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人跳楼身亡,字遗书曝光,全

手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522696.html

李月亮

来源

李月亮(ID:bymooneye)

4月19日上海的新冠逝者里,有两位不到60岁。这是本轮疫情,上海首次出现非老年人的死亡病例。他们都有基础病,健康本就堪忧,在奥密克戎的袭击下,没能撑过这个春天。而永远留在这个寒冷春天的上海人,不止他们。今天我想讲几个疫情之下,普通上海人的故事。每一个,都让人感叹。上海音乐人痛得从5楼跳下去了4月14日,一位上海网友发文,说他的老父亲跳楼去世了。不是精神出了问题,也不是和人吵了架,是痛得受不了,才跳的楼。这个人,是71岁的小提琴爱好者陈顺平。儿子说,头一天晚上,陈顺平突然腹痛、呕吐,特别难受。好不容易等到,医院。可急诊室不让进,说里面的病人全是阳性,不接诊。没办法,他们只好坐着,又去了上海十院。结果,十院没有开门。折腾半天,陈顺平和老伴最后还是回家。到家时,已经凌晨3点多了。陈顺平痛得不行,完全睡不着,隔一会就要起来呕吐一次。到早上7点,老伴累得睡着了。陈顺平一个人出了卧室。8点多,老伴起床,一出卧室,就看到茶几上有两张纸条,一共个字。是陈顺平写的。老伴心里很懵,来不及多看,就听到楼下传来呼声:“谁摔下楼了?!”下去一看,人已经摔得血肉模糊。老伴顿时崩溃。儿子得知消息,也是五雷轰顶。他说,父亲虽然71岁了,但平时很健康,爱锻炼,人也开朗,退休了还在大众乐团里拉小提琴。“是什么样的剧痛,什么样的绝望,让他走上了这条路?”他在长文里发问。很快,医院回应了此事:医院急诊一直在正常接诊,24小时开放。医院则说,陈顺平之子的表述有不实之处,医院当天急诊区域没有关闭。对此,陈顺平之子没有再接着回应。他只是在网上留下最后一句话:“我们一直没有要指责任何人的想法,也没有要求讨个说法。”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一个老人跳楼自杀呢?一条生命的逝去,就这么算了吗?至今没有人回答。原来,疫情之前,医院的日子,疫情之下竟成了一种奢望。凌晨两点半,94医院前两天,一个截图求助,在朋友圈刷屏——《求不要把我94岁的外婆拉去方舱》。求助人说:凌晨两点半,有人来敲94岁外婆家的门,老人没有开门。来者就强行撬开了外婆家的房门,要把外医院去。外婆当时在被窝里睡觉,不愿意去。没想到,来者就连人带被子把老人拖走了......这条求助发到网上后,很快上了热搜。和医院一样,当地的街道办回应也很快。他们表示,一周前94岁的靳阿婆和儿子张先生就已核酸阳性,被居家隔离。4月19日凌晨2点,他们前去长时间敲门无反应,担心发生意外所以安排锁匠打开隔断门。经沟通后,两位老人同意前往方舱并自行下楼乘坐转运车辆,现在两人的身体都很正常。怎么说呢。我们很愿意相信街道办的回应。我们很理解防疫工作的辛苦——他们半夜还在工作。上海有多万的老人,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错漏,数量都不算小。只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候,在这样敏感的时刻,我们还是希望对待老年人的工作方法,能妥善一些,更有温度一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过往日常里重要,在当下疫情里更重要。因为疫情之苦,老人最甚。一个慌张的母亲深夜哭着给孩子找药4月12号凌晨两点半,上海一个小区的楼道里,一个女人咣咣咣地挨家敲门。她带着哭腔的请求:“叔叔阿姨,你们醒了吗?有没有一点退烧药可以给我啊?我的孩子发烧了,烧到40℃了。”这家没有,她再敲下家,忍着哭声和慌张,不停地问。“说前面有个排队,我没有办法。”可是敲了几家,邻居都没有。