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判词选注李世进pdf,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该书从现存道左右唐代判词(主要保存在《文苑英华》中)选取约道进行校勘、注释。包括作者介绍、文本校勘与注释等内容。本书内容包括大斗酌酒判(一)、大斗酌酒判(二)、大斗酌酒判(三)、伏日出何典宪判(一)、伏日出何典宪判(二)、伏日出何典宪判(三)等。

一、选篇说明

本书所选判词主要来源于《文苑英华》,可以看成是《文苑英华》判词的选注本。书中共收唐代判文道,其中选《文苑英华》道、《龙筋凤髓判》3道、《全唐文补编》1道,大约占唐代传世判词总量的四分之一。

选文理念主要是:

(1)以类相从,礼法兼顾:涉及礼类判词主要有卷五一〇、卷五一三、卷五二〇、五二一等。涉及法律(律、令、格、式)类判词主要有卷五一四、五二二、卷五二五、五二七、五二八、五二九、五四五、五四九等。全

(2)同题判为主,单道判为辅:同题判词占总数百分之六十,单道判词数量占百分之四十左右。

(3)突出书判拔萃科判词:选文六十余篇,涉及作者五十余人。

(4)有明确作者为主,网名为辅:本书百分之八十判词有明确作者,百分之二十阙名。选入适量阙名判词,目的是为了显示唐代一般士人判词平均写作水平。

二、校勘说明

(1)本书以中华书局版《文苑英华》为底本(校勘时简称“底本”),以《四库全书》本、《全唐文》为校本。《文苑英华》原有校记,本书移入校勘中,予以保留,并注明“底本原校”,有注释时则称“底本原注”。

(2)本书以《全唐文》为主要校本。由于《四库全书》本《文苑英华》本身讹误情况较多,本书不将其作为主要校本,其中异文不在校勘中一一列举,酌情采用其书中异文时,在校勘中予以说明。《全唐文》若与底本文字相同,则不出校;不同之处则出校。

(3)各本异文,能断定正误者,加以改定,校勘中题为“据改”;不能断定正误者,两存。理校者,据诸本判定,校勘中题为“校改”。

(4)对于古今字、特殊的繁简字,无须保留底本用字的,则直接改为当今通用字。如“筭”,直接为“算”,“懼”,直接改为“惧”等,而“箠”,则予以保留,不再改为“棰”。“置”与“寘”在底本与校本中都有出现,本书统一用“置”字。注释引文中涉及的异体字、繁简字等一般保留原貌,不作校改。

(5)判词标题,底本有的前面有“对”字,有的无“对”字,《全唐文》以有“对”字居多。本书一概去掉“对”字,以统一体例。例如《勋品判》,底本为“勋品判”,《四库全书》本作“勋品判”,《全唐文》作“对勋品判”,则本书以“勋品判”为题,不出校。

三、注释说明

(1)因许多判词文字本身难以理解,同时为了省去读者翻检之劳,注释词语不刻意避免重复。被释词语多次出现时,一般第一次出现时的解释最详细,以下各道或简释后指明某判的第几道判词有更详细的解释,注释文字简短者则直接重复注释。

(2)针对同一事件的若干道判词,对问判的解释,以第一道判词为主,其余判词仅将之抄录于前,一般不再做解释。

(3)判词所涉及的礼法问题,若能考证清楚,在注文中说明,暂不能考出者,则付之阙如,不做特别说明。

(4)注释详略结合。详注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判词文意;略注主要是考虑书稿篇幅不宜过大。此外,通过阅读前面一些词语的重复注释,读者阅读判文能力应有提高,注释可以适当简略。

(5)注文对词语的解释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例句多数取唐及唐以前,少数为唐以后。

(6)本书注文纪年在干支纪年后一般会用小括号标出公元纪年,惟图精简,括号内的公元纪年一律省略“年”字。如公元前、公元后分别表示为“宣帝神爵三年(前59)”和“北周大象二年()”。

