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稳定
★三峡大坝旅行散记
“您从雪山走来,……您向大海奔去……您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您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伴着这首赞美长江的歌,己亥年暮春时节,我又一次投入长江的怀抱,有幸目睹了三峡大坝的雄伟,领略高峡出平湖的壮观。
这次跟随运城“千人畅游三峡”旅行团,来长江三峡旅行,对我来说当属故地重游了。
那是年的秋季,我作为盐湖科技工业园的开发和建设项目征地协调工作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三峡移民工程考察活动。一晃十四年过去了,昔日三峡建设中百万移民识大体、顾大局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挥泪惜别故土的感人画面,不时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旖旎的三峡风光,尤其是“当惊世界殊”的三峡大坝水利奇观不时地在脑海激荡萦徊……
其实,我最初对长江、对三峡的萦怀之情,当是学生时代曾朗朗吟诵的刘白羽散文《长江三日》。这次临行前,我又一次翻开刘公的名作,在字里行间细细领略壮丽的三峡风光,并刻意在网上搜索了三峡相关的地理常识。
发源于青海唐沽拉山各拉丹冬峰的万里长江,绕过重重雪山,穿过条条峡谷,一路纳百川,接细流,气势逐渐浩大。进入四川盆地后,汇成巨龙之势,一泻千里!然而,当它刚刚撞入巫山山脉的怀胞,突然被云崖铁壁挡住了去路,山水相争,各不让路。怎么办?最后双方达成默契:大山闪开一丝逢隙,大江从中挤将出去,于是就形成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夜午分,不见曦日”的长江三峡了!……
——画家们来到这里,惊叹不已:“巴东三峡绝奇丽,一石一波天下无”,“便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唐两岸山”!
——诗人在这里,呤出千古绝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探源访古者在这里,纵驰着无尽的遐想:“天桥铁柱连环锁,驻节看碑忘返游”,“三千年去春常在,回首沧桑几变迁”!
——当今的建设者在这里,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四月二十一日,按照旅行社的行程,我们乘观光游轮从水电之都宜昌出发,去三峡大坝游览。
举世文明的三峡大坝,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常被国人简称为“三峡大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它位于西陵峡中段,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
正午的艳阳映照在舒缓的长江水上。汽笛一声长鸣,我们的游轮启程了。游轮离开了金洋码头,逆流而上,由南津关向西陵峡谷驶去。我赶忙来到二层观景台上,宜昌城渐渐从视线中消失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一阵阵山野的气息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昔日的西陵峡以滩多水急而著称,奇峰突起,怪石嶙峋,峡风呼啸,恶浪排空,被誉为“滩滩都是鬼见愁”的峡谷。如今,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工程在这里横空出世,西段被三峡大坝拦出一个高峡平湖,东段经葛洲坝大坝隔出一个平湖高峡,游船行驶在峡里风平浪静,碧波荡漾,一切显得舒坦而又清逸。由于三峡大坝的蓄水大大改变了这里的气候,增加了空气的湿度,早上刚刚下过雨,又处于峡谷中,空气不容易扩散,远远望去,江面上雾蒙蒙的,给人以仙境之感。江水静静地流淌,不兴波澜,不知什么鸟雀,三五成群地贴着江面蹁跹而过,像几只黑色的音符,轻轻地跳跃。两边江岸满眼的绿,绿中点缀着一簇簇红黄粉白色的野花,斑斓的色彩给生机盎然的山林增添了鲜活的色调,零星坐落在山脚、山腰、山顶上的两三层高的小楼阁,灰瓦白地,尖顶瘦体,看上去精巧别致,美观典雅。还有那浅褐色裸露的岩石,悬空向外生长的树木,在正午阳光的普照下,被大地蒸发涌起的白色雾气轻轻缠绕,给整个山峦平添了不少的妩媚和妖娆。
一路欣赏、一路用手机相机拍摄着着美妙的风景,我深深地沉醉于这浩浩的江水和两岸郁郁葱葱的诗情画意之中。游轮在江面上划出了无限美丽的浪花。两岸奇峰峭壁对峙,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外,似朵朵芙蓉出水。传统的吊脚楼点缀于山水之间,古帆船、乌篷船安静地停泊在三峡人家门前,弥散着仙境般的梦幻景致,与江水形成了明显的对比,美的让人心悸,让人窒息。俯瞰足下,清冽碧澈的江水一浪接一浪,一直冲刷着岸边的岩石,把岩石冲洗得光洁发亮……
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让我目不暇接,我不停地按动快门,将这些美景全然收拢到自己在手机相册里。
不知不觉中,船行至太平溪港,水面渐渐开阔,水也平缓起来,遥遥看到了一条“长龙”,上面有些橘红色的机械,将江水拦腰截断,自是雄伟的三峡大坝了。
大家下船用完午餐,换乘大巴车沿三峡专用公路赴大坝景区参观。进入安检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的花丛,各色的花争奇斗艳,聪明的三峡人用这些花装饰出了八个大大中国汉字:“我爱中华,我有志向”,字体整齐划一,美丽而不奢华。
