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冗长一餐,咖啡是温柔调剂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欧洲有一句谚语,“早上不先来杯咖啡,简直没法直面人生”,相当直白地说出了我的病症。作为一个loading时间比较长的人,每天从起床到出门,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待机状态。一阵好闻的花香,一段好听的音乐,一杯咖啡,赤着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想着今天要完成的事情,挑选出门要穿的衣服,一天的自在和安定,便沉到一杯咖啡里。

还有一个更温柔深情的版本。烟嗓子大叔JohnnyCash在被问到关于天堂的定义时,回答:今早,与她,咖啡。六个单词,简洁明了,又摧枯拉朽。后面的故事简直能写一部厚厚的爱情小说,但他只需要六个单词。

其实不仅仅是早晨,我的一天很多时候都是由咖啡贯穿的。

写稿的时候,手边必然也要有一杯咖啡。它伴随着我度过了无数电脑前的时光,简直就是一个微型加油站。无论是微酸还是淡淡花果香,或者是细腻温柔的牛奶泡沫,都会让人短暂失神,思绪拐一个弯,走入小径分叉的花园。

但这样的时刻,常常必须得是置身于喜欢的咖啡馆。如果一个人在家,打开空白文档时总会发现:是时候清理一下电脑键盘了,地板上的猫毛该处理一下,沐浴液没有了,上淘宝买一个吧,等等,这件衣服看起来也不错……这个时候,站起身来换身行头,奔赴几公里外的咖啡馆几乎等同于焚香沐浴的虔诚仪式,落座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回了魂。

而当你从写稿的空隙里抬起头来,窗外绿意葱葱,四季光阴皆在于此,瞬间就让人惬意起来。

即使不写作,咖啡馆依然是日常中的微光,可以填补一切庸常琐屑的日常。

它有时是一座寂静的庙宇供孤独藏身。在对世人的厌恶与对世人的渴望同样强烈时,在想要独处,却需要有伴来独处时。

它有时是法式长窗的静谧空间,白玉兰盛开,钢琴声若有若无。

它有时又是亚热带雨季,两只黑漆漆的瓦罐在火上扑腾腾地煮出“瓦罐咖啡”,黄昏将雨,薄阴天气。

所以常常会回想生命里的那些咖啡馆,它们的光线、温度与气息,有些短暂停留,有些一再路过。它们散落在不同季节不同国家不同城市里,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天气。

之前已经分享过一次私人咖啡地图(点击粉色字体可以跳转去看看)。已经过了这么久,我的口袋清单又更新了好多,所以决定再写一期。

毕竟,人生这冗长一餐,需要咖啡这温柔的调味剂。

点击?播放,音乐响起,阅读开始了?

特拉维夫

WTelAviv-Jaffa

世界上的诸多大城市里,有些即使从来未曾抵达,也可以大致想象出它的模样。但特拉维夫不同,未曾亲自走进这座城市的人,无法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那种复杂的魅力,又古典又先锋,又传统又现代。

这座城市的咖啡馆也无处不在,据说每走50米就会经过一家咖啡馆。

最令人着迷的是四千多年的雅法古城,蜿蜒的大理石巷子,很多艺术小店和咖啡馆藏身其中,逛累了便可随处挑选一家小咖啡馆小憩。

地中海的风吹过来,不远处的海滩上有人游泳,有人跳舞,直到暮色从四面八方涌来。

落日的余晖浮在脸颊,古城上一弯半月,像从一场浅眠中醒来,温柔朦胧,一瞬间脚踩空,乐器全停指挥静止。

因为有意思的咖啡馆实在太多,我最想推荐的一家是即使不喝咖啡也值得一去的所在,一家由一百多年的老修道院改建的酒店。

经过十多年的精心修复,酒店既保留了原始建筑的传统和视觉细节,如拱形穹顶和精美的彩色玻璃,又融入阿拉伯和新罗马等建筑风格。还有部分石头墙恰到好处地被保留和裸露,它们的历史最早可追述至十二世纪。

