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山东央媒一周图片撷英齐鲁儿女为冬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12月13日至1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等央媒,用镜头聚焦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迎接冬奥会、迎接新年、“三农”发展、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工业生产、重点工程、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尊老敬老、文明实践、关爱户外劳动者、传统文化传承等。

图片是凝固时光的艺术。从外眼看山东·央媒一周图片撷英,既可以发现山东之真、山东之善、山东之美,以及山东之精采、山东之活力,又可以看到亿万齐鲁儿女奋力前行的铿锵脚步!

一、主打图片

本期主题:迎接冬奥会迎接新年

倒计时50天为冬奥加油

这是12月15日在活动现场拍摄的冬奥项目展示环节。

当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50天之际,山东青岛举行庆祝活动,为冬奥会加油。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欢乐冰雪季

12月19日,滑雪爱好者在山东省烟台市的一处滑雪公园滑雪。

当日,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随着年北京冬奥会临近,冰雪运动日益升温,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感受冰雪运动魅力,尽享戏雪滑雪乐趣。新华社发(孙文潭摄)

花饽饽蒸出好日子

12月16日,在文登侯家镇一家花饽饽生产企业,工人在摆放制作好的“虎头”花饽饽。

临近元旦,胶东花饽饽进入销售旺季,山东文登许多面食加工企业加紧生产,抢先供应市场。如今文登已有多个花饽饽生产加工主体,年产值可达3亿元,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

火红“中国结”俏销

12月14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一家企业的工人在整理“中国结”产品。

随着新年的临近,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生产的“中国结”迎来销售旺季。“中国结”是红花镇的传统手工艺产业,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新华社发(张春雷摄)

老区玫瑰四季花开

12月17日,在莒县招贤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玫瑰基地,工作人员在包装玫瑰。

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莒县招贤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把玫瑰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当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园区务工、入股分红、鲜花销售”等方式实现增收。以花为媒,四季花开,玫瑰经济已成为当地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强力“引擎”。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二、微观山东

冰雪天鹅湖

12月17日,两只大天鹅在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鹅湖畔降落。

当日,山东荣成迎来降雪,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鹅湖畔白雪皑皑,在此栖息的大天鹅在冰雪世界中追逐、嬉戏、飞翔,宛如童话世界。新华社发(王福东摄)

环境优美的徒骇河风景区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功能,打造徒骇河、小湄河、四新河、周公河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口袋公园和康养中心,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图为近日环境优美的徒骇河风景区。任合一张同耀摄影报道(人民日报12月18日1版)

年最后一轮满月现身夜空

12月19日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海滨拍摄的满月。

12月19日是农历十一月十六,一轮满月现身夜空,这是年最后一轮满月,也是本年度众多满月当中“最小”的一个。新华社发(于良意摄)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日前,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的帮扶大棚种植基地,村民正在管理西红柿。今年以来,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牡丹区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建设产业帮扶项目62个,规范提升扶贫车间个、帮扶大棚个,全区产业帮扶项目累计实现收益近万元,惠及脱贫人口10多万人次。郜玉华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吕兵兵摄(农民日报12月17日6版)

特色养殖助农增收

12月16日,阳信县河流镇牛腾雨村养殖合作社饲养员为马投喂饲料。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养殖产业,实施“养销一体”的经营模式,合作社养殖的马、驴年出栏量达多头(匹),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新华社发(刘玉和摄)

假发产业助增收

12月15日,在山东阳信县洋湖乡鲁北发艺制品产业基地,工人加工制作假发产品。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洋湖乡积极创造假发产业新业态,打造“发艺制品产业基地”和“发艺小镇”,逐渐形成品牌化、个性化,其产品以出口为主,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吸纳大批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新华社发(刘玉和摄)

