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是粉丝吗?点击“新世纪中药饮片”加入吧!
携手诚信人,健康新世纪,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中药的疗效,是指药物在一定的用量范围内,临床上显示出来的治疗效果。它并不一定随着药物用量的加大而增强,有些中药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疗效发生改变,甚至显示出相反的治疗作用。现就我们多年在临床上的观察,结合临床报道,概述15种中药用量不同时在临床上疗效的差异。
1 大黄粉
口服0.3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1~5g有致泻作用。其致泻成分为葡萄糖甙元,番泻叶甙A、C,主要为蒽醌衍生物。
2 红花
0.9~1.5g用于调养气血。在温补剂中加入少量红花,用于治疗产后血晕、头晕、眼花气冷等。
12~15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破瘀通经之功。红花小量养血和血,大量则活血化瘀。其药理作用是破瘀活血通经,表现为兴奋子宫、降压、扩张血管。
3 郁金
用量3~10g,有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所致的肝区痛、泌尿系疾患引起的肾区痛、妇科血瘀痛经等。
10~15g有行气利胆的作用,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能升高血清蛋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增进病人食欲。
30~60g有较好的排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结石。本品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分以凉血破瘀,善治肝胆,善行下焦。
4 玄参
用量在9~12g,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
18~30g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
30~90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疠、脉管炎等。玄参苦甘而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
5 豨签草
用量在6~9g,对慢性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9~15g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兼有四肢麻木、腰膝无力、头痛、头晕者,较为适宜。曾有报道单味大量豨签草久蒸久曝后,捣末为丸治愈中风。
6 白芍
性味苦酸而微寒,入肝脾经,常用量6~30g。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30~45g有利尿作用,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小便不利等症。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虽有利尿作用而不伤阴。
7 枳壳
一般用量为3~12g,有行气宽中、除胀之功效。用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气滞诸证。
15~30g可用于子宫脱垂,或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证。药理研究证实,枳壳对胃肠、子宫有兴奋作用,能使肠蠕动增强,子宫收缩。
8 鸡内金
口服内金粉3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
4.5~12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
15~18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9 浙贝母
用量在9~15g,有清肺热、润肺躁、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
18~30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10 石菖蒲
用量在1.5~3g作药引,有明目、开音之功。用于治疗角膜溃疡、声音嘶哑等。
4.5~7.5g用于开窍。治疗湿温病之湿浊蒙蔽清窍者,以及狂躁型精神分裂症。
9~12g有通利小便之功能,可用于治石淋或热淋。
11 五味子
用量在1.5~3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
6~9g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
12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
12 赭石
用量在9~18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
24~30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本品苦寒,入肝、心经。其药理作用为:镇胃降气,平肝熄风,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轻微收敛作用。
13 胖大海
用量1~4枚,有开肺解表、清热利咽之功,用于风火犯喉而致的声音嘶哑。
12~15枚有通便之功,可用于头目风热疾患,合并有大便热结者。
14 肉苁蓉
用量在6~12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 15~18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15 升麻
一般用量3~10g,有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之功。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
用量30g时,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