经过严格安检后,再乘景区循环观光车盘旋而上,下车换乘观光电梯,我们进入景区参观。首先听导游对三峡大坝工程概况进行简介。除了导游说的双向五级船闸等地的“大船爬楼地、小船坐电梯”的壮观景象外,最令我入心入脑的就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三峡大坝所在地——中堡岛。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神牛帮助下打通夔门,推开了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尽,用巨舟载24头肥猪和一大坛美酒前来犒劳。行至三斗坪时,却见那神牛腾云而去,只在那高山上留下了个影像,后被百姓称为黄牛岩。那大禹也追踪神牛远行,遗留下了一尊巨石作为纪念。人们深受感动久久不肯离去,令巨舟在江中守候,结果巨舟化成一座小岛——中堡岛。中堡岛是个神奇的岛,原来它是个长方形的小岛,历史上不论发生多大的洪水,都淹不了这个小岛。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岛高的多的黄陵庙,却没能淹没中堡岛。“水涨岛高”的奥秘,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也许正是因为它的神奇所在,周恩来总理才亲自选定此地为三峡大坝的坝址。于是,一座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大坝,豪情万丈的横卧于中堡岛之上。
听完导游的讲解,我们来到了位于三峡大坝左岸的坛子岭景区,该景区系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也是三峡坝区最早开发的景区,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它海拔.48米。站在这个充满神话传奇的坛子岭上,整个三峡全景尽收眼底,放眼望去,江面豁然开阔,右边是横卧在宽阔江面上的三峡大坝,雄浑高耸,它击碎了所有东下的狂流。左边是层层上升的五级船闸,它构建了枢纽工程的水上要道。与浩大的工程相比,人类竟然是如此渺小,然而人类终究是奇迹的创造者,他们既可以将高山劈开,修闸放水,也可以把江水阻拦,筑坝发电。奔腾了千年的长江流水,在这里得以融合和交流,昔日的急流、险滩淡出了人的视野,呈现的如此平静,然而就在平静的旁边,仅隔着一座混凝土的高大建筑,长江的水成了瀑布,成了彩虹。千回百转的长江水,在这里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观景台的周围有很多浮雕,其中一处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那处浮雕展现的是三个壮汉携手在汹涌的江水中旋转,力士金刚般的与水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一种万物一水为生的强大精神力量。
坛子岭景区以高度的递增从上至下分为三层,主要有模型展示厅、万年江底石、大江截流石、三峡坝址基石、银版天书及坛子岭观景台等景观。
在三峡工程模型室,我饱览了浓缩的三峡工程全貌,就如在空中俯视三峡工程,又似置身“山水相连,天人合一”的高峡平湖美景中。走出模型室,我发现那本巨大的天书——银版天书。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你,它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本书。大家看到这本书已经被翻开,上面记录着三峡工程的有关介绍。走进绿如碧毯的草坪,那高高耸立的万年江底石,犹如饱经磨难的老者,坦露着浑身筋骨,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四面体的巨大截流石,一头扎进大地,象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是信念,什么是坚定。
参观完坛子岭,我们乘专车到达平台参观,近距离观看雄伟壮丽的三峡大坝。
观景平台,因其海拔高达米,所以取名观景平台。在观景台中央,竖立着水文标尺,上标.48米,这里是大坝建筑的勘测点,也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观景台上,鸟瞰三峡工程全貌,高峡平湖尽在眼底。站在观景台上,让江风轻轻拂面,让心慢慢安静。看江水奔腾,听浪涛拍岸,惊叹的,激动的,振奋的,骄傲的,万千情感渐渐融入这一江山水。或许只有徜徉在这三峡大坝景区的怀抱,才能愈发真切地感受到“当惊世界殊”的惊喜。
站在平台上向下俯看,就如同身临坝顶,可以感受到大坝的高度。向左望去,可以看到修建完工的拦河大坝的正面。正前方可以看到垂直升船机的修建部位。而右边就是三峡水库,大坝的正常蓄水水位达米。三峡大坝雄伟壮观,犹如一座横跨长江上的“水上长城”。
如果说在坛子岭,观景台看三峡大坝和泄洪闸令人荡气回肠,唱的是大江东去;那么到三峡截流纪念园则是抒情满怀,诵的是历史见证。
三峡截流纪念园位于三峡大坝右岸,由于地理位置毗邻大坝,因此成为了观赏大坝另一风光的绝佳场所。
“截流纪念园”是三峡大坝参观中最近距离感受的景点。是将三峡大坝截流中及以后剩下的原材料、大型机械等堆放的地方因地制宜修建起来的。让人们见证长江截流的壮美场景,生动再现截流成功的历史时刻,体现了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的截流文化主题精神。在整个园区的景观设计上,紧扣截流的主题表现了长江、大坝、工程等鲜明的形象特征,营造出了水利工程所特有的遗迹景观效果。金黄色的“截流再现”四个大字旁边就是截流再现放映厅和千里三峡纪念馆。两个展厅分别采用现代高科技的幻影成像技术和巨幅画册、图片,直观、生动地再现了长江三峡的截流工程,让我们对大坝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园内花草树木繁茂,江边是一条“柳浪闻莺”的柳树大道,挨间是一条黄桷树吐翠的黄桷兰大道,园内有一个个半圆形的水龙排成的水龙道,给人一种大自然与高科技完美结合的感觉。
三峡工程百年历程,展现了人类利用与改造自然的神奇伟力。长江三峡大坝获得了诸多“之最”的称号:世界最大的电站,总装机26台机组,单机容量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万千瓦;世界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坝顶全长.47米,坝顶高程米,最大坝高米,泄洪坝段长米;世界级数最多、总水头最高的内河船闸,大坝双线五级船闸总水头高米。在所有这些“世界之最”中,最伟大、最艰巨的,就是三峡库区的百万大移民了。