(7)为阅读方便,时代名、朝代名与姓名间不留空白,不加标点符号。

目录

唐代判词选注说明1《文苑英华》卷五○三(2道)51.历生失度判王泠然52.习星历判徐安贞7《文苑英华》卷五○四(7道).大斗酌酒判(一)沈东美.大斗酌酒判(二)王昌龄.大斗酌酒判(三)刘涧.竞渡赌钱判康廷之.伏日出何典宪判(一)邵润之.伏日出何典宪判(二)赵和璧.伏日出何典宪判(三)崔翘20《文苑英华》卷五○五(10道).藏冰不固判(一)崔希逸.藏冰不固判(二)裴幼卿.藏冰不固判(三)裴宽.西陆朝觌判(一)邓承绪.西陆朝觌判(二)潘文环.西陆朝觌判(三)孙益.西陆朝觌判(四)刘肱.西陆朝觌判(五)吴蒙.西陆朝觌判(六)张巡.西陆朝觌判(七)阙名32《文苑英华》卷五○六(1道).凶荒判贾登34《文苑英华》卷五○七(1道).负剑辟咡判敬括36《文苑英华》卷五○九(16道).申公杜门判(一)赵不为.申公杜门判(二)毋煚.坐于左塾判(一)马损.坐于左塾判(二)卢昌.聚徒教授判(一)宋少真.聚徒教授判(二)胡运.蜀物至京判(一)李暄.蜀物至京判(二)阙名.生徒擢尘判阙名.陈设印绶判杜兼.为其师扫判(一)卢峤.为其师扫判(二)李应.掘窖试之判阙名.去师之妻判张皓.请益不退判李瀚.勤学犯夜判苏颋66《文苑英华》卷五一○(16道).求邻壁光判(一)王适.求邻壁光判(二)康廷之.于途坠坑判阙名.耽书穿床判崔融.投诸僰寄判(一)于岘.投诸僰寄判(二)苏倇.立庙藏衣判阙名.著服六年判(一)阙名.著服六年判(二)阙名.事貌相似判(一)康季子.事貌相似判(二)阙名.貌似温敏判唐昭明.吊服加麻判(一)颜胜.吊服加麻判(二)卢昌.直讲无他伎判(一)王灵渐.直讲无他伎判(二)常无欲95《文苑英华》卷五一一(2道).文章判康子元.故纸判阙名99《文苑英华》卷五一二(12道).习卜算判康子元.字诂判(一)左光嗣.字诂判(二)裴腾59.字诂判(三)张巡.字诂判(四)吕因.字诂判(五)王钊.字诂判(六)郑宥.毁方瓦合判(一)吕颍.毁方瓦合判(二)崔玄亮.毁方瓦合判(三)元稹.毁方瓦合判(四)哥舒恒.毁方瓦合判(五)白居易《文苑英华》卷五一三射御门(31道).泽宫置楅判(一)邓承绪.泽宫置楅判(二)潘文环.泽宫置楅判(三)程休.泽宫置楅判(四)蒋准.泽宫置楅判(五)裴子建.泽宫置楅判(六)刘肱.张侯下纲判(一)刘璀.张侯下纲判(二)王諲.张侯下纲判(三)阙名.张侯下纲判(四)姚承构13.张侯下纲判(五)严迪.不以《驺虞》为节判寇泚.不以《采苹》为节判(一)韦述81.不以《采苹》为节判(二)冯万石.乡射司正倚旌判李思元.宾观武艺判李暄.矜射判(一)李迪.矜射判(二)郭行则.祭侯判(一)袁歆.祭侯判(二)魏兼柔.祭侯判(三)李挺.祭侯判(四)秦用.祭侯判(五)姜庭琬.马惊师徒判(一)梁庶.马惊师徒判(二)杨仲昌.马惊师徒判(三)吕令问.马惊师徒判(四)梁涉.马惊师徒判(五)褚思光.马惊师徒判(六)杨慎矜.马惊师徒判(七)刘璿.射不穿札判白居易《文苑英华》卷五一四(29道).举似己者判(一)陈齐卿.举似己者判(二)屈突滑.