喝咖啡的庭院曾经是修女的果园,许多藤蔓和桑树树木都被保存了下来。

坐在这样的庭院里喝咖啡,既能听到历史的喘息,又让人比任何时候都更想好好珍惜当下。

墨尔本

SevenSeeds

墨尔本被称为咖啡之都,有数不清的好咖啡馆,但如果只挑一家,还是得首推咖啡爱好者必去朝圣的SevenSeeds。

SevenSeeds这个店名来自于一个有趣的咖啡传说:十七世纪时,伊斯兰人BabaBudan将七颗咖啡种子偷偷运出阿拉伯世界,因此现在全世界的人们才能享受到咖啡的美好。创始人MarkDundon被称为澳洲精品咖啡之父,以这个传说命名足见其实力和野心。

它既是咖啡馆又是“实验室”,烘焙间和咖啡馆只隔着一面玻璃墙,你可以一边享受一杯好咖啡,一边现场观摩烘焙师们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出产一包包新鲜跳动的咖啡豆,可以感受世间的一切美好如何化成眼前这杯小小的人类饮品。

这里的咖啡好喝毋庸置疑,食物竟然还很好吃简直就是作弊。SevenSeeds会随着季节变化调整菜单,以确保提供最应季的新鲜食材。它的意式拖鞋面包配水波蛋,再搭配一杯FlatWhite,一切都那么简单而恰到好处。

墨尔本

Theglassden

作为颜控,这家从摆盘到咖啡出品都充满创意和仪式感的网红店也让我印象深刻。前身是建于年的PentridgePrison监狱,据说在年前,还常常有持枪的守卫在门口站岗,现在自然没有了,拿相机打卡的人倒是很多。

监狱蓝色的标志门面被保留下来,和现代的装饰形成了反差;有年历史的监狱门被重新打磨装饰,变成现在的餐桌;当年洗衣房的灯饰也被重新修复,历史和现实的重合为它增添了独特的趣味感。

它的特色IcedCoffee,先把咖啡冻成冰球,喝的时候再淋上热牛奶,就着澳洲永远明晃晃的阳光,也算是咖啡中的冰与火之歌了。

吃的也是网红标配,五颜六色的食材搭配,漂亮的摆盘设计,不仅有颜,味道也不错。以及各种诱人放纵的甜品,就跟当地的阳光一样,简直杀人于无形。

悉尼

MeccaCoffee

MeccaCoffee的创始人PaulGeshos,和上面介绍的澳洲精品咖啡之父MarkDundon是亲密好友,也是澳洲最早推广精品咖啡的咖啡师之一。除了潜心钻研烘焙配方和出品技术之外,更是最早深入咖啡原产地进行直接贸易和可持续生长计划的两个人。

除了开旗舰店,最有意思的是他还专门定制了一辆Mecca社区咖啡车,据说它从法国被运到德国整修,又一路颠簸地来到了悉尼。他经常把咖啡车停在路边,等着一波又一波上班的路人经过然后不停地送咖啡给他们试喝,有时一个早晨能送出四五百杯咖啡。

咖啡师应该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归属感,Paul每个早晨都坚持和他们的烘焙总监一起做杯测,也随时欢迎所有咖啡师加入,所以氛围又轻松又专业。

希望Paul可以早日实现他的梦想,开着他的咖啡车环游澳大利亚,让更多人尝到他的单品咖啡,并记住每个农场主的名字。毕竟就像他说,一起喝过咖啡的就算是真朋友了。

悉尼

ThegroundsofAlexandria

悉尼的好咖啡馆同样惊喜不断,但是这一家几乎可以满足一个过客的全部愿望。它首先是一个长在城市里的秘密花园,随处盛开的鲜花会出现在各个角落,花园、庭院、花店,以及各种饮品、食物上。

它还是一个有机农场,本地的农户出售他们新鲜采摘的水果蔬菜,人们坐在花园的喷泉旁,享受健康的环境和美食,还有各种小动物为伴。傍晚的时候点起篝火亮起灯,有点置身于森林里的奇妙宴会之感。

咖啡厅除了有好咖啡,还有自家烘焙的各种面包、乡村风味的甜点,新鲜果汁和各种鸡尾酒。总之置身其中会让人觉得手中的咖啡酸苦适中、奶泡绵密,阳光稀稀落落洒下来,而花开得刚刚好,简直治愈满分。

