷抄袭的《爱情公寓》成为年轻人的某种情结就令人尴尬了,反倒是剑走偏锋的大鹏、叫兽易小星们用荒诞浮夸反映了社会的另一层现实。

今年62岁的葛大爷完成了对小品、电影、情景喜剧三大喜剧领域的跨界,中国的喜剧人也走过了跌宕起伏的四十年:有的靠艺术说话;有的以情怀为生;有的想远离聚光灯,却不得不一直耕耘;有的想继续留在舞台,却只能抱憾而终。观众对他们褒贬不一,喜厌各分。

这些人缔造了中国喜剧,也是他们让我们抛下工作的疲惫、脱掉社交的伪装、释放生活的压力。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中国喜剧人前赴后继?陈佩斯的父亲陈强曾经回答道:

“中国老百姓太苦了,要给老百姓带来欢乐。”

01

年,中国第一部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上映,由时下最火的电影明星刘晓庆、陈强,还有他的儿子陈佩斯主演。进了戏院,从没有看过喜剧电影的观众懵了,有的笑出脑溢血,有的突发心梗,有的肺泡破裂[1]。

这部电影借一个人人有进步的故事,婉转地表达了人人可以笑的主题。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在翻天覆地的改革中摸索着各行各业的边界,人们应不应该笑居然也是一个问题。

从此陈佩斯踏上戏剧道路,尽管他从小就不想当演员。

父亲陈强因饰演《白毛女》中的恶霸地主黄世仁闻名,陈佩斯也变成了小伙伴口中的“小黄世仁”,他气急败坏地大喊:“我不是黄世仁,我是黄继光!”

陈强也不愿意儿子做演员,每天耳提面命:“长大后千万别进这一行!”不光如此,陈强连电影院也不肯让儿子进,电影也不准看。后来陈强被拉去批斗,陈佩斯看着父亲染透了鲜血的衬衫,明晓舞台这个是非地不那么好趟。

陈强被打成“右派”,陈佩斯也被下放到蒙古兵团呆了4年。那是一段“人有时候连狗也不如,看见猫粮都馋得慌”的日子,想吃一个馒头至少要走40里的路,还不一定吃得到。

为了吃饱饭,报考文工团,将户口调回北京成了唯一的出路。托关系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陈佩斯就着一盘六分钱的咸菜,能一口气吃五个馒头。因为饿过,就算是捧着一碗空的面条碗,陈佩斯也能吃出百般花样。

年,陈佩斯与朱时茂在商演走穴中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品——《吃面条》,看过的人没有不笑趴下的。但这没什么教育意义的节目应不应该上春晚,谁都说不准。

年三十那天,《新闻联播》都播完了,春晚导演黄一鹤才找到两个小伙子:“没有领导点头,但也没有领导摇头,我决定让你们上,但千万不能出错,出错了,责任你们担;没出错,我担着。”

小品里贼眉鼠眼的陈佩斯和浓眉大眼的朱时茂一上台就征服了中国观众,此后这对黄金搭档11次登上春晚,树立了语言类节目的标杆,承包了一个时代的笑点。

与此同时,陈佩斯却在怀疑喜剧的本质。拍摄电影《少爷的磨难》时,在前来围观春晚大明星的老乡们的注视下,他光着脚追汽车,被遍地蒺藜扎得鲜血淋漓。陈佩斯抱着脚疼的哼哼唧唧,四周哄笑一片。

喜剧怎么能这么残忍?陈佩斯在备受打击后得出了一个令人错愕的答案:喜剧的内核是悲,演员越卑微,观众优越感越强,从而形成巨大的差势,这就是喜剧的创造。

戏里的卑微与健全的人格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冲突,陈佩斯可以是龇牙咧嘴的吃面者,可以是贼眉鼠眼的烤肉小贩,可以是獐头鼠目的小偷……但他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手艺人。

与央视的恩恩怨怨将陈佩斯的人生割裂成两段,在后来接受著名记者易立竞采访时,回首这段往事,陈佩斯坦荡地说:“不后悔,我是个干净的人。”

赵丽蓉和陈佩斯一样,骨子里都有一份手艺人的清高。

年陈佩斯筹谋新电影《孝子贤孙伺候着》,怀着忐忑的心邀请赵丽蓉出演。经过三天对剧本的研讨,赵丽蓉接下了角色,心高气傲的陈佩斯感慨“赵丽蓉老师为艺术而生,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及,只能望其项背。”[5]

拍摄电影《过年》时,50多岁的赵丽蓉腿疾渐重却闭口不言,六小龄童常常看到她偷偷拿热水袋敷犯病的膝盖。上映后,电影一举拿下百花奖和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老太太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影后。

赵丽蓉淡然置之:“这个杯那个杯,不如观众的口碑;这个奖那个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从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这位评剧演员用一个潮流、土萌、喜庆的中国老太征服了全国观众。距离她最后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但“司马缸砸光”、“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等经典包袱依然深入人心。

《如此包装》,

“探戈就是躺啊躺着走,三步一迈两啊两回头”、“点头yes摇头no,来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lx/74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