举似己者判(三)裴春卿.举似己者判(四)独孤峻172.举似己者判(五)房密174.举似己者判(六)李翥.举方正者判(一)张万顷106.举方正者判(二)崔珪璋.举方正者判(三)李伉.举嘉遁第判徐楚壁.举人据地判韦希颜.自比管仲判李升朝.贡士不歌《鹿鸣》判苗收.乡贡进士判(一)赵岊188.乡贡进士判(二)阙名.乡贡进士判(三)阙名.乡贡进士判(四)权寅献.乡贡进士判(五)阙名.贡人帖经判张凭.括州贡士判诸葛若惊.献贤能书判(一)宋昱.献贤能书判(二)郑璲.举贤任选判(一)郑察122.举贤任选判(二)卢贻.被替请选判(一)牛耸.被替请选判(二)敬宽.被替请选判(三)王沼.诈假求官判Θ苏宁.知名配社判敬括《文苑英华》卷五一五(5道).举抱甕生判王泠然.荐贤能判(一)沈东美210.荐贤能判(二)王昌龄.小吏欢言判(一)康子元.小吏欢言判(二)毋煚《文苑英华》卷五一八(7道).封君祭判张鼎.大夫祭判(一)张鼎218.大夫祭判(二)张鼎36.对三命判(一)柳芳.对三命判(二)颜真卿28.对三命判(三)卢先之.对三命判(四)马兟(一作马?)《文苑英华》卷五一九(5道).祭阙颁诰判(一)裴子建.祭阙颁诰判(二)常建.祭阙颁诰判(三)祖咏.归胙判(一)康子元.归胙判(二)毋煚《文苑英华》卷五二○(27道).不供夷盘判(一)常无欲236.不供夷盘判(二)刘同升.不供夷盘判(三)裴士淹.不供夷盘判(四)颜胜.毁坏压死判(一)韩极.毁坏压死判(二)崔殷.毁坏压死判(三)田季羔242.毁坏压死判(四)梁乘.木坠误压判阙名.溺死判(一)孙钦望.溺死判(二)阙名.溺死判(三)阙名.复以冕服判(一)裴子建258.复以冕服判(二)常建.复以冕服判(三)祖咏.复以冕服判(四)薛彦国.复以冕服判(五)郭廷诲.复以冕服判(六)梁乘262.复以冕服判(七)薛大球.县君死复判阙名.哭子哭夫判(一)阙名.哭子哭夫判(二)阙名268.所知哭寝门判(一)诸葛若惊.所知哭寝门判(二)赵自励.里尹为主判(一)景少游.里尹为主判(二)阎涣.里尹为主判(三)阙名《文苑英华》卷五二一(26道).里正主妹丧判侯峤.本正为主判严识元.同姓为主判阙名.主者不杖判阙名.父在凶门判(一)颜胜.父在凶门判(二)屈突叔齐Θ285.父在凶门判(三)裴广.舆尸谒庙判(一)张季明.舆尸谒庙判(二)杜严.舆尸谒庙判(三)虞进.舆尸谒庙判(四)孙承先.舆尸谒庙判(五)阙名.助邻妇丧判(一)赵泉虬.助邻妇丧判(二)萧匪名.寝苫枕草判(一)阙名.寝苫枕草判(二)晁良贞188.父在杖堂判阙名.练祥群立旅行判阙名.除丧鼓琴判孙逖.祥鼓素琴判阙名.禫服鼓琴判张鼎.夺情腰绖服事判阙名.妻丧奏乐判白居易.士吊大夫丧判白居易.同门生丧亲判白居易.食于丧家判白居易《文苑英华》卷五二二(28道).流人降徒判赵嘉招315.奇请他比议判阙名.诱人致罪判阙名.因丑致罪判阙名.诈称官衔判阙名.犯徒加杖判阙名.解桎判阙名.刑罚疑赦判阙名.告密判阙名327.赃贿判阙名.吏犯征赃判阙名309.主簿取受判阙名33.对尉用官布判阙名.未上假借判阙名.乾没稍食判阙名.取钱授官判阙名.