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脐疗法妇科临床应用大全

关键词:脐疗法;妇科

中药脐疗,就是把中药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相比其他部位的药物贴敷疗法,脐疗适应更为广泛且疗效更加显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中药脐疗法在妇科临床应用的文章,希望能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妇女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胎、产、经、带方面。维持胎、产、经、带的正常功能,又有赖于奇经八脉中的冲、任、督、带四脉。脐,名神阙,该穴属任脉。任脉和督脉相表里,有总领气血的作用。冲与任同起于胞中,脐又为冲脉循行之地,冲、任、督一源而三歧,均受束于带脉。中药脐疗不仅有药物本身的效果,还有穴位刺激作用,热敷还有灸的功能。故中药脐疗的综合作用可影响冲、任、督、带的病理转化,从而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冲、任、督、带功能失调是产生妇科疾病的重要机理。但是,冲任不能独行经。根据奇经八脉源于肝肾之说,故对冲、任、督、带的病变,常选用治疗肝肾的药物。

敷脐药物,品种不宜太多,且宜选气味俱厚之品。同时,应炒研为末,盖炒香则气易透,以促进药物效力的发挥。此外,根据治疗需要,或用水调敷,或用醋调,或用酒炒,或用某药煎(取)汁调拌等,均可提高疗效。总之,中药脐疗方法简单,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1.恶阻

杨某,女,23岁,年9月15日就诊。因孕后2个月,呕恶不食,或食入即吐,吐出清涎和食物;伴脘腹微胀,四肢欠温,怠惰思睡,舌淡苔白润,脉缓滑无力。属脾胃虚寒,胃失和降,冲气挟痰饮上逆所致。治以温胃健脾,降逆止呕。以丁香15g,半夏20g共为细末,生姜30g煎浓汁;上药调为糊状,适量涂敷脐部,用胶布固定。1日之后,呕吐渐止。再敷3日,纳食如常。

按:《校注妇人良方》说:妊娠恶阻病,由于胃气怯弱,中脘停痰。本例乃脾胃亏虚,痰饮上逆所致。半夏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丁香温胃,配姜汁治干呕;生姜祛痰下气,止呕吐。故以半夏、丁香、生姜止呕吐。《名医别录》谓半夏有堕胎之说;但张元素称,半夏虽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故可用之。

2.胎动不安

杨某,女,24岁,年8月15日就诊。患者曾3次流产。现孕3个月,腰部酸胀,小腹坠痛,阴道时有少量流血,头晕耳鸣,两腿软弱,小便频数,甚至不禁,舌淡苔白滑,尺脉沉弱。此属肾气亏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而致胎动不安。嘱患者卧床休息,并以杜仲30g,补骨脂30g,共为细末,以水调涂敷脐部,用胶布固定。1日1换。2日之后,腹痛停止,阴道出血渐止。又敷5日,胎元得固。治后足月顺产。

按:此例系肾虚冲任不固,致胎动不安。杜仲暖子宫,安胎气,《本草求真》谓其:“在肾经虚寒者,固可用此温补以固胎元。”《神农本草经读》称补骨脂有固胎之功。故两药相须为用,具有固胎作用。

3.痛经

张某,女,32岁,年3月10日就诊。月经来潮3天,小腹冷痛喜按,经水色淡黑,小腹冰冷,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紧。证属寒凝气滞,治以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以肉桂10g,吴茱萸20g,小茴香20g,共为细末,用白酒适量炒热敷于脐部,冷后更炒熨敷,以不烫伤为度,用胶布固定。3日之后,痛经即痊愈。嘱下月行经之前再敷3日。从此痛经霍然。

按:滑伯仁说:“经前脐腹绞痛如刺,寒热发作,下如黑豆汁,两尺沉涩,余皆弦急,此由下焦寒湿之邪搏于冲任,经事来血与邪争,故作疼痛。”肉桂,止腹内冷痛,痛不可忍;吴茱萸,治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小茴香暖丹田。酒炒助诸药温经散寒止痛之功。

4.崩漏

张某,女,38岁,年10月5日就诊。月经来潮已8天,量多如注而不间断,色淡红而质清稀,精神疲倦,舌淡苔薄白而润,脉细尺弱。此肾气亏虚,冲任不固。治以补肾固摄,调理冲任。以益智仁20g,沙苑子20g共为末,艾叶30g煎汁,上药调敷脐部。1日更换4次,每次6小时,胶布固定。3日后,崩漏大减。更敷2日,崩漏痊愈。

按:《丹溪心法》谓:“若劳倦过极,脏腑俱伤,冲任之气虚,不能制约其经血,故忽然而下,谓之崩中暴下。”本例当属此论。故治当补益肝肾以固摄。益智仁补肾虚,治血崩;艾叶止崩血;沙苑子补肝益肾,治肝肾不足。故以诸药补肝肾而调冲任,使之固摄有权,崩漏遂止。

5.白带

杨某,女,45岁,年6月3日就诊。白带清冷量多,终日淋漓不断已半月。面色晦暗,大便溏薄,小便频数清长,小腹不温,舌淡苔白,脉沉尺弱。证属肾虚带下,治以补肾固摄。以芡实30g,桑螵蛸30g,白芷20g共为末,醋调糊状,适量敷脐部,胶布固定。1日1换。5日后,白带大减。1周后遂愈。

按:下焦肾气虚损,带脉漏下而为白带。芡实,补脾固肾,助气涩精,疗带浊;桑螵蛸,治带浊淋漓;白芷,主妇人漏下赤白。三药研末敷脐,具有健脾固肾止带的作用。醋调者,更增加收敛固摄之功。

6.子宫脱垂

王某,女,43岁,年3月5日就诊。子宫脱垂3年,每因劳力过度、便秘而发作;此次复发半月,妇科检查为Ⅱ度子宫脱垂。伴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清长,双下肢欠温,舌淡红,脉沉弱。证属肾虚失于固摄,胞宫失系。治当温肾固摄。以杜仲30g,枳壳30g,蓖麻子30g为末,醋调糊状,适量敷脐部。1日1换。1周之后,子宫脱垂好转。再用1周巩固疗效。随访1年,本病未复发。

按:患者肾气亏虚。肾藏精而系胞,肾虚带脉失约,冲任不固,难以系胞,致子宫脱垂。杜仲温补肾气。蓖麻子能出有形之滞物,临床常配伍巴豆研细,加入麝香,贴脐心以催生及治疗死胎不下;但是《本草纲目》指出,此不止于出有形之物而已,并载治一妇产后子肠不收,捣仁贴其丹田,一夜而上。我受悟于此,故与治子宫下垂之枳壳共为末,敷脐治本病,每收回纳脱垂子宫之效。

正在浏览此文章……

版权声明

shengming

本文选自《杏林问道:老中医五十年行医感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聂天义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







































白癜风最佳治疗
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lx/3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