北海道

森彦本店

一家隐身于居民楼的小咖啡馆,去的时候刚好遇上大雪,在冰天雪地里推开木门进去,顿时就觉得被抚慰。气味、灯光、音乐,一切都刚刚好,连木头都是经岁月摩挲后的舒服光泽。

因为是上世纪70年代的小木楼改建,还保留着许多历史痕迹的小摆设,家具也几乎都是木质的老古董,因为小而美,在冰天雪地里特别温馨柔软,非常有气氛。

咖啡也是传统日式风格,“本店限定”款式三种咖啡豆的拼配,小水流,低水温,偏粗的磨粉,透过法兰绒滤网“润物细无声”地handdrip,咖啡香弥漫整个空间。

一个人坐在阁楼窗边,消磨了整个下午,看雪花纷飞又缓缓落下。在大雪下完前刚刚好读完一本书,从一种情绪滑向另一种情绪,从一个句号滑到另一个句号。

许多故事会逐渐淡忘,但当时的心情却能随时浮现出来。而它们,总是伴随着一杯又一杯的咖啡。

北海道

Viewcafe

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家以View命名的店,但这一家绝对当之无愧,景色实在太美了。开在海边沿岸的一处断崖上,一边是蓝色大海,一边是茫茫白雪,电车缓缓沿着海边穿行。然后一场大雪伴随黄昏而来,简直要完美得恍然如梦。

窗外的雪花纷纷落下,轻轻敲击玻璃,海浪温柔翻卷,钢琴声若无若无,思绪也深深浅浅,手边的咖啡正好。

它的位置相对偏远,我也许以后都不会再来这家咖啡馆了,即使再去,也不会有那样刚刚好的一场大雪。

但我肯定会在某个时刻记起它来,或许是在某个钢筋水泥的森林,或许是某个一切都在发酵的热带度假村,或者是某个赶稿的深夜。想起它窗外的大海,咖啡的香气,以及前往的路上沿途风景,像挂念一份遥不可及的温柔。

比起伸手可及的依靠与灼热的激情,我有时更喜欢那些可望不可及的存在。比如世界边缘的一家咖啡馆,比如你的心。

北海道

森の时计

整片森林已经完全被大雪覆盖了,每个小木屋都带上一顶白色的帽子。穿过裹着白雪的树林,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慢慢地,慢慢地走进童话的深处,然后在森林的尽头,你就看到它了。

推开小木门,清脆的风铃声响起,衣服上的残雪迅速化掉,还有点恍惚。坐下来点一杯咖啡,用指节慢慢地叩着看似粗糙的光滑木头桌面,欢迎正式进入这个现实与虚幻交叠的世界。

音乐如约响起,空气也慢了下来。窗外的白雪和桦树,偶尔抖落下星星点点的白。

煞有介事地研磨一匣咖啡豆,听着咖啡豆嘎啦嘎啦的声响,感觉着指尖豆子碎裂的瞬间。这是这场翻山越岭而来的仪式的开端,心里也随着这细细碎碎的声响变得温柔了起来。

白雪世界,桦树林,小木屋。屋子中央的火炉,动听的风铃声,白雪世界里咖啡的味道。穿白色制服的中年咖啡师,手边水壶升腾起的白色水汽,缓慢地动作和寡言的脸。厚实木头的桌子,精致的咖啡研磨匣子,粗陶杯,白棉布滤网,黑褐色的咖啡,勺子搅动时不经意的叮当声响。

这些全部都是这个虚幻世界的符号,当我此刻坐在电脑前回想起来的时候,依然被那场近乎虚幻的体验慰藉着心神。

森之时计存在于富良野外郊的树林里,但它却又存在于任何地方。像一场华美安静的暗恋般,这座咖啡馆只是一个符号,人们爱上的只是爱上一场美梦的过程。

所以,这只是一所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咖啡馆。

北海道的雪太温柔,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插播在这里,有兴趣可以点击图片跳转阅读。

大雪真美啊,落尽了就是春天

有田

ILHAcafé

有田在日本的地位,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的景德镇,当地生产的瓷器被叫做“有田烧”。因为其轻和薄,质感犹如玻璃般顺滑,但材质本身却非常坚硬,耐用但不易吸收,非常适合厨食餐茶。

