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有些现象令人难以置信。
在年3月17日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来自山东的富豪共有36位,其中5位业务涉及轮胎制造,财富最高的达到亿人民币,最低的也有85亿人民币。看单个行业的表现,轮胎业成为了山东制造富豪的主要行业。
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如果形成特定产业,往往是因为该地区是原料产地或需求集中地。
尽管山东不适合种植橡胶树,且其汽车制造业在全国仅处于中等水平,轮胎行业竟然能培养出这么多富豪,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山东有哪些轮胎行业的富豪?
在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中,五位轮胎行业的富豪分别是烟台玲珑轮胎的王希成和东营万达控股的尚吉永,二人的财富均超过亿人民币,分别为亿和亿;青岛的森麒麟的秦龙和赛轮轮胎的袁仲雪,二人的财富均为95亿;此外,济宁华勤的牛宜顺、牛腾父子的财富为85亿。
实际上,在门槛稍低的年胡润百富榜中,山东有更多人上榜,如三角轮胎的丁木等。
此外,我国的轮胎产业富豪几乎都来自山东。
山东不仅有轮胎生产行业,还有全球最大的轮胎模具企业——潍坊的豪迈科技。全球几乎所有著名的轮胎生产企业都在使用他们生产的模具。
豪迈科技的张恭运在此次榜单中也名列其中,财富达63亿人民币。
按理来说,山东并不应该是轮胎需求大省。
汽车制造商是轮胎的主要消费者。遗憾的是,尽管山东是中国的制造业大省,但其汽车制造业并没有太出色的表现。
根据年的数据,山东的汽车产量约为万辆,全球排名第10,排在其前面的省市包括广东、上海、吉林、湖北、重庆、广西、安徽、北京、河北,近年来浙江、天津也超过了山东。
然而,汽车出厂后依然需要使用轮胎,可能由于山东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经济强省,因此汽车的使用量较大,对轮胎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如果需求并不突出,那么原料呢?
橡胶树是热带雨林植物,不适合在山东的气候中生长,这意味着山东在天然橡胶方面没有天然优势。
不过,除了天然橡胶,还有合成橡胶。合成橡胶最早在年被发明,并在次年,世界上首家生产合成橡胶轮胎的企业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使用合成橡胶轮胎,解决了天然橡胶短缺的问题。
合成橡胶主要由石油、天然气、煤炭或农副产品等原料制成,而这正是山东的优势所在。
山东是我国的石化大省,尤其是地炼行业,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李湘平的东明石化就是全国最大的地炼企业之一,其财富也达到了85亿元。
同时,万达控股不仅是地炼企业,还涉足轮胎生产。东营因胜利油田而成为知名城市,包括周边的淄博、潍坊等地,有众多民营地炼企业。
近年来,山东的轮胎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0%。在国内排名前十的轮胎企业中,有5家来自山东,在全球最大的75家轮胎企业中,有20家位于山东。
同时,山东也是中国最大的轮胎出口省份,前几年的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70%。
显然,山东是我国轮胎产业的领头羊。
可能虽然缺乏天然橡胶的自然条件,但山东在合成橡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山东拥有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原名青岛化工学院,更早前是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成立于年,年迁至青岛,并于年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也并入该校。
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从这个称号就能看出,青岛科技大学在橡胶领域的影响力,它培养了大量的橡胶行业人才,是中国高校中最早设立橡胶专业的学府。
从上述的富豪分布来看,有2人来自青岛,其他人则来自附近的烟台、威海等胶东半岛地区。
赛轮轮胎正是青岛科技大学孵化出来的企业,袁仲雪曾是该校教师。他还创立了软控股份,这也是青岛科技大学孵化的企业之一,最初以橡胶机械起家,现在专注于橡胶行业的智能制造和新材料开发。
看来,青岛科技大学在山东轮胎产业的成功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样一所大学,对一个地区产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还有哪些大学如此影响力巨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