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两个迹象。“终局思维”,是一种更强大的思维方式?
作者:徐大维
来源:良大师(ID:lang-da-shi)
你改变不了世界,也改变不了烂人。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01
先说说我和两位领导曾遭遇的两件小事。第一件,我曾和一位领导去机构调研。
早上从酒店出来赶路,随便找了个路边摊吃早餐。
早餐摊你懂得,人来人往,一波狼藉叠加一波狼藉,服务基本靠自助。
我去排队买早餐票,领导去找位置。
他看到一个桌子,空了出来,便把台面上污秽的餐具腾到水池里。
他刚刚坐了没一会儿,就看到一个耳朵上夹着烟的人和他说着什么,气氛不大对。
我连忙过去,原来那男人说他没吃完,就被我们收了家伙,很不爽。
我说:“那我再给你买一份吧,你接着吃。”
他说没心情吃了,让我们直接给他现金,元人民币!
我说你在开玩笑吗?
你把店里每样东西都点一边,也花不完这个数!
我俩争执之际,领导迅速打开公文包,翻出一张元,递给了对方。
这么爽快,竟让对方也有点吃惊,他略愣了一下,然后捏着钱,对我不怀好意笑了一下,拍着屁股走人。
我那个气啊,正想再说点什么,领导却有点不耐烦的向我摆摆手,意思让我快点去排队,自己低着头,开始回复邮件......
路上,我略有怨气的嘟噜,那分明就是个烂人,有意在讹诈我们,我当时也看到,餐具里的东西都吃干净了......
领导把我打断,本来以为他要给我讲什么好心态,宽容之类的大道理,谁知他却说:
“哎呀,啥事重要,知道不?对了,上次让你写的报告整完了吗?”
那烂人似乎没在他人生中出现过。
02
另一位领导的事。一次出差,晚上当地机构请我们吃饭,吃到一半,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让我们迅速上报应对举措。
于是,我们准备赶回酒店,商量上报内容。
那天很惊险,在国道上,司机撞到了一个石墩,车头凹进去一大块,火也打不着了。
我们惊魂未定,领导下去看了一眼,说:“受损有点严重,看来得叫救援了。”
于是,让司机联系救援,自己上了车说,咱们也别闲着,赶紧讨论吧......
那时正值盛夏,打不着火,没有空调,车里像个闷罐,领导是胖人,没一会儿,他的白衬衫已经晶莹剔透。
受不了,下了车,外面一片漆黑,领导秘书拿手机电筒照着,我边记笔记,边和领导讨论,不时还要用手驱赶大量的蚊虫.......
大概等了40分钟,终于等到救援车辆。
这期间,那领导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没有一句抱怨,只是默默用纸巾擦汗,两张嘴皮不停的碰撞出各种观点。
说他克制,有点不妥,因为他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这起意外根本就没有发生,他只是在一个正常环境下和我们讨论。
那破事对他来讲仿佛根本不存在。
03
我们经常说做人要有格局,但是什么样才叫有格局?答案很多,对我来讲,最好的诠释就是:
“遇到烂人不计较,碰到破事别纠缠。”
先说说为什么不要和烂人计较?
第一点,和烂人计较,十有九输。
我之前写过一篇小文,说在香港迪士尼乐园,遭遇大妈插队,被两个香港女孩指责后,其中一个大妈用极其恶毒的语言,对两个女孩进行咒骂。
那篇文章,我略去了一个细节,其实当时我站了出来,帮女孩子说话,结果却很丢人。
那大妈说我之所以帮腔,是看中了女孩的姿色,还有鼻子有眼的描述:
“你小子,好多次偷瞄那妞的胸脯,你以为我没看见......”
作为一个培训师,以及大学辩论冠军的我,那天竟然哑火了,因为纠缠下去,我只能说我没看,那大妈会说你就是看了,我又说我哪里看了?
大妈还会说,你明明看了,还咽了口水......
这种无中生有往往让你洗不干净,若想反击,唯有以暴制暴,指责那大妈刚刚一直在偷看我的胸脯......
但如果这样,我岂不是也沦落成和她一样?
这不是我希望的,因此只能默默吞下苦水......
所以,为什么和烂人计较十有九输?
因为烂人是没有底线的,他也要把你拉入这个没有底线的战场。
你想要底线,就输掉这场战争,不要底线,输赢未知,但最起码你先失去了底线。
就像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所说: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因此,你和烂人计较,多半的结局是输.....
第二点,你改变不了世界,也改变不了烂人。这世上很多有责任心的人,都希望能维护社会公德,改变他人的不良习气,但往往事与愿违。
网络作家平开顺,讲过他父亲中风的经历。
他父亲,老共产党员,以前负责党群工作,刚刚退休在家。
老爷子有一颗侠义心肠,喜爱管点闲事。
一次,看到小区人行道上停着一辆车,由于人行道窄,路过的街坊邻居很不方便。
看到车里还坐着一个年轻人,老爷子便过去交涉。
可是任凭老爷子苦口婆心,那年轻人仍巍然不动,后来年轻人实在烦不了了,怼到:
“老家伙,滚一边去吧,你是闲得慌对吧?!”
