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第一资源支撑走在前面

在济宁市上半年科学发展考评考核中,兖州区获得全市第一名。“兖州区好项目多,发展潜力大,后劲足,让人服气。”参加现场考评的周边县市区负责同志惊喜地发现,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兖州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他们走在前面是必然的。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新旧动能转换的磨合期,兖州的工业经济实体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得益于兖州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有一批优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兖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徐继瑞说,兖州区通过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搭建各类人才平台,着力建设高端人才聚集区,为“创新驱动、工业强区”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为搭建科技人才创业平台,兖州区从机制、体制建设入手,健全完善区、镇(街)、企业三级人才工作联络员机制,出台兖州区人才工作责任清单,细化明确节点任务、完成时限及责任分工,形成整合资源、科学调配、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围绕留住人才,兖州区开展“一企一策”人才需求调研活动,推进企业与全国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促进校(所)地双方人才交流和产学研对接转化。组织企业赴上海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同时邀请山东大学8位教授来该区与有关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完善了人才公寓管理服务,出台了《济宁市兖州区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实现高层次人才拎包入住。

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面向海内外引进了30名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和领军人才。该工程自实施以来,共引进院士7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人,省“泰山学者”7名、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名,济宁市“计划”专家16人,人才层次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打造平台 汇集英才

太阳纸业坚持把科技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本部设有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博士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泰山学者”等高端科研平台,给企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总工程师应广东来到后,我们产品的档次一下子从中档产品提高到能和国际接轨的高档产品。如果没有优秀人才,太阳纸业不会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大,人才是太阳纸业的命根子。”山东太阳纸业公司董事长李洪信说。

近年来,兖州以民营企业为引才主阵地,为各类人才来兖施展才能提供舞台。启动使用创新大厦等公共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召开研发平台工作会,对兖州区平台申报、提档升级和储备情况进行专题讨论。年新增省级平台13家,市级平台14家。目前,全区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2家。

坚持科技项目聚才,引导鼓励企业申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年获批省西部隆起带人才计划项目5项,济宁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项,国家引进境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2项。以“泰山学者”艾晓岚博士为首的创新团队研发的联诚汽车混合动力项目获批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万元扶持资金。

引得进更要留得住

山东省“泰山学者”司马玉博士,归国担任华勤集团安能输送带首席配方总工以来,带领一帮人研发出(超)低滚阻力钢绳胶带,降低运行能耗达2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高端人才用人观,在华勤集团得到广泛应用。基于这样的认知,集团一方面坚持继续做好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情感留人的工作;另一方面继续立足实际,投入人力、资金、物力,培育本地人才,培育蓝色大军。”集团董事长牛腾介绍。

围绕“本土人才”的塑造,兖州在企业家队伍中,举办了济宁市民营经济大讲堂培训2期,主办兖州大讲堂4期,其中1期列为山东省巡回大讲堂培训计划,开展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能力提升和中小微企业经理经营管理者培训活动23期,提升企业家创业创新创优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齐鲁股权科技板挂牌培训”、小微企业“专利倍增计划”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科技人才素质。通过兖州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联诚杯”年兖州区创新创业大赛等多渠道培养本土人才,激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

以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为先导,以规模企业为载体,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了优势互补的技能人才培训培养新模式。去年完成技能培训人,在职职工培训人,职业技能鉴定发证人,新增高技能人才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增两处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和一处田间课堂实训基地,制定《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

转载来源:大众日报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
苯丁酸氮芥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lx/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