除了有各种好看的瓷器,常常让我们一边赞叹一边跺脚一边跺手,我还很喜欢它的闲散安静。

阳光下整洁的街道,几乎没有游客,连街道两旁的商店也就那几家懒洋洋地开着门,有一种慵懒的安逸和笃定。

这家咖啡馆的店长小哥,身上的气质便非常“有田”。自己打理着咖啡馆,隔壁便是自家烧制的陶瓷店,喝着咖啡看中什么器具了,随时可以到隔壁店挑选买走。

咖啡和食物也都很精致。整家店干净,妥帖得令人印象深刻,还有一种我喜欢的娇嗲,是那种日子柔软下来后的天然流露。

福冈

咖啡美美

这是一家已经营业近40年的咖啡店,主人是已故的森光宗男先生,被誉为日本咖啡的“传道者”。他曾在采访里说,“对于咖啡只有一次邂逅的机会,这就如同初恋一般,遇到的瞬间,就已经决定了,并不是每次都能够有那样的感触,我想,这就是感动吧”。

现在是森光先生的妻子接过了从挑选生豆、烘焙到萃取所有的事情,继续传递这份小小地感动。

像很多日式咖啡店一样,门头低调而静谧,推门进入变能闻到浓郁香气,坚持用法兰绒来滴滤咖啡。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杯咖啡,深而有力,苦味直穿整个口腔,再转成回甘,很有张力的表现。

这杯咖啡宛如老奶奶本人,冲煮动作利落,每个小细节,也都让人赏心悦目。

我们坐在吧台,认真喝完了每一杯咖啡,这些看起来普通日常地细节,被都融进了咖啡中,让人感动。

福冈

マスカル珈琲

这是一家社区咖啡馆,进门整个空间很宽敞,非常朴素的装修。客人之间互不干扰,各自看书或是轻声交流。

吧台很长,样样俱全,简单却温馨,长吧台后的玻璃窗仿佛传统和纸的色泽,树叶影影绰绰,很容易就让人放松下来。

咖啡都是偏深烘,用法兰绒的方式冲煮。烘焙到萃取也是亲手打理。称豆、研磨到用法兰绒萃取,咖啡师在吧台前一直有序忙碌,动作娴熟。几杯咖啡中的风味、平衡和口感都刚刚好。

我们喝的两杯咖啡,一杯是haru,高温时,口感醇厚柔软,余韵微苦带着一点果酸;中温时又变得非常有张力,回味很长。另一杯是耶加摩卡喝起来有明显水果的甜感,和柑橘风味。

在进门的一角,还有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咖啡饮具。店主曾去过非洲援助,有着3年的志愿者工作经验。

在非洲喝咖啡,他们会用最古老的方式捣碎咖啡豆,然后用壶煮。她也把这种方式带回了店里,定期还会办相关课程,来展示这种古老的方式。

氛围是我很喜欢的一家店,用简单的方式,传递出咖啡中的温馨的日常。

福冈

珈琲蘭館

这家昭和年间开业的咖啡店,至今开业41年了,每个细节都仿佛停留在上个世纪。咖啡师田原照淳,也是烘焙师,曾经拿过日本两届杯测冠军,店内据说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烘焙机。

这家咖啡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可选择的豆子非常多,一整排的玻璃豆罐摆放在长长的吧台上。而每只豆子也有一张属于它的独一无二的插画。从蓝山、瑰夏到摩卡,似乎一张世界产地图摆在你眼前。

因为相比在国内少有喝到,所以我毫不客气地选择了蓝山。蓝山的烘焙较浅,也是由田原先生亲自冲泡。蓝山的风味并不复杂,却非常地优雅、干净,余韵不长久却缓缓地深入人心。

“也门的眼泪”是一款创意咖啡,咖啡、酒和奶油的结合。用40克摩卡冲的咖啡液做基底,加入了橙味的利口酒,再铺上一层奶油。第一口奶油香气结合咖啡,香甜以及非常顺滑。第二口咖啡液在口腔中更多一些,香橙风味突出,随后伴着咖啡中巧克力的余韵,整杯咖啡非常有层次感。