受囚财物判阙名337.脱枷取绢判阙名.免罪不谢判白居易.子行盗判白居易.冒名事发判白居易.请不用赦判白居易.失囚判白居易.遇毒判白居易.被妻殴判白居易.稽缓制书判白居易.刺史违法判白居易.私发制书判白居易《文苑英华》五二五(6道)351.易田请加倍数判敬括.给地过数判(一)韩秀荣.给地过数判(二)柳子温.给地过数判(三)苏偁.给地过数判(四)张濯.给地过数判(五)张浍《文苑英华》卷五二七(4道).无夫修堤堰判(一)元承先.无夫修堤堰判(二)郭尚温361.无夫修堤堰判(三)刘闰.无夫修堤堰判(四)孟楚琼《文苑英华》卷五二八(7道)36.清白二渠判(一)赵颐贞.清白二渠判(二)王湾.清白二渠判(三)阙名.清白二渠判(四)刘仲宜.清白二渠判(五)薛霁.清白二渠判(六)刘晋.陂防判吕令问《文苑英华》卷五二九(6道).两贯判(一)阙名.两贯判(二)王翰.两贯判(三)阙名.两贯判(四)庾光先.户绝判王说.徙乡判杨慎矜《文苑英华》卷五三三(2道).京令问喘牛判(一)崔融.京令问喘牛判(二)康廷芝《文苑英华》卷五三四(3道).县令有惠化判康廷芝.县令辞疾判康廷芝.集百姓不便判宋璟《文苑英华》卷五三五(1道).参军鹘子判康子元《文苑英华》卷五三六(1道).太室择嗣判徐安贞《文苑英华》卷五三七(1道).用父荫判白居易《文苑英华》卷五四○(1道).得亡印判阙名《文苑英华》卷五四三(2道).贮藁判阙名.二月不供宫人炭判阙名《文苑英华》卷五四四(5道).临宫判(一)吕焯.临宫判(二)范冬芬.临宫判(三)阙名.临宫判(四)阙名414.登城判王泠然《文苑英华》卷五四五(10道).作刻出关判(一)阙名.作刻出关判(二)郑自新.越关判(一)张钦敬.越关判(二)封玠.越关判(三)于儒卿.官门误不下键判(一)吕令问.官门误不下键判(二)王维.县令不修桥判(一)阙名424.县令不修桥判(二)崔翘.县令不修桥判(三)赵和《文苑英华》卷五四六(3道).织素判阙名.黄润判阙名.龙辅判阙名《文苑英华》卷五四八(6道)438.易道判(一)阙名439.易道判(二)阙名.易道判(三)阙名.易道判(四)阙名.易道判(五)阙名.易道判(六)阙名《文苑英华》卷五四九(11道)484.流外判(一)陶翰485.流外判(二)李康成.孔目判(一)阙名.孔目判(二)阙名48.小吏陵上判(一)阙名.小吏陵上判(二)陆泌.小吏陵上判(三)曹诜.黜免判杨行恽.吏脱帻判(一)张鼎.吏脱帻判(二)杨慎矜.用荫判邵炅.勋品判宋璟《文苑英华》卷五五一(3道).同爨不缌义居芝草判李龟年好莱坞.元日悬象税千亩竹判李阳冰460.罢役务农论象肉刑判李绅其他(4道).侄男袭爵判张鷟465.沧、瀛等州水灾合折判张鷟.鲁敬酗酒不堪宿卫判张鷟472.杨志坚妻求别适判颜真卿参考文献附录1《文明判集残卷》新探附录2《龙筋凤髓判》新探后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bm/9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