莱荣高铁施工忙

12月14日拍摄的跨乳山河特大桥施工现场。

12月14日,胶东半岛的夜间气温已经低至零下5度,在中铁四局莱荣高铁项目建设现场,为了实现项目早日建成通车,近三千名建设者,不畏严寒,挑灯夜战。

莱荣高铁建成通车后,将极大优化胶东半岛区域铁路网布局,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

惠民工程施工忙

12月7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加快惠民项目建设,在四里石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工地上,工程建设加紧推进。洪晓东摄(人民日报12月15日6版)

打造黄河流域现代物流的“综合端口”——山东港口“握指成拳”推动一体化改革

山东半岛东部,渤海和黄海之滨,公里海岸线上,26个海洋港口璀璨如明珠,航线通达世界各地。

曾经,这里上演“诸侯纷争”,各自为政,恶性竞争。

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新时代带来新挑战,孕育新机遇。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风生水起。大规划、大整合、大协同,握指成拳,重塑港口格局。世界级港口运营商应运而生。海向拓航线,陆向建陆港,打造现代物流“综合端口”,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转型嬗变,向海图强。巨轮已鸣响汽笛、扬帆远航……

这是8月24日在青岛港拍摄的“地中海马汀娜”轮。当日,“地中海马汀娜”轮的作业中装卸效率达到每小时52.1自然箱,第7次刷新世界纪录。新华社发

“长者食堂”暖人心

12月15日,在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街道“长者食堂”,志愿者给老人们添饭。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街道“长者食堂”启动,首批30多名老人在这里集中用午餐。据悉,“长者食堂”主要为辖区内7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午餐,每餐10元的标准,每人次只收取5元钱成本费,低保户与特困老人免费就餐,其余费用由街道财政补贴。新华社发(梁孝鹏摄)

幸福院里的幸福生活

12月16日,在莒县城阳街道马庄街幸福院,工作人员为老人打餐。

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山东省莒县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23.8万余人。为解决农村“老有所养”问题,该县按照“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原则,已建成农村幸福院处。幸福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自我保障、子女赡养、社会资助和政府补助相结合,解决了老人的就餐和精神呵护需求。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景区有了户外劳动者驿站

近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景区工会对地处中天门客运站等处的户外劳动者驿站进行提升改造,并安排医护人员24小时值守,为挑山工、环卫工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冷可取暖、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温馨港湾。截至目前,该景区已建成3个户外劳动者驿站、4个妈妈小屋,分布在红门、中天门等主要旅游景点,基本实现点、线、面网格化服务格局。图为两名户外劳动者在驿站休息。本报记者田国垒本报通讯员隋翔摄(工人日报12月16日2版)

文明实践站变身群众“文化大舞台”

12月11日,在滨州市市东街道桃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剪纸艺人(中)向居民介绍剪纸技艺。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为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站等,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实践站,为群众在家门口打造“文化大舞台”。群众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观看戏曲、阅读书籍等,丰富文化生活。新华社记者范长国摄

“党建结对助成长,电力科普进校园”

近日,国网滨州市沾化区供电公司组织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及青年志愿者,走进滨州市沾化区第三小学,开展“党建结对助成长,电力科普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为同学们普及安全用电、科学用电知识,并现场演示、讲解无人机飞行、激光炮原理、触电应急救援、带电作业原理,激发同学们对电力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图为同学们观看无人机的飞行工作展示。本报记者周维海摄(科技日报12月15日3版)

孩子们手中的文化科技创新

12月19日,科技日报社和故宫博物院将共同举办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暨第二届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在这场艺术和科技结合的奇妙之旅中,在这场东部和西部青少年携手的通力合作中,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们,也对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图为滨州实验学校同学制作的作品——水力农耕节能环保系统(科技日报12月17日8版)

“小对联”上做“大文章”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依托“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区”金字招牌,创新打造“对联传思想”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在“小对联”上做“大文章”。通过对联文化进村居、进校园活动,让对联文化成为涵育文明的催化剂、引领风尚的指向标。图为12月17日,潍城区麓台学校内,学生正在研读对联。刘坤摄(光明日报12月18日3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lx/11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