最喜欢的一杯是深烘的摩卡。喝起来极其饱满醇厚,苦味并不强烈,余韵悠长同黑巧克力般。

我好像有点偏爱老派咖啡馆,福冈推荐的这三家都是,但其实福冈还有挺多“新派”又有个性的咖啡馆,实在太长写不下了,以后有机会再单独写一写吧。

上海

OPScafé

终于写到上海了,上海有趣的咖啡馆多到每次去都一定会有新发现,这里就挑几家会一去再去的店吧。

这家OPS是我最近的新欢,只有9平方米,贴在窗口上的slogan,写着:“满满一勺好奇心”。一个长条形的吧台,每个客人都站着喝咖啡,确保在点单以及制作的过程里,可以跟每个客人一对一地交流。

不卖传统的咖啡,每个季节推出六款创意咖啡,融入茶饮、鸡尾酒等元素,每一杯基本从味觉到形式感到出品,在舌头品尝之前,眼睛、鼻子、耳朵、手这些五感六觉已经被征服,为入口刹那的口感高潮,做足了铺垫。

真的每一款出品都让人充满不只一勺的好奇心,并且真的好喝,以致于赶飞机前有点时间还会让我专门愿意打车去喝上一杯再离开。

想把它的四季时光皆尝遍。

上海

堀口珈琲

堀口珈琲的创始人堀口俊英,被称为“日本精品咖啡之父”,是他将红酒酿造体系引入咖啡生产制作中,开创了日本精品咖啡先河。他将在海外的首家店,选在了上海的外滩,从空间风格到器皿到咖啡师,连滤纸都是从日本寄过来的,喝起来确实很原汁原味。

店里主打的1-9号咖啡,是堀口先生从超过多种高品质咖啡豆里,精选研配以及不同的烘焙技术,在无数次试验之后,最终决定并一路延续下来的。

店员会先细心询问你的口味偏好,再给你推荐对应的咖啡,并根据你选择的咖啡推荐相应的甜品,让点咖啡跟点鸡尾酒一样有趣。

我尤其喜欢店里的各种器皿。店里使用的纯手工手冲壶,来自日本百年铜器品牌玉川堂。而每一款咖啡杯碟都是由上面介绍过的有田烧大师们特制烧制的,每一款都赏心悦目,拿在手里就有一股妥帖的暖意。

上海

月球咖啡

我在一个冬日的午后第一次去月球咖啡,深深地藏在小弄堂里,隐秘得相当迷人。

一进门,空气里除了有新鲜研磨的咖啡香气,还飘着ErikSatie略带惆怅的钢琴曲调,以及透过窗户渗入的,微弱温柔的冬日阳光。顿时就觉得感觉很对。

一切都很家常,挂在架子上的钢杯,叠成堆的咖啡书籍,院子里的植物和兔子,连从天花板垂吊而下的迪斯科球都毫无违和感,所以反而亲切,让我觉得自己于它而言不只是一个过客。

安静地发呆,或者随意聊天,时间很容易便被愉悦地消磨掉,确实有种逃离地球的瞬间抽离。

有时候真的很难说清楚一家小小的咖啡厅为什么会走进你的心里,让你想一起再去,也许就是那点刚刚好,让它无可代替。

广州

橄榄山

广州我最爱逛的就是东山口,听说因为以前东山住的都是达官贵人,建筑风格也是洋气的西式居多,所以一直有“西关小姐,东山少爷”之说。

现在的东山口慢慢成为许多艺文空间、生活美学店和工作室的聚集地,很难得地保存下来一些老广州气息,可以让人触摸到这座车水马龙的城市另一层生活肌理,和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历史痕迹。

橄榄山便置身东山口有特质的文艺氛围中。一个郁郁葱葱的庭院,一栋不刻意改造的老洋楼,一个融合了展览、书籍、咖啡、茶、绿植、音乐艺术、生活日用的生活美学的空间,可以让人有许多不经意的邂逅,可以让一个午后安静舒服地流淌。

吧台的墙面上有一排字,“功夫就是时间”,出自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喜欢便点上一杯咖啡,不需要变成文艺青年,只需要疲惫的时候来休息一下。