这事儿两天后,老爷子就中风了,平开顺说:
“当时父亲心里就憋着口气,他最不能释怀的是,自己明明句句在理啊,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连道理都不讲了?”
网络有句话叫“绝对不要和傻X讲道理”,话虽糙,可理不糙。
因为烂人、傻X都是来自另外一个平行宇宙,他们的价值观和处世准则,都是和我们截然不同的,你教育不了他们,反而会身受其累。
就像村上春树说的:
“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因此你改变不了烂人,如果他们能被改变就不叫烂人了。
就像《古惑仔》中莫文蔚,对传教士父亲的劝告,不要再动员古惑仔们信教了,这不会有任何改变,就算他们都信了教,也还是“信了教的古惑仔”。
当然,我也不是让你向烂人屈服。
而是让你藐视他们的存在,更不要因为烂人,搭进去自己的身体、时间、精力和尊严。
你要相信一句古话,恶人自有恶人磨。
对于烂人,别理他,让他加速糜烂,就是最好的报应。
04
说说为什么碰到破事别纠缠。也说两点。第一点,多数破事都是无法挽回的。
“破甑不顾”的成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郭泰正在行路中,看到一个人背着瓦罐,正走着,瓦罐突然掉落,碎了一地。
那个行路人,头也不回,看也不看,继续走路,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郭泰上前问他:“为什么你的瓦罐摔碎了,你连瞅一眼都不瞅呢?”
那人铿锵作答:“破都破了,再看还有何用?”
郭泰觉得这哥们是个人才,就劝他好好学习。
此人也听从建议,进行长达十年的求学,终有所成,名雀天下。
这故事,和西方一句谚语同工之妙: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可是多数人并不能做到这点。
老板的责备,让你郁闷N天,见了老婆也没好脸;
没赶上公交车,让你戾气满满,见了同事忍不住怼上两句;
堵在路上,燥如热浪,你不停的按喇叭,咒骂前方的车流....
是啊,我们经常为无法挽回的破事,而一再自寻烦恼,可这不是另一种自虐吗?
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兰德,一次上课,给学生讲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全班哄然大笑。
接着,开始正儿八经地讲课。
没一会,他唾沫横飞地把刚刚那个笑话又讲了一遍。
这时,几个学生应酬式地笑了两声。
万万没想到,教授讲了一会课后,把之前那个故事又详细的复述了一边。
这次,没有人再笑了,大家面面相觑,眼光变成诧异。
这时,霍兰德好整以暇的说到:
“大家不会为了同一个笑话,一笑再笑,可为什么,大家却总为同一件破事,而反复悲伤呢?”
第二点,你常和破事计较,往往因为你正经事太少。
我曾淘汰过一名员工,一是业绩低下,二是太矫情,让人烦。
怎么矫情法呢?
就是感觉他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是客户坑了他,就是产品经理蒙了他,要不然就是外卖份量不够,和小哥吵老半天。
最经典的一次,他在携程改签退票,款项在一个星期后才到他账上,结果他差不多花了两天,找携程客服争执理论,说他这0多元,为什么白白在携程账上趴了一个星期,利息为什么不算给他.....
当然,你可以说他有维权意识,但是,他花太多精力在这些破事上,而真正该做的事却没怎么做,比如跑客户,最后业绩掉在完全区外,被公司淘汰。
后来我也明白,他的矫情和业绩低下,本是相互滋养的共生体。
越不去做正经事,注意力就越容易聚焦在破事上。
而那些破事,仿佛自带磁场,相互吸引。
渐渐你就会沦陷更多的精力,也难腾出空间去做正经事。
想起一个心理学家的说法:
每个人处理的每一件事,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
与什么样的事打交道,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扮演”相应的角色,直到真正成为那个样子。
05
之前网上有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因为牛肉面里的肉太少,和老板吵了起来。
吵着吵着就哭了,有好心人就劝她:不就几片肉吗?这种破事不值当,别哭了......
结果女孩哭得更伤心了,好心人想了想又劝:唉,这种奸商,烂人一个,不值得,别哭了......
谁知女孩还是哭,最后女孩说到:
“我不是因为这破事,也不是因为那烂人,而是自己毕业了几年,竟然还要为了碗里的几块肉和别人争执,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是的,我们与烂人和破事纠结,往往是与自己无能的纠结。
就像王小波所说的那样: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因此,那些烂人和破事在某种程度,就是我们自己无能的映射。
所以,为什么玛莎拉蒂从不和出租车抢道,为什么马云从来不关心哪个媒体又怂了他......
你可能会问我:“我现在还没那么强大,就是比较无能,怎么破?”
那你最起码要建立自己的价值感。
什么是价值感?