今天,置身三峡大坝,已看不到电视画面上那种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取而代之的是穿梭来往的旅行车。10多年来,多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挥一挥手,作别故园的千重稻菽;鞠一鞠躬,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为了建设三峡大坝,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称赞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三峡工程凝结了历代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重大装备制造者、百万移民群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彰显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繁荣强盛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峡工程留给长江的是安澜,留给人民的是福祉,留给国家的是力量,留给自然的是和谐,留给历史的是丰碑。
游览完整个三峡大坝景区,不禁感慨万端,我实在找不出合适的辞藻来形容她的伟岸,也许只有来过的人,才会体会那种感觉:无论你身居高位还是平民百姓,来到三峡,你是那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面对大自然,人是渺小的。但对于人类来说,一切皆有可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0年的光辉岁月,今天当我们欣喜地站在祖国七十年华诞的节点上回望这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时,定会由衷地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千百年来,三峡见证了中华民族兴衰强盛。从年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到毛泽东的“积极准备”,到年三峡工程在宜昌中堡岛正式开工,几代中华儿女历经整整一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和艰苦实践,终于圆了百年三峡大坝梦。一部百年三峡史,正是近代中国强国史、奋斗史的生动写照。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伟大的三峡工程不愧为民族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乃是“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
美哉,长江三峡;壮哉,三峡大坝!
不朽的三峡精神和三峡工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千古流芳!
作者简介:
杨稳定,男,年8月出生,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人,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盐湖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年度“十佳新闻工作者”,《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先后在《电影创作》《乡镇论坛》《山西日报》《民情与信访(陕西)》《运城日报》《盐湖文学》《中国作家在线》《西部散文(原创)》《时代作家》《乡土作家》《晋风蒲剧网》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文艺评论、影视小品、通讯报道、报告文学习作三百余篇。散文《我难以忘却的蒲公英情结》在年第四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征文中获得银奖;散文《落叶,深秋最美的诗篇》在年第六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散文《又是一年腊月八》在《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与新安晚报社联合举办的“我爱祖国,人间至情”大型征文中获得优秀奖;散文《又是一年杏花红》获“首届新时代美丽中国文学奖游访诗文大赛”三等奖。
第五届“风景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征稿启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在旅途,有多少风景美不胜收,快快写出你耳闻目睹的风景文字吧!应广大作者的强烈要求,继连续四届成功举办“风景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征稿的基础上,现经《文学与艺术》《世纪诗典》《中外华语作家》《世界诗人》《新时代诗典》五大微刊和《都市头条·新时代文艺》《都市头条·中国文学》《华人头条·新时代中国》三大头条研究,决定联合举办第五届“风景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大奖赛,自即日起开始征集作品。
一、征稿体裁:
散文(不超过字)、诗歌(现代诗、古体诗、歌词、辞赋、散文诗均可)。每人散文限投一篇,诗歌1—10首,请勿重复、反复、变换名字投稿;
二、投稿要求:
写作你眼中最美的旅游景点,地域、时间不限。每篇(首)除题目外,如能加上副标题,注明所采写的景点名称、地理位置(含省、市、县、乡镇、景点全称)更好,并在稿件后面附上作者简介、个人照片一张(一定要注明笔名、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邮编、地址、收件人、电话、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