偶尔经过抬头一瞥,从历史的影子中也同样可以透彻地看见这里人们最初生活的模样。

小巷里光影斑驳,那种安静自然的小资味道并没有现代矫情的堆砌感,而是带着几代人的故事与乡愁的底蕴,把独一无二的韵味藏进老广州的脉搏里,生长出带着年轮光环的幽雅气质。

香港

TheCuppingRoom

被誉为是香港最佳的精品咖啡馆之一,目前已有四家分店,但无论哪一家,每次经过都是人满一患,几乎都是买上一杯,在一口咖啡里感受一下慢,再转身投入川流不息的人流,这一点,特别香港。

几乎每次都喝它的招牌Cappuccino,由三种咖啡豆混合调配,香气浓厚,口感绵密,酸度清晰明亮,十分讨喜。

重点是出品非常稳定,喝了这么多次,每次路过买上一杯,还是会得到抚慰,像小小的街头加油站。

香港

半路咖啡

跟很多人一样,最初也是被它的网红“万寿无量杯”吸引而去的,去了之后,却喜欢上它香港味的复古情怀。位置在上环摩罗街的中间,就匿藏在各式古玩杂货铺之间,稍不留神就会错过。

店主说取名“半路咖啡”,是指距离上的中间点,旅途中的一半,实现梦想的中段,也代表了他们店的特色,中式杯子盛载咖啡文化,中西结合,倒也十分贴切。

连主打产品龙眼蜜糖拿铁也贯彻这一宗旨,用香港本地龙眼蜜糖和咖啡进行创意融合。

店里的最大特色,是店主从摩罗街、深水埗收集来的几百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复古杯子,如果有时间听店主跟你娓娓道来,几乎每一个杯子都有一个不同的人情故事,是味觉的交换,也是记忆的流转。

深圳

素咫咖啡

置身于一个闹中带静的地方,一栋带院子的两层别墅,院子里的大叶绿植,复古而清冷的设计风格,特别符合“素咫”这个店名。

一楼有开放的咖啡空间,吧台前的像客厅和饭厅,布置和装潢都没有太刻意,给人一种恰到好处的家的温暖。

长桌后是通向二楼无声空间的楼梯,无声空间顾名思义不能发出高音贝噪音,原因是店主想给客人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这也是个人喜欢素咫的部分。这是一种很有性格的规定,又在情理之中。

无声空间十分朴素简单,几张散落在木地板上的木桌子,安放着这一些书本,等人翻阅。阳光照进来,那一刻的时光说得上是完美的。

珠海

无界书店

已经不记得从哪听来的一句话:每一个在深夜来到海边的人,灵魂是脱去衣服的孩子。话虽然说得有点矫情,但对于一座海滨城市而言,拥有一家面朝大海的咖啡厅必须是标配。

位于珠海唐家湾半岛的无界书店三楼,是拥有度全海景的咖啡空间。有书、有海景、有咖啡,有吹得到海风的露台,有不定期举办的艺文活动,楼下有一家平方米的美术馆,楼上还有一家海上电影城。

尤其是在这样的夏日午后,阳光下原木色的书架像融在日光里的拿铁,临窗而坐,海景入睑,岛屿云烟。

或者是强风与大雨突如其来时,坐在窗前,听隆隆的雷声,看急雨落在海上,雨滴敲打玻璃窗的声音,密得让你以为每分每秒都有星在坠落。

这种时候会觉得,全世界最温暖的地方就是书店里的那盏灯光,角落暗沉如夜晚,在书页翻动的时间与空间的缝隙中,世界突然安静下来。这样的时刻,连孤独都有了质感。

我发现再这样罗列下去,这张清单将永无止尽,就此打住吧。太多咖啡馆,太多人生。

米兰·昆德拉曾说,只有偶然的巧合才可以表达一种信息。凡是必然发生的事,凡是期盼得到、每日重复的事,都悄无声息。这大概也是喜欢探访不同城市不同咖啡馆的乐趣所在。

好的咖啡馆是一种荫蔽。有些咖啡,是一定要在咖啡馆中喝的。那么,下次见。

END

有时纵情,有时纵酒。

有时提笔,有时提刀。

-

阑珊

-

阑珊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tenga.com/ntbm/10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