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转载自精英说(ID:elitestalk)
昨天,《人物》对科学家颜宁的一篇专访再次把她推向微博热搜,在采访中,颜宁说道:“到了40岁,才发现这年龄前所未有的好”。
颜宁今年42岁,未婚,上个月刚获得年度“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人们喜欢她,把她视为自己的精神偶像,不仅仅是因为她在科学领域所做出的成就,还有她笃定、丰盈的内心世界及通透、洒脱的人生观。
此前,颜宁的密友李一诺写了一篇文章——《我和颜宁的这些年》,回忆了两人在清华校园的读书时光。在毕业多年后的今天,她俩一人在科研领域战绩斐然;一人在慈善、教育领域发光发热。
作为优秀女性代表,她们无疑活出了女性最美的样子。被媒体誉为“最强闺蜜”的她们,在这些年来经历了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说姐希望借此文章,让读者们认识到一个更立体、多面的颜宁及李一诺。
上个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的九食堂。两个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的小女生总喜欢频繁地出现在那里,一边吃饭,一边偷偷摸摸地东张西望,像在做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她们时常现身于此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偷看”一个似乎是来自水利系的美女。那姑娘也极爱在此用餐,用两个偷看者的话来说,“酷似奥黛丽·赫本”,让人一见难忘。图片来源于《人物》,版权归作者所有她们一边欣赏着女神的美貌,一边又扼腕于出现在女神身边形形色色的追求者,顺便脑补出一段段惊天地动鬼神的“情感大戏”。可谁又能想到,这两个有点无聊、有点八卦又有点可爱的清华女生,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名动中国的颜宁与李一诺。这段有趣的往事,被清晰地记叙在李一诺的回忆文章《我和颜宁这些年》里,它是两人大学时代的轶事,更是“革命情谊”的见证。谁的青春里,又没有个一块做傻事的人呢?李一诺(左)和好友颜宁(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可看到如今的颜宁与李一诺,你却很难把她们和“偷看美女”的大学小姑娘联系在一起,因为她们都太耀眼,太“高大上”了,仿佛和凡人隔着天与地的距离,我们只好仰望——颜宁,清华毕业后赴普林斯顿读博,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学成归来受聘于母校,30岁即成清华最年轻的教授,而后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今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一度在国内引发轰动;李一诺,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加入麦肯锡,仅用六年就做到全球董事合伙人,后被比尔·盖茨聘为基金会中国负责人,除了致力于解决全球贫困与健康问题,她独创“一土教育”,希望以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她们俩,各自有着神仙般的履历,做着心中认定的那件正确的事。人生轨迹或许各有不同,有一点却从未改变——二十多年过去,她们还是那对可以一起偷看美女的好闺蜜。什么才是真正的女性?女人应该活成什么样?颜宁与李一诺用亲身经历给出了答案。清华最年轻教授颜宁:
不要叫我“女科学家”
“颜宁”这个名字第一次为世人所熟知,是在年。彼时,这个“清华最年轻教授”带着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首次解析了葡萄糖转运蛋白晶体结构。这个让普通人听得云里雾里的专业词汇背后,是一个困扰了结构生物学界半世纪的科学难题。可它就这么被颜宁带头攻克了,鲜花与掌声、奖项与荣誉如潮水一般向她涌来。人们在深入了解后,更是发现了了不得之处:十年间,她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将近20篇论文,其中有两篇被《科学》评为“年度十大进展”。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这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是巨大的认可与肯定。考虑到她年纪还这么轻,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又是位“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家庭”的女性,能做到如此成就,实属难得。可颜宁却说,自己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说她是一位“女科学家”,并以这个身份为前提夸耀她是多么不容易。在做客央视节目《开讲啦》的过程中,她直截了当地提出:“女科学家”,暗含着对女性的隐性歧视。毕竟,没人会强调“男科学家”,科学家就是科学家,大家用实力说话,与性别无尤。图片来源于央视节目《开讲啦》性格直率,勇于为女性代言,成了颜宁在学术成就之外印在公众心里的另一重标签。她的确是特别的,也是极其少有的在中国舆论场域中,公开声明不会结婚的精英代表人物。不过她也有她的底气,首先她是在中美两国顶尖高校任教的科学家,自身的实力与价值不需要再通过结婚去证明;其次,她幸运地生在一个开明的家庭,父母会支持女儿按照想要的方式去生活,而不横加干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或许正是在实力与幸运的双重守护下,才愈发培育出颜宁天真直率的心性。在一场分享会上,有个青年探听她的作息规律,颜宁直接回怼“关你毛事”;在与清华的男同事面试新一届博士生过程中,面对他们给女性候选人提出的“如何平衡科研与家庭”的问题,颜宁直接打断说这种提问含有“歧视”,并告诉女生不用作答;当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教授在论文中报告了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国内学术界引发轰动之时,只有颜宁公开质疑数据的准确性,一口气把人家得罪了个干净。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就是颜宁。她身上的那股天真气性,历经多年而未改,你或许会被这种直言不讳的风格所惹怒,但静下心来才发现,和她相处,永远不必藏着掖着。“是什么就是什么”,对世界永不磨灭的好奇心与锐利的傲气,或许正构成了科学家颜宁在学科探索与人生道路上一往无前的动力。她的博士生导师施一公至今仍记得颜宁在做留学申请时,写给他的自荐信——“我觉得自己在各方面能力都很出色,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颜宁的导师、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这是个多么嚣张、多么跋扈的姑娘啊!也正因为如此,身为颜宁的良师,施一公格外能理解她在关键时刻所作出的决定,比如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后,放弃留美的优厚条件回国任教;又比如在清华教书已经教得得心应手之后,突然又回到普林斯顿。因为在本质上,颜宁就是个随性而活、随心而动的人。你以为她只是为了“报效祖国”而海归?不是的,不过是因为毕业的时候刚好收到了清华的offer、又很想念母校;多年后海归是因为在清华受“排挤”?也不是,不过是因为开始想念普林斯顿罢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生命是如此短暂,我们总要努力去扩展生命的宽度,多去经历和体验。”而选择先后到清华与普林斯顿教书,都只是人生的“经历和体验”的一部分而已。时至今日,颜宁依然是那个不顾及外界眼光、只自由自在生活的科学家。她会在微博上疯狂安利当红小生朱一龙,也会自称“姐姐”,和手下学生一起聚餐、唱歌、疯玩。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她是获奖无数、光环加身的科研女神颜宁,更是一个有爱有恨、有优势也有缺点的真实的人。她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一种中国科学家可能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多样性。因为有她,这一群人就变得更加丰富了,而不是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清一色”的。爱玩跨界的“盖茨女神”李一诺:
最害怕泯然众人
今年四月底五月初,当颜宁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她学生时代的好闺蜜李一诺,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