疫情下的凌晨,孩子高烧,出不了小区、买不到药、又一时不能来。想想都心焦。好在,后来居委会帮她联系了车,去医院开了药。孩子退烧了,长舒一口气。有谁能想到,日常生活里最普通的退烧药,在疫情之下竟成了救命药。一个独居老人每天只敢吃一颗药“真实故事计划”讲了一个上海独居老人的故事。很多人不知道,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大约有老年人口万,占总人口的36%,独居老人有30.52万。周爷爷的生活,是部分上海独居老人的缩影。他今年79岁了,一辈子没结婚,也没孩子。平日一个人生活,外甥女偶尔会来照料。封控之后,外甥女就过不来了,周爷爷活得更像一个孤岛。他身体不好,有哮喘和糖尿病,每天要给自己注射药剂。吃东西也有很多禁忌,主食不能多吃。刚封控时,周爷爷还尽量把荤素搭配好,做个菜配米饭吃。但后来菜越吃越少,每种原材料只剩一点了。他只好把仅存的菜都放在一起,做了一大碗浇头(卤子)。之后每顿饭盛出两勺,浇在挂面或者米饭上,能吃一个星期。有天,隔壁阿婆的保姆来敲门,说她和阿婆的菜吃完了,想问周爷爷借一些,救救急。可周爷爷的厨房里,也没有一点蔬菜了。除了缺菜,他还缺药。封控第7天,家中用来缓解哮喘的胶囊还剩8颗。以往,他每天要吃三次这种胶囊,现在不得不改为一天一次。这让他的身体很不舒服。胸闷、咳嗽、焦躁。更让他担心的是,治疗糖尿病的药也剩得不多了,他很担心吃完以后不能及时补上。其实上海市各区开放了“医院”,市民可以用智能手机扫码进行操作复诊、配药。也有各种小程序可以买药、买菜。但年轻人都很难买到,老年人就别提了。周爷爷说:“我很笨的,连电话都拨不好,何况是网络......”在这场疫情中,患有病痛的独居老人,比我们想象的更难。一个愤怒的孕妇因为30个饺子,想离婚坐标上海,一个貌似还在怀孕的准妈妈,怒发抖音。她和老公被封在出租屋里,家里吃的东西不多了。她凑起有限的食材,包了些饺子,冻在冰箱里。只剩30几个了,一直不舍得吃。没想到这天,她老公把饺子拿出来,全煮了,而且自己一个人吃掉了。没有问她一句饿不饿、吃不吃,就那么自己一个人吃掉了。她气坏了,把老公“吃独食”的样子发上了网,引起了众怒。还有一个女人,也发了类似的吐槽。因为没有如期解封,家里囤货不足,食物不多了。平时,她做饭、抢菜、带娃,疲惫不堪。这天晚上,老公主动去煮泡面。她本来还挺开心,想着终于可以吃一顿现成的了。结果。面煮好了,老公只叫了孩子,没叫她。她出去一看,就两个碗,孩子的碗里,只有半碗面。剩下的面都在老公碗里。她又气又伤心又不解。老公解释:“只有两包面了。”她问,两包面为什么不能三个人分?老公说她可以吃别的。“我当时气就窜上头了,但是太饿了,没力气发作。”最后还是孩子懂事,拿了一个碗来,说和妈妈分着吃。一大一小,最后一起吃了半包面。“一句话都不想说。”女人最后写。确实有点让人心寒。有人开玩笑:以前都讲,两个人能不能一起过,要去旅一次游。现在看来,得一起封控一次才行啊。越艰难越匮乏的时候,人越容易显露出真实的品性。一个重病的男人想吃最后一次生日蛋糕上海的张玮,50多岁了,患有闭琐综合征。他全身瘫痪,已经有三年不能说话,不能吃饭,肢体不能动。但他意识很清醒,可以靠眼睛跟妻子交流。几个月前,医生预估了他的未来:“90%的病人,活不过6个月。”他的妻子知道这是最后的时光了,特别珍惜。张玮爱吃甜食,妻子早就承诺:“到了生日,给你买生日蛋糕吃。”没想到,4月2日,生日到了,却赶上了疫情封控。连菜都买不到,蛋糕就更别想了。妻子没办法兑现诺言,愧疚又无奈,想把这事儿糊弄过去。可是张玮,盯着闹钟看了一整天。到晚上十点,妻子开口问他,是不是想吃生日蛋糕。他哭了起来,用眼神示意,表示想吃。妻子明白,他肯定也担心这是最后一个生日了。万般无奈,善良的妻子只好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bm/11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