就是你要明确,自己实实在在想要的,而且愿意全力以赴的事是什么。
此时的你,注意力就会坍缩进入一个隧道当中,无关痛痒的人与事,都被视为可有可无的注脚。
正所谓:易定者无感,易感者无定。
就是这个意思。
也正如,我开篇说的两位领导,他们都能不受外界纷扰,明确照见自己要达成的价值,以及此时此刻最重要事是什么。
这就是一种价值感。
而我觉得,下面这个故事,是对价值感最好的诠释:
话说,肯尼迪访问美国宇航局太空中心时,看到了一个拿着扫帚的清洁工。
于是佯装关心前去慰问:“这位师傅,在扫地啊.....”
结果,这人头也不抬回答:“呃,不是,我正在帮助一个人前往月球。”
你看,这就是有价值感的人。
对于他们来讲,有些人和事,是根本不存在的.....
穿越未来
1/5未来,以概率的形式“穿越”到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穿越文,看到现代技能运用到古代,我们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古人却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读者因此产生了操控他人命运的“爽”的感受。可如果未来的人穿越到今天,用未来的技能对付我们,我们变成了“古人”,我们暴露出来的,不也是自大与无用的小聪明吗?穿越自然只是小说家的把戏,但未来并非完全未知,而是以概率的形式“穿越”到现在。马云当年选择云计算作为阿里的核心方向之一,包括马化腾在内的大部分人都不认同,当时的中国无论是人力、计算成本还是大企业的IT投入都不需要云计算。但马云认为,既然大家都不否认未来的世界属于云计算,那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做呢?我们并不需要未来的人穿越到今天,告诉我们应该干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终局思维。什么是终局思维呢?人生中,总有一些比较复杂且时间跨度很长的事业,我们常常做着做着就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而“终局思维”就是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要时常思考一下这件事最终达成的目标,然后“以终为始”,站在未来看现在,修正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这不是什么新的理论,十几年前白领们人手一本的管理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就是“终局思维”——“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是否与之南辕北辙。”“终局思维”看上去很简单,就是要有目标嘛,但实际很少有人能做到——简单又做不到的事情,一定是我们对这个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2/5思考,以时间为矢使用“终局思维”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生命有限,我们需要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在真正有价值的工作上,所以,生命中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总是要穿越时间的维度去看。沃伦巴菲特在回答投资者为什么会亏损的问题时说:“我用一张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终的财务状况;这张卡片上有20格,所以你只能有20次打卡的机会——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拥有的投资次数。当你把卡打完之后,你就再也不能进行投资了。在这样的规则之下,你才会真正慎重地考虑你做的事情,你将不得不花大笔资金在你真正想投资的项目上。这样你的表现将会好得多。”巴菲特这段最有名的比喻提示了一个事实:股民亏损的原因不是股票下跌,而是买卖股票太容易了,以至于盲目地追求所有的机会。想一想,近二十年,不断有人说,房价太贵了,房价也确实经历过数次下跌。如果买卖房子也像股票这么方便,可能很多人都想着先卖出,等便宜再买回来,然后就永远地失去他们的房子。没有终局思维的人买股票,会习惯性地看当下市场行情的涨跌,会考虑明天可能有什么小道消息,这样很容易被涨跌所迷惑;巴菲特是一个典型的“终局思维者”,他就好像是未来的你穿越到现在,告诉你别瞎折腾,真正决定你的财富的机会只有几次,你真正要做的是提升自己的投资能力,然后以逸待劳,抓住这几次机会。听上去很简单,那我考考你,假如现在给你一笔钱,只能在腾讯、阿里和美团三家公司的股票中投资一个,时间是五十年,你会选哪一家?所以巴菲特买股票考虑的问题是:“你应该选择投资一些连笨蛋都会经营的企业,因为总有一天这些企业会落入笨蛋的手中。”这个问题可以换成,如果忽然股东们选了三个笨蛋去分别管理上面的三家公司,哪一家先倒闭?我觉得大概率是美团先倒,它所在的赛道门槛最低,且高度依赖管理层,一旦失去王兴这样的牛人,大概率下坡路走得比其他两家都快。巴菲特说:“经验显示,能够创造盈余新高的企业,现在做生意的方式通常与其五年前甚至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差异。”这个问题的答案思路之所以如此怪异,是因为我想体现“终局”这两个字,给题目的要求是“持股50年”。没有人知道未来是怎样的,但未来并非虚无飘渺,而是以不同的概率形式活在今天,“终局思维”就是以时间为矢,找到其中概率最大的可能。3/5积极的“终局思维”与消极的“终局思维”前几年的“围棋人机大战”中,人们发现,AlphaGo虽然都能赢,但几乎每一局都是小胜,一开始大家觉得双方棋力差不多,但时间长了,大家才琢磨过来,这才是“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这是实力悬殊的降维打击啊。后来,通过谷歌DeepMind公司公布的一些资料,人们渐渐理解了AlphaGo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类高手下一盘棋,会把棋盘分成几块,整个棋局分成几次大的战役。再高明的棋手也只会在战役之间和战役的关键点,从全局的角度考虑一下整体局势,大部分时候,都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